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山区林业生态保护体系建设探讨
——以广西藤县为例

2020-01-16 10:54刘扬晶李志国楚春晖熊嘉武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 2020年2期
关键词:藤县贫困山区公益林

刘扬晶,李志国,楚春晖,熊嘉武,舒 勇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中南调查规划设计院,长沙 410014)

山区是林业生态建设的主战场,也是我国贫困人口的聚集区。党的十九大明确把精准脱贫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打好的三大攻坚战之一,如何在贫困山区精准脱贫过程中开展林业生态保护建设,实现农民脱贫和林业生态保护“双赢”显得尤为重要[1]。我国林业正处在一个由传统林业向林业现代化转变的重要时期,加快发展新时代林业现代化建设,将充分发挥林业资源的多重功能,是建设美丽中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必然要求[2]。

藤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南部,是自治区级贫困县,国土总面积3 946 km2,处在西江黄金水道的核心地带,是西江千里绿廊建设的重要节点,也是典型山区县,在广西全区实施营造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态及金山银山工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3]。藤县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集山区、丘陵、岗地、湿地为一体,地形、地貌类型全面,地理区位和林业发展等方面在广西乃至全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先后荣获“全国林业生态建设先进县”“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中国名特优经济林肉桂之乡”和“中国八角之乡”等荣誉称号[4]。近年来,藤县森林资源稳步增长,林业产业迅速发展,生态文化日趋繁荣,林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作为典型的贫困山区县,在脱贫攻坚大背景下不断加快和完善林业生态保护体系建设,可为广西乃至全国其他贫困山区林业现代化建设提供借鉴。

1 林业生态建设现状

藤县是广西林业强县,境内森林资源丰富,生物物种多样。经过多年来的努力,在林业生态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一是在森林资源保护方面。藤县着力森林资源保护,全县森林总面积高达30万hm2,森林覆盖率高达77.8%,活立木总蓄积1395万m3,并建有2个森林公园强化对全县重点森林资源的保护。二是在乡村绿化美化方面。藤县先后开展了“百万农户种千万棵树”“百万珍贵树种送农家”等乡村绿化工作,在村屯周边、道路两旁、房前屋后增绿美化,合理搭配乡土、水果、观花等树种,促进乡村生态环境整体提升,通过多年的乡村绿化美化,全县乡村林木绿化率达到35%。三是生态公益林建设方面。“十三五”期间,藤县林业围绕进一步构建高效完善的生态公益林体系,生态公益林面积达到5万hm2。四是古树名木保护方面。通过落实各项保护措施有效保护了全县2 371株古树名木,保护率达到100%。

藤县尽管在林业生态建设方面取得了较大成绩,但仍存在一些不足,比如林业生态保护存在空白区域、保护管理措施不到位、林种结构不合理、林业产出率低、优势产业带动与辐射能力不强等问题。今后需抓住林业发展的有利时期和发展机遇,完善林业体制和经营机制,实现全社会参与新时代林业现代化建设,建立起完善的林业生态防护体系,保障区域生态安全和助力脱贫攻坚。

2 建设思路

2.1 建设目标

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全面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遵循藤县林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发展之路,以国家和自治区重点生态工程建设为依托,以浔江流域、蒙江和北流河森林生态系统为建设重点,以生态公益林为基质,以城区、城镇及农村居民点绿化为斑块,以路网、水网绿化为廊道,着力保护和建设好森林与湿地两大生态系统,建成布局合理、结构稳定、功能协调、效益显著、功能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为实现生态美百姓富的“美丽藤县”做出更大贡献。

2.2 建设布局

通过实施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生态公益林建设、振兴乡村绿化、水系林网、道路林网、天然商品林保护、森林质量提升等工程项目,培育和发展森林资源,建立以山地森林生态系统为主体(面),以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为辅(块),以城镇绿化、乡村绿化为点辍(点),环城林带、道路林网、水系林网为廊道(线),形成点、线、块、面协调配套,乔、灌、草立体配置,架构以“一带、二廊、三网、多块(点)并举”的林业生态总体布局,建成布局科学、结构合理、功能协调、效益显著的林业生态体系[2]。

“一带”是指浔江生态涵养带,包括浔江及两岸山地。该区域实行最严格的生态保护,加强生态修复和林草植被覆盖,并严格控制与生态保护建设无关的各类建筑及产业布局,建成一条西江沿岸绿色生态涵养带。

“两廊”指北流河湿地生态廊道与蒙江生态公益林保护廊道。一是构建以北流河为轴,集湿地生态廊道、生态文化廊道、森林保护廊道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生态廊道;二是构建以蒙江及水源涵养林为主的生态公益林生态廊道。

