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体育赛事供给侧改革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

2020-01-16 06:25沈克印
湖北体育科技 2020年1期
关键词:体育赛事体育产业供给

吴 桦 ,沈克印

(1.武汉体育学院 研究生院,湖北 武汉 430079;2.武汉体育学院 体育社会科学研究中心,湖北 武汉 430079;3.武汉体育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

党的十八大之后,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十九大报告中进一步强调了“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1],这些重要论述表明了民生的重要性。同时群众体育赛事工作得到了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围绕群众体育工作做出一系列重要的批示,落实一系列法律法规,逐渐形成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体育发展观。随着经济发展与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需求呈现高质量化和多层次化,在此背景下我国体育竞赛表演业发展迅速,其中群众体育赛事数量也呈井喷式增长,但是在数量急剧增长的过程中也存在缺乏有效供给、赛事种类扎堆、群众参与性不强等若干问题。

国务院办公厅在2018年12月21日下发的《关于加快发展体育竞赛表演产业的指导意见》中指出,要积极推进体育竞赛业的多元化发展,到2025年要基本形成成熟的体育竞赛表演业体系等发展目标。作为体育竞赛表演业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群众体育赛事对促进体育产业的多元化发展,释放消费潜力,改善民生等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群众体育赛事发展中出现的有效供给不足的问题进行探索,旨在通过群众体育赛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整群众体育赛事的供给结构,提高赛事的供给质量,推动体育竞赛表演业的发展,更好地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体育发展观,为健康中国的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1 群众体育赛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逻辑

西方供给学派其理论属于当代西方新型自由经营论,西方供给学派核心起源于法国经济学家让·巴蒂斯特·萨伊在1803年所著的《政治经济学概论》中提出的“供给能自行创造需求”,该观点被称为“萨伊定律”,强调只需从劳动、资本、商品等供给侧着手就能促进经济的增长,因而政府无需干预经济[2]。随后在1929年美国出现经济危机,“不干预政策”的理论受到了质疑与挑战,凯恩斯认为经济的调节需从“有效需求”入手,主张政府干预经济,宏观经济学的理论受到了追捧,开启“凯恩斯主义”的时代,直至上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出现了长期的“停滞性通货膨胀”的问题,该现象动摇了凯恩斯主义的地位,西方供给学派在政策主张和经济理论上皆反对凯恩斯主义,他们将“萨伊定律”作为其理论基础[3]。由此可见,西方供给学派继承与发展了古典经济学派的思想,重视供给与生产,否定了凯恩斯主义,将其供给需求的关系重新做了梳理[4]。西方供给学派认为只有供给侧才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唯一动力,政府的市场管理职能的强化会抑制社会的投资,从而形成通货膨胀,用扩大投资规模来提高供给量从而刺激经济的发展;认为应该通过降低税收等方法增加政府财政收入的广度来抑制政府财政赤字,虽然西方供给学派的政策与建议抑制了美国停滞性通货膨胀,但是其忽视了政府这只“无形的手”在供给侧改革中的影响[5]。

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也是从供给侧开始,20世纪80年代我国就有学者探讨“供给管理”,但是我国供给侧改革的逻辑起点并非仅参考西方供给派,其思想理念具有丰富的时代内涵,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建立在梳理西方供给派学术进展和理论的基础上与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结合应运而生的,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同时也是我国供给侧改革的重要理论基础[6]。改革开放初期我国曾实施了带有计划经济色彩的供给侧改革,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以产量为目的的传统供给模式的固化导致现阶段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不适应,不能满足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要求。2016年1月26日,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上,习总书记强调落实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减少无效供给和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的灵活性,更好满足人民多元化的需要,促进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7]。

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举措为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也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参考价值,2016年5月5日,由国家体育总局发布的《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指出,我国体育产业总体规模不大、结构不合理,因此要重点优化体育产业结构,深化体育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时,在国发〔46〕号文件的推动下,以竞赛表演业为代表的参与型与竞赛型体育消费需求不断增加,我国群众体育赛事的供给数量和质量都难以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的需求。群众体育赛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这是群众体育赛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在逻辑,也是改革所必须遵循的现实逻辑。基于以上背景,本文在探究群众体育赛事发展过程中的现实困境基础上思考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践路径,助力体育产业的发展,推进新时代体育强国的建设。

