湖南大数据产业发展现状、瓶颈与对策研究

2020-01-16 17:03
湖南行政学院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湖南

(中共湖南省委党校/湖南行政学院科技与生态文明教研部,湖南 长沙 410006)

大数据产业是对数量巨大、来源分散、格式多样的数据进行采集、存储和关联分析,从中发现新知识、创造新价值、提升新能力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服务新业态。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大数据的发展应用,充分肯定大数据在疫情态势研判、传播路径分析、精准防控及后续治理中的不可替代作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随后国务院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全面推进大数据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各领域的融合应用。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2017年12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2020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重点支持“两新一重”,打造经济新动能又迎来“新基建”重磅新政。按照“基础夯实、集群聚集、创新突破”的思路,着力破解大数据产业发展制约瓶颈,科学谋划湖南省大数据产业布局,以打造“信息资源聚集地、大数据产业发展应用新高地”为抓手,推动大数据产业成为湖南省经济高质量腾飞的新引擎。

一、湖南大数据产业发展现状

从理论上说,大数据的产业链通常包括七个方面,即:标准与规范、数据安全、数据采集、数据存储与管理、数据分析与挖掘、数据运维以及数据应用,覆盖了数据从产生到应用的整个生命周期。从实践来说,大数据产业链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基础架构、数据资源、应用服务和支撑服务。

近年来,湖南省大数据产业总体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顶层设计与制度建设取得新进展

湖南省先后出台了《关于运用大数据加强对市场主体服务和监管的实施意见》《长沙市加快发展大数据产业(2017-2020年)行动计划》《湖南“互联网+”三年行动计划》《关于运用大数据加强对市场主题服务和监管的实施意见》《湖南空间地理数据管理办法》《湖南省大数据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等系列文件,通过实施六大主要行动,着力形成“技术先进、应用繁荣、保障有力、产业链完善”的大数据产业生态,2021年大数据产业规模将突破100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保持30%以上。以长株潭自主创新示范区、湘江新区、国家超算长沙中心等平台为依托,充分利用中南大学、国防科技大学、湖南大学等高校人才科技资源,加快形成数据资源集聚管理、大数据智能分析利用、云计算服务应用能力,全力聚焦“云上湖南”。目前在政府服务、工业、能源电力、医疗健康等领域有了较深的应用。

(二)基础支撑与技术服务展现新亮点

国家超算中心落户湖南,成为湖南省重要创新平台。国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是由科技部批准建立的中西部唯一的国家级超算中心。该主机采用国防科大“天河一号”计算设备,全系统峰值计算性能1372.5 万亿次、内存容量108TB、磁盘容量1.07PB。该中心为仿真设计、台风预报、医药开发、能源勘测、疾病防控等领域的研究前沿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算力支撑。

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首先,国家数据中心驰援湖南。国家北斗数据中心湖南分中心利用大数据和北斗之间的有效协同,加快大数据在城市治理、物流、交通及紧急预警等领域的典型应用。大数据长沙创新中心致力于湖南省大数据与新型智慧城市融合创新和大数据成果商业化应用。其次,大数据中心发展迅猛。全省规模以上大数据中心35家,其中26家已经运营,9家在建,比如,湖南云巢东江湖云数据中心、证通云计算大数据产业园、中国联通长沙数据中心、湖南芙蓉云高密度云计算中心、永州华为云计算数据中心等。再次,重点行业大数据中心加速落地。湖南文化旅游大数据中心,致力于“文旅+大数据+媒体”深度融合;梅溪湖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集“医、养、研、商、游”于一体;湖南金融大数据实验室助力湖南金融改革创新,力图补齐金融短板。

一批大数据骨干企业迅速崛起。全省共有大数据高新技术企业27家,2019年高新技术企业总收入达到11.7亿元,相关高新技术企业申请专利达到84项。九次方、易观国际等大数据龙头企业已落户湖南;长沙工业云平台、天闻ECO 云开放平台、智慧眼社保大数据平台等大数据平台,都走在全国前列;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工商大学先后成立了大数据研究院(中心)。

