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铁强
【摘 要】数学源于生活,和生活密不可分。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应当以实际生活为出发点,教学和生活相互融合,让学生能在生活中找到数学问题,并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乐趣与奥秘。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3-2099(2020)36-0012-02
【Abstract】Mathematics comes from life and is inseparable from life. In the process of elementary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real life should be taken as the starting point, teaching and life should be integrated, so that students can find mathematics problems in life and solve problems with mathematical knowledge, so that students can experience the fun and mystery of mathematics.
【Keywords】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Daily life; Application
小学是重要的启蒙时期,该阶段有利于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学习能力。在新课标改革的要求下,教师教学应有别于过去的传统讲授和填鸭式授课,而应使数学教学创新发展,数学知识很多都是源于生活和经验,所以教师应将数学应用于生活,使生活与数学相结合,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良好的学习方法。
一、传统的数学课堂
现在很多课堂都是教师一直在讲台上讲课,学生在台下听,教师是主动地输出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在很多时候课本知识都是索然无味、难以理解的,这个时候教师只关注讲授课本上的知识,学生无法理解知识背后的意义且难以与实际联合并应用于实际,容易造成对该知识点理解不透彻或者听不懂问题,数学知识是连续性的,如果无法理解某一环节或者某一基础知识,便会影响接下来知识的学习,所以教师在知识的讲授过程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何让学生能掌握知识并灵活运用,是教师首要考虑的问题。而现在,传统的数学课堂都是教师只讲课本,并不会将课本上的知识与生活融合来讲,而学生是一听就过,无法做到深入理解。有的教师会在课堂上进行一些小游戏或者分组进行学习,但往往效果不明显,因为没有教师的监督,学生往往不会认真进行这些活动,而是抱着观望的态度。这种情景教学过于散漫,反而会浪费上课的时间。教师在选择情景教学时,应该综合考虑,选择适合自己也适合学生的活动,能真正让学生融入课堂。
二、对于生活和数学的探究
(一)数学知识点和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讲授知识时,让学生主动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将这些问题应用于生活,比如低年级学生刚接触加减法时,可以让他们去寻找生活中用到这种知识的场景,比如上街买衣服、去超市买东西等,讲完知识后,可以给他们布置任务,让他们去街上买东西然后计算自己还能剩余多少钱,或者教师可以布置一个情景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上组队完成任务,一组卖东西,另一组买东西,然后再让第三组观察他们在这个过程中计算得对不对。在讲授三角形的稳定性时,注重让学生去思考,并且讓他们观察生活中都有哪些设计是三角形的,以及他们为什么不能是圆形、正方形以及其他形状呢?等学生思考后,教师再统一总结规律,这样会让学生记忆更深刻,并且更有成就感,对学习数学产生更大的兴趣。
(二)教材与生活结合
学生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便可以理解一些来源于生活的数学问题,比如课本中的鸡兔同笼问题,便来源于生活,如果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便很容易理解这种问题。这就给教师一个启示,在教学中应该将某些比较难理解的知识与生活中的问题相结合进行讲解,这样会更利于讲解,比如讲解正方体、长方体等问题时,让学生去观察生活中各种正方体与长方体,观察到它们的六个面,通过学生的观察加上教师的讲解,学生便会更容易理解正方体、长方体等的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小学数学会讲到存款的种类以及利息的计算等,教师可以提前给学生布置个任务,让每位同学去银行搜集一下他们存款的种类以及利率等,并做好记录,然后在课上讲授完书本上的知识,包括利率的计算方法,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假如本金为1000元,让他们根据自己搜集到的各个银行的利率计算出哪个银行的利息最高,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迅速掌握知识,理解并灵活应用,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生活常识,以及举一反三地将自己学到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帮助解决生活问题。
(三)利用生活中的原型探究数学问题
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应用于生活,在学习数学时,要做到举一反三思考问题,同样在生活中,也可以举一反三地理解数学问题。教师不光要传道授业解惑,还要明确探究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从生活中的原型出发讲解便会易于理解。在给小学生讲到分子与分母时,有些同学可能理解起来过于抽象,那么便可以问他们,如果一个蛋糕分给一个人吃,那么每个人可以分多少?如果是分给两个小朋友吃,那么就是一人一半,如果是分给三个小朋友吃,那每个人吃多少,分得均匀吗?如果是分给四个人呢?让学生自己先思考并结合他们每个人在生活中的经验来想想,或者让每个人带包饼干,如果要把这包饼干分给自己的好朋友,让他们自己动手操作,然后教师来统一讲解,每个人便会理解并明白分数的知识以及分数之间的计算。在教学时,联系生活实际,从具体的素材出发,在适当的时候再进行抽象、运用,这样才能让学生正确地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形成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生活中有很多的数学原型,许多数学知识也是来自生活经验,教师在讲课时,可以多从生活中的原型入手,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去生活中寻找数学原型,然后和学生分享,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也可以分享给同学一起解决。
(四)在生活中培养数学思维
学习数学,重要的不是理论知识,而是要学习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一些书本中的概念性知识,有时是抽象且很难理解的,教师此时便会感到头痛,因为很难有好的办法让学生理解这种内容,大多数教师让学生采取的方法都是死记硬背,告诉学生这个概念如果理解不了就背着记下就好了,往往这种方法使学生会解决这种类型的问题,但如果换个问题便不知道如何下手了,学生也会出现畏难心理,不利于数学的学习。比如分数对于初学者来说是比较抽象难理解的,那么根据生活中分蛋糕或者分苹果等例子可以将其具体化,让学生可以从生活中感受到具体的东西,也便于理解。利用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让学生自己去进行分析,比如分数的加减计算,把一块蛋糕分给了四个小朋友,每个人会分到四分之一,然后小红的朋友来了,于是小红把自己的一半又分给了她的好朋友,那么这时候小红能分到多少呢?让学生先自己去思考分析这个问题,如果思考不出来便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教师等学生思考过后再讲解或者在学生思考过程中进行点拨,这种方式比教师直接讲课效果要更好,将抽象的数学具体化,学生以后在生活中碰到这种问题也能利用学到的方法自己解决,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
三、结语
在新课标改革的要求下,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以及纯粹的理论灌输,而是应该发展创新式课堂,与学生互动,积极地创造条件,在教学中夹杂有趣的生活知识,设计有趣的教学场景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为学生构建趣味性的教学氛围,应用数学。广大的数学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内容,从教材实际出发,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恰到好处而又不生搬硬套,准确地定位,找到切实可以帮助学生的学习方法,并且让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能力,以便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的方法,进而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数学,并不断提升数学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关文信.新课程理念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施[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责任编辑 王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