2 群众体育赛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动力

2.1 政府简政放权,“政策红利”促进群众体育赛事良性发展

群众体育赛事的资源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被体育行政部门垄断,政府的这种粗放式的管理导致群众体育赛事举办模式单一化、群众的参与度不高和管理的低效率等很多弊端。随着体育产业的不断发展,我国也出台各类政策文件,提供了“政策红利”促进体育赛事的发展,促进群众体育赛事的良性发展。2014年10月20日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中,要求政府加快职能的转变,简政放权,取消商业性与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的审批。2017年7月10日国家发改委与体育总局、交通运输局、卫生计生委、公安部、人民银行、工商总行、银监会、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九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支持社会力量举办马拉松、自行车等大型群众性体育赛事行动方案(2017年)》,该方案要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干线,有针对性地出台政策措施,加快体育产业的发展速度,大力举办群众性体育赛事。

近年来我国不断出台政策文件促进体育产业发展,这些“政策红利”一方面促进政府加快职能转变,简政放权,放松管制,使得更多社会和市场的主体加入群众体育赛事发展队伍当中;另一方面为我国体育赛事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推进体育产业和其他有关产业的融合[8]。相关体育部门通过转变自身的职能、简政放权,使得参加群众体育赛事管理的社会主体变得更加多元化,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政府管理赛事的成本,也有利于提高赛事的品质,同时还能激发群众参与赛事的热情,促进群众体育赛事的良性发展。

2.2 体育社会组织发展壮大,弥补群众体育赛事管理缺陷

人们对体育的需求随着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变得愈发多元化,在此背景下,近年来我国各类型、层次的体育社会组织得到较快的发展。《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里指出,“大力引导、培育、扶持体育社团、体育民办非企业单位、体育基金会等体育社会组织发展,推动各级各类体育社会组织改革。”体育社会组织快速发展使得我国社会组织管理方式得到不断创新,为实现政府、市场、社会、体育社会组织等行动主体共同参与、协商协作的“治理”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在不断探索中回应其更深层次的治理诉求[9]。

作为我国体育事业繁荣发展重要推动力之一,体育社会组织肩负体育强国梦的重要使命,推动体育社会组织的健康发展对于群众体育赛事的管理也起到重要的作用,具有成熟社会基础的体育社会组织是全民健身战略的重要载体,它把政府推动的举措更有效的传递到群众身边,填充体育行政部门在群众体育赛事管理的空白[10]。体育社会组织的参与在群众体育赛事治理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常一个体育社会组织的建立需要其有一项或者多项体育项目的支撑,因此体育社会组织具有“专业化”的特点,在反应群众诉求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11]。在群众体育赛事的发展过程中就需要体育社会组织发挥其“专业性”的特点,改变政府“垄断式”的治理模式、促进政府决策的科学化、优化赛事治理结构、增强赛事治理水平,弥补群众体育赛事管理中的不足。

2.3 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充分体现群众体育赛事价值

群众性的体育健身活动随着人民对自身健康程度的重视逐渐演变成一种普遍的生活方式,参与人群由小范围发展为大范围,成为大众的健身娱乐项目[12]。近年来,由于国家高度重视全民健身战略的组织实施,全民健身战略的发展呈现积极态势,各类公共体育设施也逐渐被完善,群众体育赛事的类型呈现多元化、赛事运营专业化、赛事服务也更加人性化,人民群众广泛参与体育赛事,譬如目前全民参与的马拉松群众赛事等,随着各类群众体育赛事商业性逐渐清晰,群众体育赛事的经济价值日益突出,作为体育产业的一部分,群众体育赛事推动了体育产业与其他有关产业的融合发展,在推动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价值也得到了不断的彰显。

在体育工作的战略思考中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的场合多次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体育发展观,体育在提高人民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人民群众最根本的诉求和利益就是健康,尤其是随着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前进发展,人民群众对健康的追求也更加迫切和深刻,“以人民为中心”的体育发展思想的提出清晰界定了我国体育发展的未来走向,把满足人民对体育和健康需求的价值目标放在首位,明确体育发展的目的是为了人民[13]。群众体育赛事的发展正是顺应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体育发展观,反映了人民的体育诉求,为群众健身娱乐提供可靠的途径,因此群众体育赛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过程需保证人民群众的利益与权利,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体育发展观,充分体现群众体育赛事的价值。

