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平原森林多功能经营的探索与实践

2020-01-15 00:21陆元昌
国土绿化 2019年12期
关键词:平原树种森林

■姜 俊 陆元昌

从2012年到2017年,北京市先后实施了百万亩平原造林工程和平原地区重点区域绿化建设工程,初步建成了以大面积森林为基底、大型生态廊道为骨架、九大楔形绿地为支撑的城市森林生态格局。2018年,北京市开启了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绿化工程,工程实施以来,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持续扩大绿色生态空间,在改善首都生态环境和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平原森林林龄的增长,林分结构简单、生态系统脆弱,景观质量不高和生态功能不强等问题也突显出来。如何提升百万亩平原森林质量,形成健康、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并持续发挥其综合效益,已成为目前平原森林建设的长期任务。

一、平原森林经营原则

(一)多功能原则

结合平原森林所在的区位自然特征和社会功能需求来设计和经营多功能森林,充分利用不同的混交异龄林结构和树种的不同特性,形成从景观、健康支持主导功能开始,向游憩、水源涵养、土壤保育、自然教育等主导,并兼顾生产目标发展的空间梯度,发挥平原森林在改善首都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宜居环境等方面的多种作用。

(二)近自然原则

缺乏森林生态系统自然本底是平原森林建设与山区森林建设的最大区别。所以,平原森林建设的目标不仅是实现林木覆盖,而是要尽可能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如果把平原区域的景观生态系统从人造景观格局到完全自然的景观生态系统梯度上划分的话,平原森林建设的目标至少从低到高有四个近自然度的建设目标,包括完全人工维持的园林景观格局、近自然度较低的人工辅助植物景观生态系统、重建的具有良性多样性发育进程的景观生态系统和人工辅助自然平衡的高近自然度景观生态系统,才能让平原森林逐步发挥出能支撑北京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三)稳定性原则

稳定性是平原森林应具有的一个重要属性。稳定性的核心内涵是合理的树种结构、空间结构和良性发育过程,其决定了平原森林的发展目标设计。针对平原森林的结构简单、稳定性差问题,尽可能把速生树种和结构简单的现有森林导向结构稳定的近自然森林或地带型顶级群落结构的森林,考虑长期森林发展目标并落实到经营处理中。

(四)全周期原则

实现稳定健康高效的平原森林目标,需要从造林建群起点到实现目标结构的完整时间过程进行全周期经营设计。全周期森林经营计划的基本要求和技术核心在于设计好目标森林状态,实施每个阶段的经营措施,辅以增加生物多样性、结构复杂性、提高树木生长量和更新能力等的技术处理,来提高森林稳定性和生态服务功能,最终实现生态系统的目标状态。

(五)精细化原则

平原森林的整个经营体系都不涉及粗放作业的皆伐作业模式,所有设计的经营模式都在区位与功能类型的对应、森林结构和树种特性的利用、个体差异与作业处理的结合、森林土壤发育与天然更新能力的促进等多个层次上,采取自然和谐与环境友好的抚育、补植、修整等精细化作业措施来实现。

二、平原森林多功能经营实践

北京市在开展新一轮百万亩造林工作的同时,也全面启动了平原人工林多功能经营理念和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和推广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果。

(一)全面引进多功能经营理念

以培育健康稳定、有活力的高质量的森林生态系统,充分发挥平原林的多种服务和支撑功能为核心。针对现有平原造林工程形成的森林,分别从森林类型、经营目标和发育阶段3个方面深化经营理念,运用近自然森林经营理论和技术,进行差异化、精细化和针对性的全周期经营设计。

(二)突出全周期设计分步实施

对平原森林的经营设计不能仅停留在局部短期设计,通过人为辅助措施使其与城市环境相适应,而需要全周期设计、分步实施,要以“建设稳定、高效、有活力的森林生态系统”为长远目标,通过不同演替阶段林分的发育特征从而实现设计作业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三)以近自然经营为实现途径

由于平原森林是一个完全靠人工造林建立的新的人工森林生态系统,要实现稳定、有活力、高质量、多功能的目标森林状态,实施近自然森林经营技术是快速和有效的途径。平原森林的近自然经营不是被动地保护和恢复自然的原始植被和群落,而是基于区域功能定位入手,从森林完整的生命过程来设计经营,通过人力与自然力形成合力的科学机制来促进林分朝着结构丰富、竞争调节和功能多样的方向发展。

(四)积极开展示范林基地建设

北京市在推广平原森林多功能经营技术的基础上, 在全市各区县等地开展多功能经营示范基地建设。专门开展和实施了平原森林林分固定样地资源调查和经营作业设计,精细化地做好样板林建设和监测分析, 为未来全市全面实施平原森林多功能经营做好了前期示范和准备工作。

三、经营成效

(一)建立林分固定监测

已对各类型示范林制订了长期的成效监测计划,针对作业设计需要的林分因子包括乔木(种类、胸径、树高、冠幅)、灌木(种类、高度、盖度)、草本(种类、多度、盖度)生长状况、生长量、郁闭度、生物多样性和土壤等因子,逐一进行了定位观测和采集,作为设计作业法的数量化指标。