“三网”指道路林网、水系林网、森林城镇生态绿网,形成“林城相映、林水相依、林路相连”的森林生态网络建设格局。

“四区”指北部水源涵养及水土保持林区、中部林业产业重点发展区、东南部森林生态系统恢复重建区和西南部优质特色林木资源培育区。

3 建设内容

3.1 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

3.1.1 森林生态系统类

藤县森林资源丰富,生物多样性丰富,建有太平狮山国家级森林公园与小娘山自治区级森林公园,但未建有任何森林生态类型或野生动植物类型的自然保护区。这与藤县作为林业强县的身份不符,需重点加强森林植被的保护,同时适度开展森林生态旅游,做到森林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完美结合。通过新建自然保护区,并对现有森林公园进行改造提质,使森林生态系统类自然保护地总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重达到5%以上,强化对全县森林生态系统的重点保护。

3.1.2 湿地生态系统类

湿地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具有涵养水源、调节径流、蓄洪防旱、净化水质、调节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功能,被誉为“地球之肾”。根据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结果,藤县现有湿地总面积约为1.5万hm2,以河流湿地为主。藤县可利用丰富的湿地资源优势,在保护优先的前提下,探索湿地资源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通过建立绣江湿地公园,以保护和恢复典型河流-森林复合生态系统为核心,集科研、宣教、示范、休闲为一体,使得藤县纳入湿地公园受重点保护的天然湿地面积占全县天然湿地面积的比重达到4%。

3.2 环城森林生态屏障建设

环城森林生态屏障可缓解城区中心热岛效应、提供城市氧源、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物迁徙廊道,防止城区的无节制蔓延,控制城区形态,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城市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促进城乡一体化,保证城乡合理过渡,开辟大量的绿色空间。藤县环城森林生态屏障可由城郊生态公益林、林业生产绿地、村庄防护绿地及其它林地等构成,当前需重点优化环城森林生态屏障结构。一是在藤县县城建成区外围,沿环城公路两侧种植以乔木树种为主的林带,同时注重乔、灌、草搭配,按照近自然的布置方式,突出绿化层次感,建设30km长的环城林带。二是在县城周围现有森林的基础上,利用城区周围的荒山荒地、不宜耕种地等闲置土地,发展以种植乔木树种为主的纪念林基地、义务植树基地等片林,兼顾生态与社会功能,建设千亩环城片林。

3.3 振兴乡村绿化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藤县需主动适应向城镇和乡村延伸的趋势,融合森林、绿地、湿地资源,统筹城镇和乡村生态建设,保护自然生态风貌,促进均等化生态服务,弘扬乡土生态文化,打造宜居生态环境,结合精准扶贫,满足人民群众生态需求。随着藤县城镇化的不断深入,今后的乡村绿化美化应从过去的注重“绿量”向注重“绿质”转变,强调进一步提高乡村绿化水平和品质。一是结合振兴乡村与精准扶贫工作,开展绿化示范村屯建设。在现有的建设基础上,充分尊重村民意愿,突出村庄环境提升、农民创业增收、农村文化挖掘和产业优化等重点建设内容,注重保护和挖掘村庄的历史遗迹、民俗习惯、古树名木等相关元素,突出特色,大力推广名特优经济林树种、珍贵树种等,带动村民主动参与绿化美化建设,打造美丽乡村。二是开展森林小镇建设,选择基础较好的2个乡镇,致力打造成为森林小镇。切实把“绿水青山”转变为发展的“软实力”和“硬实力”,为生态与经济找到了一个最佳“耦合点”,为“绿水青山”转变为“金山银山”提供现实条件,初步实现了生态保护与加快发展的良性互动。

3.4 水系林网建设

水系防护林带具有涵养水源、净化水质、美化水系景观、保护堤岸安全、防止水土流失和吸尘等作用。藤县是一个百河汇流之地,由河流、水库等组成的水系网络是构成藤县景观的重要元素和特色单元。境内河流属珠江流域西江水系浔江段。以浔江为主流,其一级支流14条,最大为北流河、蒙江,全县流域面积10km2以上的河流总长1596km。藤县需结合河道治理和水网恢复,加强以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护岸林和森林湿地为主的水系林网建设。藤县现有的水岸林木绿化率为92%,建设质量和规模均处于较高水平。为了进一步完善水系林网,需重点结合中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在全县范围内所有适宜的绿化未达标与新增的河堤堤防背水侧以外范围,无堤段河道管理范围以外范围,以及重要水库周边适宜绿化范围开展造林绿化。

3.5 道路林网建设

建设道路林网是展示藤县形象的重要窗口,也是藤县建设城乡一体、功能稳定、结构完善的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实现城市生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目前,藤县适宜绿化道路林木绿化率高达85%。当前需进一步完善道路林网,保护和改造好道路两侧的现有森林和林木,坚持从实际出发,以铁路、公路为建设重点,架构以藤县为中心的网络状绿色骨架,形成层次多样、结构合理、功能完备的绿色长廊,使道路林网建设、城乡绿化美化融为一体,力争适宜道路林木绿化率达100%。在树种搭配上近道路一侧以绿化美化为主体,主要营造有季相变化的乡土矮化乔木树种,外侧种植高大常绿的乔木树种,下层种植乡土灌木树种,林下种植草花,林层种植藤本植物,建成乔、灌、藤、草花相结合的生物廊道。