(三)基础技术与场景应用催生新动能

基础技术、通用技术取得重大突破。首先,国防科大“天河二号”连续夺得世界超算“六连冠”,创造了国际超算新纪录,综合算力稳居世界第二位,在大数据应用上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大数据研究体系。其次,国防科大“物联网操作系统”研发成功,在物联网底层核心技术从跟跑到并跑,与美国、欧盟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垂直领域场景应用开发发展迅猛。大数据场景应用是大数据价值的直接体现,也是大数据产业发展的原始推动力。首先,中南大学成立了冶金大数据和医院临床大数据研究院,湖南大学和湖南工商大学成立了智慧城市大数据和电子政务大数据研究中心,北大张平文院士联合湖南省内专家成立潇湘大数据研究院。其次,形成了工程机械和轨道交通两大优势产业。工程机械大数据起步较早,率先被国务院采纳,并将大数据融入生产和管理各个环节。轨道交通大数据发展较快,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正在建设国内首个轨道交通领域的大数据中心和应用研究中心,构建一个集数据汇聚、存储、展示、监控预警、决策分析于一体的轨道交通大数据综合应用平台。再次,湖南省“5G+工业互联网平台”服务能力走在全国前列。2019年,湖南省发布18个5G 典型应用场景,涵盖工业互联网、自动驾驶、视频文创、能源电力以及教育、医疗等民生领域,2020年将打造20个5G 示范应用场景。工程机械和轨道交通两大优势产业数字化走在全国前列,工程机械大数据融入生产和管理各个环节,国内首个轨道交通大数据中心和应用研究中心落户株洲。5G+工业互联网平台服务能力全国领先,2019年全省工业App 达到10780个,工业App 创新应用关键业务环节工业技术软件化率达30%以上。

二、湖南大数据产业发展的制约瓶颈

(一)顶层规划与政策激励不够

湖南对大数据新兴产业的优势整合缺乏战略规划能力,垂直领域应用场景横向复用性差、共享交换能力差、统筹协同性差,大数据产业集群仍需高度融合,打造独具湖南特色并与产业、技术、人才等资源禀赋相匹配的世界品牌,纵横融合彻底才能形成对外的强大战略竞争优势。重点企业(项目)打造上,政府的产业规划、财税支持政策、激励政策聚焦不够,导致重点企业(项目)大而不强。政策组合拳力度还不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缺少政策支持:一是支持数字化改造与转型、促进企业上云、树立应用示范标杆方面;二是支持发展云服务等项目类平台方面;三是支持形成平台与应用互动体系、培育数字经济创新联合体与生态系统、支持制定数字技术生态标准等方面;四是对龙头企业的招引等方面;五是在加强重大贡献荣誉激励等方面;六是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加大信贷支持、优先安排建设用地方面。

(二)原创性创新能力仍然不强

湖南省共有重点实验室329家,分布在10个学科领域。其中,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9家,信息科学领域57家(占17.4%),制造科学领域21家(占6.4%),交叉学科3家(占0.91%)。但平台之间交叉重复、定位不清、整合度不高,区域创新竞争力有待提高。从地域分布来看,华东、华北区域在大数据产业发展方面持续领跑,多数大数据企业的业务集中于华东、华北地区,合计约占整体市场规模的55.4%。广东、湖北、四川、贵州等地分别引领中南和西南地区大数据产业发展,并显著领先于东北和西北地区。湖南大数据发展指数19.98,位居全国第19位、中部地区第5位。

大数据产业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创新生态尚未形成。近年来,湖南省基础创新与应用能力快速提高,但大数据基础架构仍然是基于国外来源产品进行二次开发,大数据产业链缺少自主权,原创能力亟待提升。大数据作为新兴产业,核心技术是大数据产业发展的重要命脉。基于大数据深度挖掘与分析、智能处理和精准预测的关键核心技术,处于价值链高端,它决定着产业能否盈利及其发展地位。近年来,湖南省按照“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原则,在大数据产业领域组织实施了30余项科技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但关键核心技术大数据分析工具仍然依赖国外的MATLAB,关键核心技术有待突破,尚未构建具有核心技术自主权的大数据产业链,尚未形成自主可控的大数据技术架构,产业创新生态尚未形成。

(三)数据市场化交易存在瓶颈

大数据与其他行业融合创新,催生了新业态、新模式,展现良好的正向价值。但由于湖南大数据采集和整合机制落后,造成数据碎片化和分裂化,导致大数据质量低下,数据挖掘利用仍在爬坡。开放共享和行业应用在全国排名靠后,比如数据开放共享位居第21,政务应用位居第12,工业应用位居第18,重点行业应用位居第14,民生应用位居第16。而且非涉密信息系统迁移上云率和非涉密业务专网打通率明显低于贵州、广西等欠发达省份。而且,由于缺乏政策指导和交易规范和标准,导致大数据交易平台难以搭建,“大数据+”新业态、新模式尚未兴起。

大数据交易所尚未设立,产业大数据安全治理问题突出。产业大数据是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关键动力[1],一哄而上盲目发展,给大数据治理带来严峻挑战,对数据的访问控制技术、加密保护技术和容灾机制等提出了更高要求。这次疫情期间,各行业领域的数据资源孤立、封闭、隔离在不同系统中,严重制约着相互融通、活化、融合的能力,暴露出其中的不少问题。

