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慧婷,高 奇
(山东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0)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以下简称“思政课实践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的必要环节和有效延伸,科学合理地规划和运用好实践教学这一有效手段将有助于更好地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为切实促进思政课教学方法,发挥实践育人的功能,党和政府不断强化实践教育工作的开展,突出思政课实践教学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积极作用。如何保障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实效,更好地发挥实践教学的功能,促使实践教学深度配合理论教学,成为思政课工作者当前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
思想是行动的向导,只有厘清了思政课实践教学上存在的一些模糊认识,才能充分调动师生开展实践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为了保障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有序进行,并能发挥出实效,就需要先从思想认识入手,阐释好“为什么要有实践教学,怎样更有效地开展实践教学”这一重要问题,使所有师生清楚地认知实践教学是思政课一个必要的基础性环节,是教好学好用好思想政治理论的一个基本方法,深化师生对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高度认同和行动自觉。然而,在以往的教学中常常忽视了这一点。由于思想认识不到位、态度不端正,实践教学活动往往流于形式,这是导致思政课实践教学效果不佳的重要原因。要深化高校师生对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认同,就需要从思想观念上解决实践教学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促使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组织者、参与者树立科学的实践教学观,实现思政课教学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统一,为提高师生开展实践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供必要的思想保证。
第一,合规律性认同。“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引向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种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①对思政课的学习理解也离不开社会实践活动的支撑,而且丰富的教学经验反复证明,如果离开了实践教学这一环节,思政课的实效性就会弱化。可见,实践教学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品,而是运用实践与认识关系的规律、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等客观规律,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增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感悟和认同的重要途径。为此,深化对实践教学认同的首要任务,是要加强对这些规律的学习,增强对实践教学规律的学理性研究,提升实践教学活动组织者、参与者的理论素养,转变师生的思想观念,解决实践教学“为什么有”的问题。为解决该问题,就需要在教学管理过程中、教学计划的制定和教案的设计上作出合理的安排,通过改进教学体制和机制来向组织者、参与者阐明实践教学的相关客观规律,但是,具体做法要因人、因课、因时、因地而异。对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毕业的思政课教师而言,其拥有坚实的理论基础,更容易形成对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高度认同和自觉,并积极进行实践教学活动。而对于非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毕业的思政课教师和管理者来说,多数未深入系统学习相关课程,可以通过教师培训等途径进行弥补,真正从思想认识上弄清楚实践教学对于教好学好用好思政课的基础性作用。此外,事实表明,具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习经历的学生对于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的道理理解程度较深,参与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的积极性较高,对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认同感较强。因此,对于第二学年甚至第三学年开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院校,在开课的时间顺序上,可将该课程前移,在大学第一学年第一学期开设,这样不仅符合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逻辑,而且也能增强学生对实践教学的学理性认知、理解,达到合规律的认同。
第二,合目的性认同。“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②,在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上起着关键作用,而实践教学育人是其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实践教学能够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和方法外化出来,并且在与社会环境的互动中适应调整和巩固提高,有助于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建设者和社会主义接班人。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③,大学生只有在与社会的广泛接触中,在深入参与社会实践的过程中,才能增长见识、健全人格、成长成才。因此,可以通过如前所述的调整相应的教学安排和机制,使实践教学活动的参与者明白实践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自己更快更好地成长成才,通过解决实践教学“应不应该有”的问题,来深化高校师生对实践教学目的的认同。现实社会实践活动越来越多样,社会关系越来越复杂,实践教学育人的作用也会越来越大,地位越来越凸显,这种育人重要性尤其要给实践教学活动参与者讲清楚,并科学地规划、精细地设计和优化实践教学活动,提高其针对性、实用性,使参与者有切实的获得感。