3.6 生态公益林建设

生态公益林发挥着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持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等主体功能,是满足人类社会的生态、社会需求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藤县现有生态公益林面积约为5万hm2,约占全县林地面积的17%,主要分布在浔江、北流河两岸,国、省道两侧,水库、村镇周边山体等区域。为提升藤县的生态公益林生态功能等级,增强生态服务能力,需对现有低质低效生态公益林进行提质改造,重点加大树种结构调整,增加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为主的生态公益林比重。

3.7 天然商品林保护

天然林是我国森林资源的精华,是结构最复杂、群落最稳定、生物量最大、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生态功能最强的森林生态系统。国家站在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做出“要研究把天然林保护工程扩大到全国、争取把所有天然林都保护起来”的战略部署[5]。而天然商品林具有天然林和商品林的双重属性,目前天然商品林实际上按照天然林进行管理和保护,但又未享受相关的补偿政策,从功能上可以按照商品林从事经营活动,出现了天然商品林在保护与经营上国家政策模糊的情况。藤县现有天然商品林约1700hm2,需加强对所有的天然商品林保护,积极争取资金给予补偿补助,促进全县森林生态服务功能的提升。

3.8 森林质量提升

藤县森林质量有待于提高,主要表现为:一是单位面积蓄积量偏低,全县乔木林单位面积蓄积约为35m3/ hm2,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36.3%。二是藤县以中幼林为主,面积约占61%,比重偏大。针对藤县现有的森林质量现状,围绕提高林分质量、强化生态功能、提升景观品质的目标,需采取相应的森林经营措施,其一针对郁闭度小于0.3中龄林以上的用材林,以及郁闭度小于0.3的低效防护林,开展中龄林以上林分的低质低效林改造,面积约为5000hm2;其二针对全县生态敏感区域的中幼龄林开展森林抚育,抚育面积约7000hm2。

4 建设效果

森林是陆地最大的生态系统,具有涵养水源、固碳释氧、保持水土、净化大气、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多种效益和功能。藤县全面建立起功能完备的林业生态保护体系建设后,森林生态服务功能逐渐增强,经估算,仅涵养水源、固碳释氧、保持水土、净化大气等四项生态效益,平均每年生态效益价值折价可达145亿元。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通过自然保护区、自然公园等自然保护地建设,构建藤县生态结构完整、生态功能协调的森林—湿地复合生态系统,能使藤县生态系统之间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更为顺畅,为生物提供更多良好的栖息环境,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今后的藤县将成为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宜居之城,广大藤县人民也将真正感受到林业生态保护体系建设带来的生态福祉。

5 讨论

如何实现脱贫攻坚与生态文明建设“双赢”,是对贫困山区林业生态保护体系建设的一大考验。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大对贫困山区和群众的支持力度,推动贫困山区扶贫开发与林业生态保护相协调,使贫困山区群众从林业生态保护与修复中获得实惠。

藤县是典型的贫困山区林业县,具有较强的典型性和代表性,采取有力措施实现脱贫攻坚与生态文明建设“双赢”具有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根据藤县林业生态保护体系建设的现状和特点,实现“双赢”一是要鼓励和倾向性安排贫困山区群众通过参与生态保护、生态修复工程建设,积极主动发展生态产业,提升收入水平,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二是国家级、省级林业重点生态建设项目资金,要向贫困山区适当倾斜,通过吸纳一定比例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参与工程项目建设,支付合理劳动报酬,提高贫困群众受益程度;三是要加大生态保护补偿力度,不断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补助机制,筹集资金提高补偿标准,实现生态保护补偿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相适应,增加贫困群众收入;四是要鼓励贫困山区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增强生态产品供给能力,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依托和发挥贫困山区生态资源禀赋优势,重点开展名特优特色经济林基地、木本油料林基地、乡土及珍贵树种培育基地等生态产业基地建设,走龙头企业与原料基地相配套,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化发展道路,通过入股分红、订单帮扶、合作经营、劳动就业等多种形式,实现林业产业特色化、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品牌化建设,拓宽兴林富民渠道,使贫困山区绿起来、林农富起来[6]。

猜你喜欢
藤县贫困山区公益林
国家级非遗“藤县狮舞”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聪明药
滇西贫困山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的满意度现状
ArcGis在辽宁省国家公益林调整中的应用
藤县挂榜岭和东山的史事
生态公益林管理问题及对策
龙泉七成公益林实现信息化管理
国家级重点公益林管理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藤县水上民歌
山里炊烟暖 孩子笑开颜:“春苗营养厨房”落户宁夏贫困山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