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 燕
(湖南省体育局 湖南省游泳运动管理中心花样游泳队,湖南 长沙410008)
花样游泳从二十世纪初起源发展至今已有近百年历史,从最初以一种集音乐、舞蹈、游泳、跳水于一体的表演形式逐渐演变成为一项深受大众喜爱的体育运动。1982年该项目引入我国,通过三十几年中国花游人的努力,我国在此项目上现已步入世界先进行列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湖南省花样游泳起步于1983年,曾在1988年全国锦标赛上包揽单双集三项冠军,多年来为国家队输送过大批优秀人才。2016年9月国家体育总局发布的《青少年体育“十三五”规划》中提出:要努力构建高水平创新型青少年体育新格局,加强青少年体育,强化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实现青少年体育高质量、高效率、可持续的发展要求。为进一步推动我省花样游泳后备人才队伍发展,本文着眼于湖南省少儿花样游泳业余训练现状,开展相关调研,详细梳理了湖南省少儿花样游泳业余训练现状并提出问题和解决方案[1],为湖南花样游泳后备人才培养提供参考依据及对策。
1.1.1 教练员
来自湖南省长沙、衡阳、株洲、湘潭、永州等5个地市,含专业队/体校、业余体校花样游泳项目的专职或兼职教练员、部分专业队退役运动员、裁判员等合计26人。
1.1.2 运动员
来自长沙、衡阳、株洲、岳阳、郴州、湘潭等6个地区参与业余训练的7~14岁少儿运动员合计69人。
1.1.3 家长
对长沙、衡阳、株洲、郴州等4个地区参与业余训练的家长72人发放问卷调查研究。
1.2.1 文献资料法
利用互联网、中国知网查阅学术期刊等资源,搜集相关文献为本文提供参考。
1.2.2 专家访谈法
与湖南省专业队教练员、科研教练、省内各地市教练员及部分曾临聘于北京、广东等业余训练开展较好的地市花游项目的我省退役优秀运动员,以访谈、座谈、电话访谈等形式开展相关访谈。
1.2.3 问卷调查法
对湖南省第十三届省运会6支参赛队伍的所有教练员、相关专业人员及运动员发放调查问卷,其中对教练员发放问卷30份,回收29份,收率99.9%;发放运动员问卷70份,回收69份,回收率99.9%。
1.2.4 数理统计法
运用EXCEL软件对回收的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2]。
2.1.1 队伍分布
经过实地调查,目前全省有长沙、株洲、衡阳、岳阳4个地州市正式组建了花样游泳队伍。整体来看,衡阳市、株洲市花样游泳队伍整体素质较高。
郴州、湘潭、永州等地市曾为专业队输送过运动员,但目前还未单独组建队伍。以上各地业余训练队伍均归属为文体局等政府机构,且地区主要沿京广线分布。
表1 湖南省少年儿童花样游泳项目业余训练单位调研名录
2.1.2 教练员队伍调查
1)教练员年龄分布情况
图1 教练员年龄分布情况现状分析
从调查的26名教练员年龄分布情况来看,25岁以下占31%,26~35岁占 42%,35~45岁占 23%,45~55岁占 4%,多数为35岁以下的年轻教练员。工作性质方面,专职教练占20%,临聘和兼职教练占60%,其他人员占20%,从年龄分布情况来看来26~35岁教练还是占主要的部分,年轻教练还是居多[3]。
2)教练员执教年限分布
图2 教练员执教年限分布情况现状分析
从执教年限分布:执教在5年以下的教练员占54%,执教年限在6~10年占19%,在11~20年之间的占15%,20年以上占12%;有60~70%左右的教练员为游泳项目出身;职称分布方面,58%的人无职称,初级职称人数为20%,中级、高级各占11%。
2.1.3 运动员队伍调查
图3 运动员队伍现状分析
本次运动员问卷对象以参加湖南省第十三届省运会花样游泳比赛的运动员为主,调查总人数为69人,女生68人,男生1人 (全省实际参加花样游泳业余训练比赛的少儿运动员总人数大约在90人左右,其他未参赛运动员因参赛人数、年龄的限制及训练年限水平较低暂时只参加了训练无法参赛),年龄分布主要在7~14岁之间,7~8岁占参赛总人数的5%,9~12岁占90%,13~14岁占5%;参加训练的运动员82%来自城市,18%来自乡镇;少儿体校寄宿生占30%,业余体校走训生占67%;训练年限3~4年的48%,1~2年的占26%;仅有一名男性运动员参加了省运会比赛。