这是因为随着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在广度、深度、复杂性上日益发展,各种关系错综复杂、风险相互交织、斗争形势严峻,许多新事物新观念的边界越来越难以区分,给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带来新挑战,如果不科学地规划、不精细地设计实践教学活动,提高其区分度、可操作性,也很难深度配合理论教学,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此外,大学生复杂的社会成长环境及自身在思想认识、情感意志和人生经验方面的不成熟,更加凸显出社会实践对促进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的重要性。为此,通过相应的实践教学安排,完善管理机制等有效措施,合理科学地规划、精心细致地设计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提高其多样性、适用性,深度配合思政课理论教学,深化对实践教学目的的认同,激发师生参与实践教学活动的热情,提高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实效性。
第三,合时代性认同。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产生并随着革命、建设和改革而不断发展的,与之相应,思政课内容也发生着与时俱进的变化,新内容和新形式伴随着教材体系和教学体系的更新而不断进入课堂、进入学生头脑。在新时代,思政课实践教学在形式和理念上都发生了很大变化,需要在优化传统和常规活动项目的基础上,从内容和形式上创新实践教学活动,解决“怎样更有效地开展实践教学”这一问题,引导师生能够有意识地去利用现代技术和理念,积极进行实践教学活动,达到师生合时代性的认同,提高实践教学效果。从内容上来说,要加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实践教学活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入耳入脑入心。如规划设计与“四个自信”、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等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社会热点有关的实践教学活动。从形式上来说,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积极开展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的社会实践教学活动,“过好时代关”。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促使当今社会出现了“无人不网、无日不网、无时不网、无处不网”的现象,“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④,可以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真实与虚拟相结合、传统内容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的手段,建构联通互动的虚拟实践基地、设置专题教育网站、开发手机APP 搭建网络实践平台,为实践教学提供新的网络阵地,打造沉浸式体验、智能化互动、多样性供给、个性化服务的实践教学新样态。同时,可以通过大数据技术精准区分把握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学生需求的多样性,精准选择对应的实践教学内容,精准选取恰当的实践教学方式,进行供给侧精细化改革,解决影响实践教学效果不佳的供需失衡问题,实现因人、因时、因地、因材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塑造精准推送的实践教学新模式,充分适应大学生多样化的需求。
为保证实践教学活动有序开展并取得实效,需要坚持规范化建设,详细制定实践教学规章制度、精心设计实验教学方案、科学组织管理方案实施等,形成健全的体制机制。各级管理部门和思政教育工作者要以强烈的责任心,想对策、找办法,加强规范化建设,结合实际制定标准,采取有力措施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出实招、落实处,摒弃走过场的心理,真正让实践教学活动扎实推进、落地生根。
第一,完善制度保障机制。长期以来,我党根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相关论述和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中发现的规律性认识、丰富的成功经验,制定了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的制度、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规章制度等。实践证明,这些制度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也是我们坚定思想政治教育自信的科学依据。习近平总书记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⑤,充分彰显出这份自信。在这些规章制度中要求思政课实践教学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注重实践教学与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活动相结合,实现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契合,以此强化实践育人功能。例如,建立高等学校中青年教师国内访学、挂职锻炼、社会实践制度;制定规范实践教学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大纲》;将实践教学纳入思政课教学计划,落实实践教学学时学分、教学内容、专项经费,规定实践教学要覆盖大多数学生等。为此,各级教育管理部门、思想政治教育责任单位要结合各地各部门实际,建立健全制度执行体制机制,制定本单位的思政课教师和学生实践教学活动的年度计划、每门课的实践教学大纲、专项经费来源和支出项目以及实践教学的基本要求和规范等,加大对制度的贯彻落实和监督力度,以保障实践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