3 群众体育赛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现实困境

3.1 政府管理失灵,阻碍群众体育赛事良性发展

群众体育赛事的良性运转建立在完善的制度体系和有效实施制度的机制之上,正是因为政府管理机制的欠缺与固守旧时单一的路线运营群众体育赛事,导致群众体育赛事在制度和内容上创新力度不强,不能与时俱进。另外,由于新制度的制定需要大量财力、物力与人力的支持,为了降低这些成本,各地区有关部门在举办赛事时出现了“搭便车”的行为,严重制约群众体育赛事的健康发展[14]。在群众体育赛事领域,我国长期受“举国体制”的影响,国家与政府过度包办赛事,从而造成群众体育赛事管理的失灵,政社不分、管办不分现象严重,这种传统的“垄断式”管理模式导致管理漏洞频繁出现。继续包办式的管理方式会弱化体育行政部门的管理效力,导致政府管理中漏洞频发。此外,近年来群众体育赛事不管是数量上还是种类上都呈现井喷势态,虽然国家在推动群众体育赛事方面提倡“民间办”,但是多数还是依靠政府主导和承办,因此在现阶段增加了体育管理部门的工作量和工作难度,赛事种类和举办频率的剧增给体育行政部门带来挑战,尽管体育行政部门在开展群众体育赛事工作中属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由于群众体育赛事运营的过程中频繁出现管理上的“越位”、“缺位”和“错位”的现象,导致运营效果欠佳,阻碍我国群众体育赛事的良性发展。

3.2 政府与体育社会组织关系不对等,路径依赖严重

体育行政部门一直以来都是主导着群众体育赛事的审批与承办,由于政府与体育社会组织的关系紧张,将赛事举办权授权给社会体育组织的比重小,体育社会组织与政府有关部门沟通之间存在“芥蒂”,虽然近年来,政府开始向体育社会组织购买公共体育服务,但是体育社会组织所处的环境十分被动,由于体育社会组织地区分布不均,在社会组织中占比较小,并且存在公信力不足,制度不完善,吸引社会资源不足等问题,无法有效的承接公共体育服务。体育社会组织公信力不足,政府和体育社会组织双方之间缺乏信任,部分地方政府不信任社会体育组织,担心社会体育组织无法承担起责任,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但是不愿意下放权力[15]。体育社会组织作为社会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社会治理的关键途径。我国传统体育社会组织体系中,与政府关联密切的全国性体育协会权势较大,在体育发展中的话语权较为明显,但草根体育组织缺乏相关资源基础,亟待获得政府和群众的支持。

由于群众体育赛事的特殊性,长期以来政府基本作为向社会供给赛事资源的垄断者,这种“大政府、小社会”的机制严重制约我国体育赛事的供给主体的发展,抑制了社会和市场的力量。体育行政部门这种过度的干预行为,弱化了体育社会组织的作用与地位,导致双方无法平等的沟通和交流。因此在开展群众体育赛事的过程中出现了权责定位不清晰等问题,政社不分的现象依旧存在,群众体育赛事运营过程中政府仍旧占据主导地位,与社会的配合不足,“单一中心”路径依赖严重,体育社会组织的参与感不强,不利于群众体育赛事发展[16]。

3.3 公共服务体系欠缺,公众参与感薄弱

作为公众权益的内容之一,群众体育赛事的发展需重点关注的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要时刻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体育价值观,维护公民在群众体育赛事中的参与权,发挥主人公的作用。群众体育赛事作为推进全民健身战略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同全民健身战略的目标一致,群众体育赛事的发展也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多元化的体育健身需求,完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至关重要。在公共服务供给方面,尤为薄弱的是体育场地设施的供给,目前我国群众体育赛事中比赛项目相对单一,多集中在马拉松、健步走等方面,这些运动项目对于运动场馆和运动设施的要求都不高,但是随着全民健身战略的发展,大众对群众体育赛事种类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加,这些单一的赛事项目已经无法满足人民的体育需求,但是其他类型的运动项目,例如球类有关的赛事项目都需要相关的体育场地和设施才可以开展,我国公共体育服务的欠缺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群众参与赛事的积极性,严重阻碍我国群众体育赛事的顺利发展。另外,在如今大数据与互联网引领的新时期,人民更多的是通过手机或其他电子设备从互联网上获取信息,群众体育赛事其网络公共服务体系也较为薄弱,在网络宣传运营、赛事报名、赛后评估等方面均未能智能化,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人民对群众体育赛事的体验感,而这种非智能化的体现制约了群众体育赛事公共体系的多元发展。