2.1.4 训练情况调查
图4 训练情况分析
从参加训练时间来看,各地运动员在校学习期间参加业余训练时间,每周参加6天训练的人占36%,每周参加4天训练的占22%,只周末2天参加训练的人占12%;暑假期间7~8月训练安排较集中,每周训练7天×2次的人最多,占总数的39%,参加训练最少为每周5天×1次,寒假相对训练人数和时间较分散。从教练员对学习和训练态度看,33%的教练员认为学习和训练存在较大矛盾,家长给孩子报的各种课外班较多,对训练的系统性有一定影响。
2.1.5 组织情况
除省体育局主办的每年度常规赛外,省内基本无专业学习交流互动等其他活动,也未组织过较大规模训练营,仅有省游泳中心每年寒暑假期间为选拔后备人才而组织的一次短期集训[4]。
本次调查的业余训练单位全部属于公办性质,30%的教练员认为单位领导非常重视,有40%认为比较重视,其余30%的人认为领导重视程度不够;各训练单位资金来源途径主要以政府拨款及学生缴费两部分为主,没有其他方面的资金支持;46%的教练认为目前训练经费基本能满足日常训练需求;从选材途径方面来看75%的生源来自幼儿园和小学;有50%的教练员感到生源不足;71%的人觉得学生择校困难;部分学生因训练地点与家庭学校距离太远交通不便,只能周末参加训练。还有很多游泳俱乐部对本项目非常感兴趣,但因比赛规则限制无参赛资格所以不能顺利开展推广本项目。
2.2.1 基础场地器材情况
从调查单位的场馆来看,目前仅株洲、郴州和长沙有标准比赛室内馆开展了业余训练,其他地区夏季基本以室外训练为主,冬季室内训练场馆无法满足正常训练,半数的单位冬季基本是陆上训练为主。
2.2.2 生源输送情况
一方面,从自主选择性看,有41%的运动员在参加花样游泳训练前对该项目的了解除了电视媒体和网络之外,主要还是通过教练员的宣传普及来熟知。60%的孩子参加训练是出于对花样游泳的好奇和喜爱。另一方面,各地市单位运动员主要以输送进入省游泳学校或专业队二线为主,每年能达到选材要求进入专业队集训的优秀苗子数量十分有限。因未达到进校或进队要求不能往上一级单位输送的运动员本人或家长,因看不到项目发展前景等因素,最终导致生源流失率较高,达到83%。
2.3.1 项目布局不完善,区域发展不平衡
目前湖南省14个地市中,能参加常年花样游泳比赛的地市队仅有4个,占比28.5%,极大地限制了该项目的后备人才的建设和培养。从湖南省花游项目发展较好的衡阳市的情况来看,花游群众基础较为雄厚。一方面,表现为群众认可度和知晓率较高,通过调查研究,10人中,有7人对花样游泳有大概认知,有4人同意将孩子进行此方面训练。分析原因,得益于媒体大力宣传报道,以及之前良好的比赛成绩基础,由此形成良性循环;另一方面,大多数团队队员集体观念较强。经过沟通发现,队员都具备较强的集体观念,集体荣誉感较强,整体实力就会不断上升。第三方面,取得较好成绩,得益于队伍训练时间较长,2018年,为迎战省运会,衡阳市花样游泳队在寒假已经完成一轮集训,并根据队员身体状况,调整每天训练,确保运动员每天至少3h训练时间,水上、陆上相结合的方式交替进行,对重点参赛选手陆上柔韧组合行着重训练,并进行周考核与月考核,不断激发运动员身体潜能,以适应比赛节奏。而邵阳市、常德市、益阳市、娄底市、永州市、怀化市、吉首市、张家界等有条件的一些地区还有待开发。省内一家专业的花样游泳俱乐部正在孕育阶段,已开展该项目的各地市训练设点少,难以满足发展所需。
2.3.2 教练员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升
从调查情况来看有专业训练和教学经验,相对教龄较长的优秀教练较少,教练队伍整体专业教学水平较低,亟待加强。我省与北京、江苏、广东等后备人才发展较成熟的地区比较,教练员人数、水平上均存在较大差距。省内现任各地教练员中除长沙教练员专业水平和人数相对多一些之外,衡阳有两名专职教练员,株洲、岳阳等地市只有一名专职教练员,均从游泳或健美操转项。其他地市教练员基本以其他项目兼职、兼项为主,这部分教练除了日常带游泳和花样游泳两个队一起训练比赛之外,在寒暑假还有一些额外增加的教学任务指标需要完成,训练难度大任务重,专项水平有限,缺乏直观认识和亲身体验,教学能力有待加强。省内各地区经济条件有一定差异,教练员待遇较低,优秀的退役运动员没有充分发挥作用,各地市对年轻教练员没有相应的激励政策,缺乏吸引力,留不住人才,使得近年来我省各地花样游泳业余训练队伍发展缓慢,水平停滞。
2.3.3 运动员队伍需适当扩大