第二,健全规划设计保障机制。思政课实践教学重在规划设计,如果规划设计不合理,再好的外部条件也难以确保实践教学的实效。规划设计是否科学合理的关键在于加强实践教学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这是保证实践教学大纲得以实施和帮助学生通过具体实践活动加深理解重点难点问题的关键所在,是回应学生最关注的理论困惑和现实问题的重要环节。从针对性上说,针对不同的理论内容、价值判断要结合当地和学校实际,设计和开展案例式实践教学活动、比较式实践教学活动、体验式实践教学活动等,通过多样的实践教学模式,扩大师生的参与度。从可操作性上说,要从时间、地点、人数、实践教学资源、实践教学形式、费用等多种活动要素来筹划设计实践教学活动,保证活动的可行性,提高实践教学的实效。为完善实践教学活动方案的规划设计工作,保证可操作性,教研室各科教师或教学团队可根据具体的课程教学大纲和实践教学目标,采用分工协作、“化整为零”的方法,分章节、专题化教学单元进行研讨,对课程内容所蕴含的理论、价值判断等进行细致分析,围绕教学重难点、学生的理论困惑和实践诉求研究确定实践主题,同时结合可供利用的实践活动资源,统筹其他活动要素,确定实践教学形式,细化活动安排和步骤,继而在反复征求师生意见的基础上,修改完善实践教学活动方案。随后,思政课教学单位将各个教学小组制定的实践教学活动方案汇集起来,经过教研室教师或教学团队进一步研讨、比较、选择、整合,交由教学单位的专家组或教学委员会审定,最终建成该课程的实践教学活动方案库。此外,思政实践教学教师可根据教学计划安排和教学单位要求从实践教学活动方案库中选择相应活动方案,具体落实实践教学活动,并为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活动提出建议。
第三,健全组织管理保障机制。建立完善有效的教学管理机制,形成一个科学合理、组织严密、权责清晰的管理体制,是有效开展实践教学工作的必要条件。随着新时代思政课的创新发展,各院校及思政课教学单位逐步建立起一套思政课教学管理系统,但是在专门涉及实践教学工作的组织管理机制方面还相对薄弱,导致开展实践教学的动力不足。为改变当下困境,学校要从管理体制机制上做好各部门的协调配合工作,要牢固树立“责任田意识”,转变一些教学单位先前“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认知缺位现象。首先,成立由本校和各院系负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管领导,宣传部、教务处、研究生院、学工部门、团委、学生会等相关负责人及辅导员、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代表组成的思政课实践教学领导小组,负责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长期规划和宏观指导工作,定期召开会议,协调实践教学与其他社会实践活动的安排。其次,由思政课教学部门实践教学指导小组具体指导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情况,同时,由教研室或教学团队管理协调监督实践教学活动的实施。再次,由教学小组或教师组织安排学生进行实践教学活动。每学期要预先统筹制定下学期的实践教学计划,各层级要密切配合,各环节要有机衔接,构建起协调合作、规范有序的组织管理机制。在新时代,各教学单位要深化思政课教学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实践教学组织管理形式,“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⑥,将实践教学活动融入“大思政”的教学体系之中,从顶层设计层面跟上实践教学模式变革的时代步伐,健全组织管理方式,使思政课实践教学工作机制能够科学规范有效地运行。
第四,完善评价反馈优化机制。评价实践教学的效果是进一步优化实践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是促进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规范化发展的关键步骤,是推动思政课实践教学向前发展的重要参考。思政课教学部门要根据不同的实践教学类型和活动方式设置相应的评价程序,制定和完善科学规范的评价标准,对实践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以及组织管理、活动表现和调研报告、活动总结、报道、小论文等方面进行多维度综合考察和评价。既要重视定性评价,又要重视定量评价;既要重视实践教学的结果,又要重视实践教学的过程,有条件的单位可以实施动态测评。与动态的过程评价相对应,要将实践教学活动中的适时监评情况和评价结果及时准确传达给实践教学活动的组织管理者、指导教师和参加活动的学生,为相关人员对实践教学活动进行研判、调整提供第一手资料。与此同时,知悉考评结果的相关人员要召开不同层级不同范围的研讨会,对反馈情况进行分析,查找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瓶颈,分析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掌握理论、运用理论的实际状况以及出现的情绪波动、观念转变等情况,总结经验教训,举一反三。对于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要找出相应的影响因素和原因,进而探讨出改进办法和增效路径,以便教师在下一轮的实践教学过程中进行恰当而准确有效的引导,纠正和转变实践活动中不正确的方式方法和观念,增强实践育人的实效。对于成功的经验,要强化认识、认真总结,形成典型模式在一定范围内加以推广。此外,还要建立起与实践教学考核相匹配的评价激励机制。各级相关管理部门和院校及教学单位要通过调整评价奖励机制,将教师和学生的实践教学成果纳入考评范围,对在实践教学中取得优异成绩的教学能手、实践先进学生进行必要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嘉奖,对实践教学的成果以奖励的方式予以肯定,以提高师生参与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焕发师生参与实践教学活动的热情,增强学生对思政课的获得感,使其真正体验到学习思政课的乐趣。
在新时代,从中央到地方都高度重视思政课的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结合,愈加注重发挥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育人功能,为思政课的长效发展提供深度支撑。同时满足新时代对实践育人提出的更高要求,需要通过优化实践教学资源、提供充足的活动经费、提升思政课教师的实践教学素质等一系列保障机制的健全、完善,为实践教学的有序开展提供必要的条件保障。
第一,优化资源支撑机制。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资源是组织开展实践教学的基础性支撑,完善实践教学资源支撑机制,加大发现、开发、整合、优化思政课实践教学资源力度成为提高实践教学实效和实现思政课实践教学深度支撑的重要条件,也是实现思政课实践教学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资源支撑机制的优化需要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和院校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统一思想和认识,重视思政课实践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共享,促进校内外实践教学主体的协同互动,实现课堂、校园、社会、网络资源的有效联结。一是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设施,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随堂实践教学活动。课堂教学设施的有效开发,是实践教学活动“随时随地”开展的重要前提。思政课教师要积极开发利用课堂教学设施,用好教材、教好理论,用好教具、激发动力,鼓励学生参与课堂实践活动,提高学习小组的参与度,为实践教学的随堂展开,营造生动活泼的现场氛围。