(四)垂直场景与横向耦合松散

在垂直场景应用上,一是政务大数据“聚通用”存在明显短板。数据壁垒仍在,数据流通不畅,导致数据汇聚、互通和共用难以协同。政府数据开放度低,数据孤岛和碎片化明显降低了其商业价值,数据挖掘利用仍处在爬坡阶段。二是优势产业链延伸不够。国防科大的芯片优势、超算优势、物联网操作系统优势资源外流,没能形成品牌核心价值叠加而产生出高效益。三是工业大数据采集、存储、挖掘与分析、利用的应用服务框架上没有采用国产化架构,数据治理存在潜在安全风险。

在场景应用横向耦合上,缺乏智能网服务平台科学调度。随着新基建的不断落地和行业场景应用的不断增加,急需新一代具有通用操作管理能力,涵盖智能交互、控制共享和智能分析等功能的普适性物联网操作系统。比如,在行业场景应用之间缺乏耦合举措,导致不同城市、不同行业间的APP 无法交互,因此距离“资源全调度、应用全打通、云资源共建共享、云应用共用同治、云安全共管共防”目标还有相当差距,政府治理效能因此大打折扣。

(五)人才短缺严重制约产业发展

人才是大数据产业化的关键。大数据属于高科技领域,各大数据企业,特别是软件服务企业对高端人才和团队的依赖性很强。[2]一方面,现有人才支撑力不足,另一方面受薪资待遇、工作环境等诸多因素影响,人才虹吸效应愈发明显,吸引和留住人才越来越难了。近年来,湖南省引进了不少大数据高科技企业,但多数都以生产为主,具备“生产基地+研发基地”配套的并不多,主要受制于高端人才团队严重不足。据猎聘发布数据(2019),在中高端人才需求分布方面,北京以14.09%居第1位,上海以13.49%居第2位,长沙以1.54%居第11位;在人才供给分布方面,北京以16.35%居第1位,上海以15.8%居第2位,长沙以1.15%居13位。与中部地区其它省会城市比较,长沙落后于郑州和武汉,居第3位。

三、推进湖南大数据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

(一)提升引领力,强化政府政策性激励的导向力

大数据产业代表全球产业竞争发展新方向,必须高举大数据产业战略大旗凝聚八方资源。提升大数据产业的战略地位,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共建国家大数据综合实验区。实践证明,8 大国家大数据综合实验区和5 大国家新型工业产业示范基地集聚引领作用强劲。湖南应将大数据产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明确“大数据”在新时代湖南经济社会创新发展中的统领作用。深入实施大数据战略行动,把大数据产业同湖南自身经济和社会发展特征紧密融合,促进大数据相关产业链条落地生根,协同相关资源打造大数据产业生态体系,让大数据产业成为湖南经济和社会转型发展、创新发展的新引擎。

设立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成立以省长任组长、各市(州)政府、省直部门一把手为成员的大数据发展领导小组,筹建湖南省大数据产业发展中心、“云上湖南”大数据集团有限公司和湖南省大数据专家咨询委员会,形成“领导小组-局-中心-公司-智库”的发展管理机制。[3]在省市县全面推行三级“云长制”,省长担任“总云长”,副省长担任“第一云长”,省级部门、各市(州)、县(市、区)政府主要负责人担任本部门本地区“云长”,负责抓好本地本部门大数据技术应用发展工作。与此同时,协同建立督办督察机制,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全省大数据战略行动落实情况督查。

打好大数据产业政策组合拳。建议工信等职能厅局对全省大数据产业发展情况进行“摸家底”调研,进一步夯实政策制定的理论和数据基础,量身定制适合湖南省大数据产业创新发展的政策组合拳。优化现有政策供给,有序推进财税扶持、金融支持、电力供给、人才保障,营造开放包容、跨界融合的政策环境和创新环境。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强化“大数据”在开放合作中的旗帜作用,以此吸引战略投资者、加快形成大数据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

(二)扩大影响力,强化企业原创性创新的内生力

坚持创新驱动,培育经济腾飞新动能。创新是产业发展的主引擎,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创新的竞争。我国产业创新能力不强,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不完善,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制约因素。[4]湖南应以推动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抓手,推动三次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加快新旧动能转换。