(二)以目标树为核心进行密度调整

通过目标树经营的科学方法,留优去劣、留强去弱、分布均匀、疏密适度,对示范区中标记的千头椿、臭椿、油松、洋槐、国槐、旱柳纯林干扰树开展去密疏伐,选择干扰树多为有病虫害、枯死、弱小、干形差、分枝多、偏冠等生长不良的个体,保留天然更新的乡土树种和林下灌木,促使林分向异龄、复层、混交的结构发展,形成健康稳定的森林群落。

(三)采伐后林下补植

在林窗、林隙或林中空地等密度小的地段,补植树种选择长寿命先锋树种,落叶树种培育土壤功能较好,花蜜丰富招引昆虫,属于平原林生态基底支持的树种。采用团状补植方式。例如,栓皮栎直播密度均值5米×6米,与现有林木呈“品”字形配置,栓皮栎则采用每亩补植栓皮栎种子20穴,每穴4—5粒,直播于林窗或林间空地处,其余人工树种补植于较为开阔的幼林下间空地或林缘道路两旁。

温榆绿谷景观生态林

(四)林分精细化管护措施

针对林中树木有病死、枯死的,不再补植原树种。对金叶榆等林木进行适当整枝修剪,保留和补植具有观叶、观花、观果等观赏价值的彩色乔灌木。示范区林内不进行除草工作(或仅除大型杂草),加强抚育剩余物循环利用,维持林下土壤含水量、养分和微生物的平衡。做好围栏等标识标志,以便于进行管护和长期监测;对补植补种幼林进行精细化抚育,如灌水、扩堰、松土除草、割灌和灌草藤条清理等措施。

四、建议

2019年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关于印发《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关于推进园林绿化高质量发展试点工作方案》中强调:“构建多功能、多类型、多层次、成网络的高质量绿色空间体系,增强生态承载力,为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提供样板示范和支撑。”建设高质量的平原森林已经成为当前的主要任务。然而,平原森林大部分是完全由人工造林形成的,本身的地力相比自然森林较薄弱,必须提升平原森林经营质量和管理水平。笔者认为应该加强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提高示范样板基地对于全市的影响

森林经营周期长、见效慢的解决办法就是让示范先行,先做好样板林示范。让示范林好起来,让社会更多了解平原森林示范基地的多功能经营技术、运作模式和成功做法,辐射和推广到更多的经营单位。同时,加强基地森林经营单位对于培训人数、来基地参观考察人数、示范辐射面积范围等社会经济成效的监测。

沙河机场旁边景观生态林(将军林)

(二)抓紧开展更新补植和促进良性土壤发育

考虑造林目的需求和注重适地适树的原则,针对性地改进森林土壤肥力、结构形成及发育的内在能力,解决立地条件差的问题,促进实现森林质量改善与活力提升,充分挖掘和利用乡土树种资源,也要积极使用被实践证实适应北京地区的引进树种,丰富造林树种种质资源,注重乔灌草复层结构和林分密度调控,提高林地土壤系统发育速度,提升生物多样性。

(三)注重丰富平原森林的生物多样性

过去的园林绿化思路是 “绿起来”“美起来”,而当务之急是解决林地“绿而不活”等问题,在平原森林的建设中需要更加注重“活起来”,生物多样性成为衡量平原森林环境质量好坏的一个标准。营建、保护野生动物栖息地以及修建生态廊道,对林缘栽植花灌木和食源植物等措施处理,目的是打造多样性高的平原森林生态系统,增强景观价值,提升生物多样性。

(四)努力推进平原森林自然教育

依托示范林的自然资源与设施场地特点,以多功能经营的理念提升自然教育社会效益。科学利用特有森林景观和环境、森林食品等资源,开展林木知识宣讲、树种辨认、知识竞答等自然教育活动,以趣味科普等方式,按照森林植物、林业碳汇、环境教育等主题进行体验教育,为公众参与平原森林的建设管理创造条件,让平原森林多功能经营示范基地成为提高全民文化素质、宣扬生态文明理念的重要场所。

(五)加强技术管理人员的能力建设

加大集中培训力度、基地观摩操作示范、不同区县平原林区示范基地之间交流等途径,同时利用专家网上答疑、现场指导示范基地管理人员,建立一套平原森林多功能经营技术与示范、培训与咨询的服务体系。示范基地也应结合自身实际,做好技术人才引进和学习,为样板示范奠定基础。

总之,北京平原森林建设已经进入规模化发展的关键时期,需要认真总结经验以形成专门的平原森林经营技术体系和管理机制,核心是构成森林要素的关键个体、关键树种、关键组合、关键系统等森林生态系统成分和关系的经营措施,目标是在陆地景观生态系统层面保持森林与人居环境关系的完整性和统一性,体现出平原森林建设在推进首都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更高质量发展的效果。

猜你喜欢
平原树种森林
那一片平原
江淮平原第一关——古云梯关探秘
基于GC-MS流苏树种子挥发性成分分析
平原的草
树种的志向
树种的志向
浪起山走
常绿树种在新疆的应用现状
哈Q森林
哈Q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