二是要充分利用校园文化资源,打造特色鲜明、因地制宜的校内实践场所。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开展离不开校园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为此,师生应协力重视校内实践基地的建设,充分利用重点实验室、技术研发中心的展览室,以及校史馆、院史馆、荣誉馆、图书馆、陈列馆、遗迹等校园文化设施或教育基地,定期组织学生参观、学习,并注重打造实践教学的品牌活动,提高校园文化资源的利用效率,力求将校内实践基地打造成为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大本营。三是要充分利用校外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建设稳定适宜的校外实践基地。各院校和教学单位可以挖掘当地富有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以及在革命、建设、改革时期形成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资源,采取“战略合作”方式,与相关单位、社会组织合作共建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教育教学基地。充分挖掘、开发、整理校外教学资源的“思政”内涵,通过在教育教学基地“亲身体验式”的深度参与,大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思政课教学内容的思想性和理论性。四是要充分利用思政课教学软件和数字化资源,搭建网络实践平台。教学单位可以设置实践教学专题教育网站或专栏、版块,建设系统完善的实践教学资料数据库支撑体系,延伸网络教学空间,搭建网络实践平台,拓展教学资源,为实践教学提供坚实的资源支撑。此外,思政课教师是实践教学资源的主要开发者和利用者,要强化其责任意识,主动利用自身扎实的理论知识加大对实践教学资源的挖掘、整合、深化加工的力度,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结合起来,构筑起具有教师个人特色的实践教学资源体系。
第二,健全活动经费保障机制。经费支撑是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必要物质前提。在教学经费有限的情况下,要完善实践教学活动经费投入、筹措和监督体制机制,做到经费充足、专款专用,使实践教学的经费用到实处,为促进实践教学的长效发展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其一,学校和教学单位要落实上级主管部门的规范化要求,保证每学期及每门课或每个教师基本的实践教学活动经费支出。其二,在遵循有关规定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社会的力量筹集活动经费。社会的支持是实践教学活动开展的重要支撑,活动经费的筹集可突破校园范围,引入社会资源,加大社会力量的支持力度。其三,推动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有机结合,可以通过学校各级协调机制统筹安排实践教学与社会实践活动,有效利用活动经费。其四,思政课教师可利用学科优势,申请实践教学教研课题,以此获得必要的资金支持,利用课题经费从事相关的实践教学活动。此外,可借助学生自身力量,“自力更生”,自筹活动经费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充足的活动经费是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开展的基础保障,为促进实践教学的长效发展,需要完善活动经费保障机制,多维度多角度多渠道筹措经费,并规范管理活动经费的发放、使用、记录等,使实践教学的经费落实到位、用到实处。
第三,强化思政课教师实践教学素质提升机制。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⑦他还明确提出了新时代思政课教师素质建设的“六要”新标准,即“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⑧。搞好思政课实践教学关键也在教师,这些素质是保证思政课教师搞好实践教学,提升思政课亲和力、实效性的有力保障。为此,各级管理部门和院校要根据国家出台的政策法规,采取多种举措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建设,加强思政课教师实践教学技能的培训和提升。一是各级管理部门和院校要在相关教研计划和项目中加强实践教学课程建设,鼓励和支持思政课教学骨干和实践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开展教学展示活动,遴选一批高质量的实践教学网络精品课程,发挥优质实践教学案例的引领示范作用。二是高校和教学单位要支持一线教师到一流高校学习交流、参与体验实践教学活动,其中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要积极接纳进修教师,安排经验丰富的教师对其进行指导和培训,快速提高其实践教学素质。此外,教研室或教学团队要实施集体备课和专项备课相结合的措施,组织思政课教师加强实践教学的研讨和交流,发挥“传帮带”的积极作用,实现教师队伍实践教学能力的整体提升。三是各区域、各省的高校思政课教师研修基地要搞好相应的实践教学技能培训计划和专题研修班,加强对思政课实践教学经验和规律的学习、演习和研究,不断促进教师实践教学指导能力的提升。总之,各部门教学单位和思政课教师要通过多种渠道提高实践教学素质,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课教师素质的多方面要求,积极创造条件提高素质和水平,充分发挥思政课教师在提升实践教学活动实效性过程中的关键性作用。
实践育人是立德树人的基本组成部分,而实践教学是实现实践育人的重要手段,只能加强,不能削弱。构建和完善思政课实践教学实效保障机制是强化实践教学育人功能、提高思政课亲和力的重要举措,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具备多方面的条件才能形成并发挥作用。全党全社会要高度支持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各院校及思政课教学单位要高度重视思政课实践教学。只有形成齐心协力办好思政课的信心和决心,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保障思政课及其实践教学的实效性,才能全面提高思政课的质量和水平。
注释:
①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 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01页。
②⑤⑦⑧《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2019年3月19日《人民日报》,第1版。
④《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2016 年12 月9 日《光明日报》,第1版。
⑥《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9年11月6日《人民日报》,第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