构建具有核心技术自主权的大数据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不足,制约着湖南大数据产业发展和大数据产业安全,也是湖南大数据产业尚未进入国内第一梯队的主要原因。继续加大对大数据重点领域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的财政投入,并给与精准的创新激励政策,有利于抢占大数据产业发展的先机。把准发展方向和原则,抓住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核心问题,找准着力点和突破口,加大政府财政资金的引导支持力度。建议设立大数据发展专项资金,实施事中事后的以奖代补。设立大数据产业基金,破解关键核心技术产业化资金难题,重点打造一批龙头数字经济试点示范园区。

着力大数据研发生态创新。抢抓新基建重要机遇,以“一业带百业”,加快推动“互联网+”“智能+”等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工程延伸和升级,着力“上云用数赋智”。加快配套政策出台,为湖南经济高质量腾飞提供数字化转型、智能升级和融合创新的基础设施。加快完善全省数据资源统筹管理,推进公共基础设施(信息)共建共享,确保数据从采集、加工、分析到应用的整个数据产业链条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加快核心技术产业化转化落地,推进数据标准化和智能网大数据平台建设,谋划建设“云上湖南”。

(三)提高保障力,强化数据资产管理力

以“聚通用”为突破口,推进政务数据共享开放。加快推进“一云一网一平台”建设,着力“一云统揽”“一网通办”“一平台服务”,从根本上解决数据“壁垒”难题,避免新的数据“壁垒”产生,打造“聚通用”升级版和政用、商用、民用新支撑。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行业APP 典型应用,让“一网通办”“一次不用跑”成为现实。加快推动大数据与民生服务深度融合,推进智慧教育、智慧医疗、就业服务、养老服务、便民出行、全民健身、精准救助、民生监督等领域大数据融合应用。

借鉴上海、贵州经验,探索成立数据共享交易所。建立湖南政务数据调度中心,统一调度政府数据实现共享互通。湖南省政府数据共享交换平台率先接入国家平台,形成了“上联国家、下通市州、横接厅局”数据共享交换体系。现在需要解决把大数据转换为资产,有效破解隐私保护、数据所有权等难题。[5]

(四)增大整合力,强化场景应用耦合力

深化“5G+”垂直领域场景应用。工业互联网平台作为连接工业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重要载体,是新经济的主战场。聚力打造“5G+智慧”场景应用,聚焦5G+智慧城市、5G+智慧园区、5G+智能电网、5G+智能制造、5G+智慧教育、5G+智慧交通、5G+智慧文旅、5G+智慧体育、5G+智慧医疗、5G+智慧人社、5G+智慧农业、5G+智慧电商、5G+精准扶贫等方面5G 重点应用场景,深化5G 垂直领域融合利用。

耦合现有垂直领域场景应用。加快军民融合进度,加速国产物联网操作系统应用落地,便于政府从总体上统筹把握。国防科大成功研发物联网操作系统,创立了智能网服务平台,填补了国内空白,我国成为继美国、欧盟之后,第三个掌握此技术的国家。该系统完全屏蔽资源的异构性,完美解决了各垂直场景应用的横向耦合。建议加快试点运用,对智能网服务平台进行推广。

(五)增强吸引力,优化智力人才供给力

人才是强省之本、创新之要、发展之源,只有抓住科技创新和人才的“牛鼻子”,才能下好高质量发展的“先手棋”。因此,要在以下四个方面着力:

一是培育大数据企业家队伍。企业家是人才中的稀缺资源,要着力培养造就对党忠诚、治企有方、兴企有为、勇于创新、清正廉洁的企业家队伍。把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创新方法作为各级党校(行政学院)企业家教育培训课程体系的重要内容。

二是打造大数据科学家队伍。以大数据领域研发和产业化项目为载体,重点引进一批活跃在大数据技术发展前沿、国际领先水平的高端专业人才和团队,造就一支“懂指挥、懂采集、懂算法、懂分析、懂市场、懂管理”的复合型数据科学家队伍。[6]

三是加快引进高层次人才。按照大数据产业链要求,以互联网架构、数据挖掘与智能分析、工业控制与自动化、信息安全管理等紧缺型人才为切入点,对企业引进这类人才有关政策给予相应支持。

四是培养大批数据应用人才。充分发挥中南大学、国防科大的教育人才资源优势,鼓励企业和高校合作培养大数据产业初、中、高级人才,培养和现实需要相吻合的适用性人才,实现产业人才本地化,为大数据企业落地提供技术支持和知识援助。

猜你喜欢
湖南
Indoor orchids take the spotlight
湖南高桥大市场
中国共产党在湖南境内有几次重大转兵?
湖南最早的农工会组织在哪里成立?
湖南湘电动力有限公司
继承英烈志 建设新湖南
三线建设在湖南
清代湖南的福建商人初探
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