4 群众体育赛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路径

4.1 政府改革管理体制,提高赛事供给质量

提高群众体育赛事的供给质量包括提高赛事的社会影响力和参与者的使用体验感,要同时满足这两者,实现群众体育赛事的有效供给,群众体育赛事产品必须综合赛事品质和服务偏好的设置。赛事品质和赛事服务偏好体现的最基本要求就是保证赛事的质量,由此可见提高赛事质量是保证增加赛事有效供给最基本的方式,包括促进体育服务消费、取消赛事审批中冗杂的环节等一系列政策手段,均体现了政府不断加大推进群众体育赛事发展的力度,引导群众广泛参与赛事。要加快政府简政放权的速度,促进有关体育行政部门管理体制的改革,减少赛事开展过程中的行政干预,充分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提高行政效率。同时,要树立赛事服务意识,在减少赛事审批的情况下并不削弱政府职能,规范服务赛事的制度,有关体育部门成立综合服务部门,服务群众体育赛事的开展、维护赛事权益、监督各类主体、保障赛事供给质量。

4.2 明确政府与体育社会组织的职责,规范赛事运营

要打破单一化的路径依赖,就需要广泛吸纳社会各类力量来参与群众体育赛事的运营,使得体育赛事的供给多元化,适当降低群众体育赛事市场准入标准,强化赛事激励机制,用以提升群众体育赛事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17]。在群众体育赛事营运过程中,政府与体育社会组织的职责界限较为模糊,要增加体育社会组织在群众体育赛事的参与度就要明确双方在赛事运营过程中的职责,要打破政府有关体育部门在赛事运营中的垄断、降低市场准入机制、完善激励机制、使得有关社会体育组织参与赛事更加便捷,完善赛事奖惩机制,调动多元主体的积极性,同时要把效益放在优先位置,下放赛事承办权和协办权,耦合体育社会组织的社会影响力和群众体育赛事的群众效益,面向群众、面向社会提高我国群众体育赛事的水平与质量,更好地满足人民多元化的不断增长的体育健身需要,增加体育社会组织在群众体育赛事里参与感、社会影响力与效益,实现多元主体互利共赢的局面,规范群众体育赛事的运营。

4.3 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完善公共服务体系

一方面,完善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是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目标的重要服务载体,政府有关体育部门需加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建设,涵盖社区的健身场馆和设施,用以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群众体育赛事的参与主体主要是热爱体育健身的广大人民群众,为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新时期体育发展观、满足群众多元化的体育需求、满足政府推进全民健身战略的实施,政府应当转变思维,把全民健身场地的建设也提升到一个高度,保证体育场地与设施的足够供给;也可以通过购买公共服务的方式让市场与社会都参与到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供给中,实现多元化的供给,从而提升群众体育赛事的种类和数量。另一方面,重视大数据和互联网在群众体育赛事的份量,为群众体育赛事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科技公共体育服务环境,不但有助于提升公共体育服务的水平,同时也可实现网络宣传运营、赛事报名、赛后评估等群众体育赛事运营过程中的智能化,多层次多方面满足人民群众获取体育赛事的渠道,提升群众体育赛事的服务水准。

5 结语

通过对我国群众体育赛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探讨得知,多方面因素导致我国群众体育赛事的井喷,对于群众体育赛事的发展不仅仅需要关注需求侧,更应该从供给侧出发,调整群众体育赛事供给侧结构,优化供给要素。目前我国群众体育赛事产业存在着供给错位、缺位,单一路径依赖,政府与体育社会组织关系不对等和群众参与感不强等问题,在我国推进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群众体育赛事的发展要从政府改革管理体制,简政放权,完善公共服务体系等多层面优化赛事供给侧,提高赛事供给质量,开启我国群众体育赛事的新时代。

猜你喜欢
体育赛事体育产业供给
从上市公司股票走势看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现状
2022年冬奥会对中国体育赛事转播的影响
巧用“体育赛事”解释相遇与追及的两类典型问题
体育产业之篮球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关于《国家体育产业统计分类》的几点思考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
也谈供给与需求问题
新形势下湖北省体育产业突破性发展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