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菲菲
(中共娄底市委党校、市行政学院、市社会主义学院,湖南 娄底 417000)
创新统一战线基层参与治理的载体。积极探索创新统一战线参与基层治理的载体,建立市、镇、村三级统战服务平台体系,为统战人士提供有温度的基层参治阵地和服务平台,聚焦基层微治理,以基层治理需求为导向,拓宽统战服务内容,丰富统战服务方式,解决基层社会治理中“小、散、弱”的问题。不断完善基层协商共治、民主自治机制,始终坚持综合协调的原则,创设统一战线基层参治平台,为统战人士参与基层治理决策创造条件,让统战人士“说”出来、动起来,为基层治理建言献策、出谋划策。
建构“项目化联盟”基层参与治理的模式。所谓“项目化联盟”,即以统筹促进经济发展的方式开展统战工作,充分挖掘统战工作的资源优势,通过“市场项目化”模式的运作手段,联合各个领域的资源来开展工作,逐步形成统一战线各领域联盟、县镇联盟、党内党外联盟的大统战工作格局[2]。因为统战对象多而广且分散,只有通过“项目化联盟”,才能让统一战线的资源优势转换成力量优势,有效推动统一战线事业在创新工作载体、加强成员联动、强化基层基础、扩大社会影响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开展实施“项目化联盟”模式的三步骤:一是要抓好“选题”,选择项目时,既严格以需求为导向,又凸显地方特色,并严格按照程序进行研判验证,以确保服务的精准化;二是要抓好“答题”,项目实施时,根据研判—立项—推进—跟踪—考核—提升的闭环工作法[3],达到项目主体到位、责任到位、考核到位的效果,确保服务标准化;三是抓好“结题”,项目完成后,要通过考评会等方式对项目的实施果进行全面考评验收,对具有推广价值的项目,要大力进行宣传推广,扩大创新成果,确保项目服务常态化。
拓宽“统战+”基层参与治理的领域。新时期的统战工作不仅仅是在政治领域,而是涉及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社会等多个方面,工作内容的侧重点也有所改变,由凝聚人心转为侧重向发挥统战资源优势、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延伸,现阶段的基层统战工作突出呈现出向经济社会多个领域拓展的趋势。作为“市场补缺者”的小微企业,以其经营方式灵活、组织成本低廉、转移进退便捷等优势更能适应市场发展,更能满足消费者追求个性化、潮流化的要求,更容易开拓新的产业。在基层参与社会治理的过程中,要着力探索统一战线深入服务小微企业园、商业楼宇等社会治理新领域,拓宽社会治理视野。因此要根据企业不同需求精准施策,充分发挥统战资源形成服务合力。可在小微企业园建构“同心跑道”模式,以 “统战工作室+ 志愿服务队+ 小微企业园” 的方式,助力基层建设小微企业健康发展的良好生态系统。
凝聚新乡贤新力量。新乡贤兼容外来人才的经验智慧、本土人才的乡野熟络及外出人才的乡愁情怀,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进程中,有着得天独厚的汇聚人心、凝聚共识的人才优势,在与基层社会治理过程中,有着教化乡里、稳定秩序、涵育乡风、创建文明的智慧优势[4]。充分发挥新乡贤力量,明确新乡贤标准,制定选举流程,以“项目化”的形式,在社区(村)成立新乡贤参事会,作为新乡贤队伍发挥职能的统一机构。进一步完善新乡贤参事会常态化运行机制,明晰新乡贤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工作内容,规范新乡贤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方法路径,发挥新乡贤的正面引导价值,传播正能量,建构以新乡贤为主导的群众参治自治体系。既要挖掘在外乡贤潜力,也需用心向内“挖潜”,在当地新乡贤基层社会治理中发挥“智囊团、发展助推群、文化领跑队、矛盾调节器”的作用,使乡贤参事会真正成为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有益组织,着力打造以乡贤文化推动乡村振兴、抱团聚力助推基层治理创新的生动格局。
激发新阶层新活力。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强党外知识分子工作,做好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工作,发挥他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作用[5]。搭建新的社会阶层联谊会、同心汇等平台基地,本着“凝聚新阶层,同心促发展”的服务宗旨,发挥其所在行业领域和党派中的带动、引领作用,着力创新实践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统战工作,进一步构建规范化建设、标准化管理、常态化运行的基地动态实践模式。探索网络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运行机制,与宣传部(网信办)联合协作,通过举办网络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专题培训班等方式,正向引导网络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汇聚思想共识,助推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推进党建领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工作,着力打造基层“1+N+N”的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组织体系,既依托1 个党建引领战工作示范点,联合党建基础好的N个新联会企业建立党建工作站和 “党建服务超市”,待机制运行成熟后,将“党建+ 统战的运作模式推广至N 个企业,形成“1+N+N”综合激发新的社会阶层力量的指导体系。
引导新居民新观念。倡导移风易俗,转变基层群众观念,树立良好社会风尚,净化基层社会治理土壤,为乡村振兴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深化法治、德治意识、大局意识、社会责任意识的宣传教育,与基层社会治理相结合,运用全媒体新闻报道、微访谈等多元化的传播方式,让群众提高参与度,增强获得感,使移风易俗的认知从指尖传递到心尖。不断推进完善乡规民约,充分利用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协会等群众组织[6],发挥“新乡贤”的广泛带动作用,引导农民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提高,立足村民自治,维护农村公序良俗。
健全价值观引导体系。进一步推进以政府治理为主导,各社会主体协同,公众积极参与共建共享的精细化社会治理体系。积极调动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以及其他各类社会组织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主动性,完善不同群体有序参与社会治理的机制,实现社会事务的多方共同参与治理。基层公众自觉遵纪守法,遵守乡规民约等社会规范,依法行使表达诉求的权利,有序地参与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实现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
完善民主监督体系。实现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需要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广泛监督。各监督主体要提高自身政治站位,强化行动自觉,把民主监督作为重要载体和重要途径,坚持问题导向,聚焦热点重点,把准工作方法,提升监督实效,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和有效施策提供有力支撑,强化统筹推进,为深入开展专项民主监督创造良好条件,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构建建言表达体系。充分发挥统战协商机构作用,围绕当前基层社会治理的需求开展专项调查、座谈会等协商活动,为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出实招、谋良策。健全统一战线已有的民意表达机制,拓宽统一战线表达诉求、疏通民意的渠道,完善政治协商制度和诉求表达机制,让党外人士、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以及社会群体都能够表达自身或所代表群体的利益诉求,充分发挥统一战线广泛而丰富的资源优势,切实把人民政协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