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石 维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双城区动物卫生防疫站)
奶牛咽炎是咽及其邻近部位黏膜及深层组织炎症的总称。临床上以吞咽障碍、咽部肿胀、触压时敏感和流涎为特征。奶牛咽炎常出现于口蹄疫、口炎、感冒和巴氏杆菌病等疾病经过中。
2019年初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双城区某奶牛养殖小区1 头黑白花奶牛,主诉该奶牛打蔫数天,并经常离开饲槽,不愿采食,采食时咀嚼缓慢,有时吐草,伸脖咳嗽。临床检查:该奶牛神情忧郁,呆立一隅;触诊咽部肿胀,敏感躲避;摇头伸颈,呑咽困难,流涎,有食糜从鼻孔逆出;呑咽时常伴发湿咳。
经病史调查和临床检查,初步诊断为奶牛咽炎。
首先用0.10%高锰酸钾溶液冲洗病牛口腔;然后静脉注射10.00%磺胺嘧啶钠注射液200 mL,每天1 次,连用3 天;同时口衔袋装中草药“青黛散”,两天换药1 次,连用4 天后病牛痊愈。
“青黛散”的组成及用量:青黛10 g,黄连5 g,黄柏10 g,薄荷5 g,桔梗5 g,儿茶5 g,共为细末,用2~3 层纱布包裹后,放水中浸湿,衔于病牛口内,采食或反刍时取下,食后再放于口内,两天换药1 次即可。
“青黛散”方解:青黛清热解毒;黄连、黄柏助青黛清热解毒,消肿;薄荷、桔梗疏散风热,清利咽喉,袪痰排脓;儿茶收敛生肌,止痛。诸药相合,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原发性病因,常见于机械性及理化性刺激,如被粗硬饲草、尖锐异物刺伤;粗暴地插入胃管;吸入刺激性气体,经口投服浓度过大或具有刺激性药物;以及过冷、过热的饲料或饮水的刺激。继发性咽炎,常继发于口炎、感冒、食管炎、鼻炎、唾液腺炎、口蹄疫和巴氏杆菌病等疾病经过中。
病牛头颈伸展、呑咽障碍、流涎、食糜和饮水可从鼻孔逆出等,特征明显,临床上易于诊断,但必须与食道梗塞、腮腺炎、喉卡他等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首先是加强护理。保持病牛安静,注意保温及改进牛舍环境卫生。给予青草或优良青干草和多汁易消化饲料,勤给温水。对不能吞咽的病牛,可静脉注射适量葡萄糖注射液。禁止经口、鼻灌服营养物质及药物。
第二是消除炎症,可采用物理疗法。在炎症早期可于局部冷敷制止炎性物质渗出,待局部热、痛缓解后用温水或白酒温敷,以促进炎性渗出物的吸收,每次20~30 min,每天2~3 次。或在咽部涂擦刺激剂,如10.00%樟脑酒精、鱼石脂软膏等代替温敷。也可口衔磺胺明矾合剂、青黛散或口咽散。口咽散组成及用量:青黛15 g,冰片5 g,白矾15 g,黄柏15 g,硼砂10 g,柿霜10 g,栀子10 g,共为细末,装入袋中,衔于病牛口内,每天换药1 次。或外敷中药雄黄散,其组成及用量:雄黄、白芨、白蔹、龙骨、大黄各等份,共为细末,醋调外敷。
对重症病例,全身应用抗生素。可用10.0%水扬酸钠溶液100 mL,静脉注射1~2 次/天。或用青霉素300~500 万IU,肌内注射,2 次/天;也可选用封闭疗法,用0.25%的普鲁卡因溶液50 mL,青霉素100 万IU,进行咽喉封闭,具有明显疗效。如因咽喉部肿胀而致呼吸困难者,可采用气管切开术进行急救[1]。
该病的预防应加强平时的饲养管理和牛舍环境卫生,防止奶牛咽部黏膜的损伤,避免饲喂过热或冰冻饲料和饮水,防止奶牛误食有毒植物和刺激性、腐蚀性化学物质,及时治疗原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