在花样游泳业余训练普及较好的北京、天津运动员参与人数已超过300,广东和四川也有200人以上,而我省目前参与总人数在100左右,与之差距明显,没有形成规模,给选材工作带来了一定困难,尤其9岁以下小年龄阶段的运动员参与人数特别少,7~9岁是花样游泳项目少儿选材的重点人群,但从调查结果来看,我省人才储备严重不足,难以满足专业队后备人才选拔的需求。
小学阶段的运动员因其他课外活动和各类培训班学习班参与较多,初中阶段的运动员学业任务相对加重,都使得业余训练持续系统性难以保证。随着世界杯、世锦赛等国际大赛上设立男性参与的混合双人项目后,全国先后有多个省市正在发展培养男子运动员,全国比赛规则对男运动员也有相应的鼓励政策,但在实际调查中发现,我省男运动员业余训练的参与度非常低。
2.3.4 其他因素
整体来看,我省梯队建设还不够完善,没有相应的政策推动,未建立完整的少儿选材训练比赛标准体系,现有比赛规则限制了俱乐部的发展,从事花样游泳教学的专业人员少水平低,普及推广工作难度较大。符合训练条件的场馆少,部分训练场馆冬季的水温没有保障,影响小年龄运动员训练积极性,无法满足运动队发展需求从而因而导致部分运动员流失,生源稳定性受到一定影响。政府各部门竞赛组织相对较少,宣传力度不够。
湖南省少儿花样游泳业余训练现状总体情况不容乐观,要做好我省少儿业余花样游泳工作,应从以下3方面加强。
根据 《奥运项目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中长期规划(2014-2024)》要求,结合本项目发展现状,教练员应当进一步增加基层训练点,再逐步扩大到面。多参加培训学习,努力向北京、广东、江苏等开展较好省市学习先进经验,逐步建立系统、科学、合理的规划布局。可以借鉴上海市“草根教练计划”这类成功的经验,让编制外的教练发挥积极作用[5]。
目前,我省的竞赛规则体制急需修改完善,规则的制定应该鼓励更多教练员参与,常年赛项目和金牌数设置较少,年龄组别跨度大,分组不够细化,比赛规则中限制了除各地市体育局队伍以外的其他机构参赛。没有与总局青少年竞赛规则同步接轨。建议取消湖南省省运会总程中“参赛队伍不足3个的项目取消比赛”、“各项目参赛运动员少于8人(对)减一录取”的规定,以此提高各单位参与积极性。同时,继续完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相关政策,解决运动员出路和读书就业问题,除了输送更多更优秀运动员到一线之外,还应该让其他运动员有更多发展去向选择。政府各级各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加强政策引导和扶持,加强后备人才培养工作经费投入和保障。
运动员要进一步明确我省少儿业余训练各阶段发展目标任务,加强自身专业知识培训学习;积极参加各层次的教学培训,组织运动员观摩高水平训练比赛等多种形式的学习,定期举办科研人员参与的少儿业余训练科学选材培训,提高青少年业余训运动员的业务素质水平。
加强培养我省业余训练运动员队伍骨干力量,防止专业人才流失。学习借鉴美国、俄罗斯及北京广东等地俱乐部运动员训练的先进经验,结合我省实际尽快建立从选材普及到提高各阶段科学系统的业余训练竞赛体系及各级运动员培养体系。要改革改进现有的体制、赛制、规则,安排符合各学段少儿教育教学及身心发展规律的训练比赛方式;统一科学选材标准,做好科学选材组织管理和实施工作,努力提升后备人才培养质量。
学校体育是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基础,我省现仅有株洲市将项目进驻了校园,为了使该项目走进更多的校园,应该加强体教结合,加强家长的参与度,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市场为辅的完整体系,同时积极加强与体育和教育部门分工合作,家长与教练之间的沟通,从而形成合力。同时,要大力加强教练、家长、学生与各级各部门领导之间的沟通。
引导社会力量支持发展青少年体育,尽快建设成立专业俱乐部,与民办社会团体共同合作,使用政策和办法,拓宽思路,大胆创新,积极创建与国内国际开展较好的花样游泳业余俱乐部建立交流学习通道,开展海外研修培训及交流比赛活动。
要鼓励家长充分利用网络及各类新媒体平台和传统媒体平台,了解业余游泳相关知识,便于孩子各项能力快速提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