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睿,文钟
(1.兰州交通大学; 2.中铁一局集团)
城市广场的起源伴随着城市的起源,在欧洲城市发展过程中,广场是人们集会、聚集和社交的场合,这种作用将欧洲的整个文明历史贯穿起来并沿用至今。意大利的建城史与城市广场的建设密切相关,在意大利的每个城市,几乎都有一座辉煌、壮丽的广场,它们不仅是凝固的乐章,更是一座城市的肖像,体现城市文化的一张名片,不同时期的城市广场则正是这张名片上的不同花纹与字符,抒写着不同时期的文化乐章。
中世纪城市就像浩瀚宇宙中的星辰。广场之所以能够存在于这种高密度的区域中,是因为人们认识到建造教堂、修道院和市政厅需要某种开放空间,这种扩展的空间就成为广场的原型[1]。它还在教义上起着教导整个城市,甚至揭示宇宙的功能,即使现在,当人们进入广场时,他们仍能感受到一种向苍穹开敞的垂直感。
中世纪广场具有三个典型的角色:市政、宗教和商业。这里的公民参与了城市的社会、文化和政治活动。公共活动主要在市政厅周围的城市广场上举行,例如锡耶纳的坎波广场和佛罗伦萨的西格诺利亚广场。宗教广场通常位于大教堂周围,是各种宗教活动的场所,例如巴马教堂广场。商业广场是由于市民的消费和商业活动而产生的,通常没有特殊建筑物。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更多的广场是两种功能并存的,在中世纪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宗教和政府这两种机构在同一地方融合从而形成城市中心是的现象是非常普遍的,例如威尼斯的圣马可广场[2]。
中世纪意大利出现的不同类型的城市广场,服务于不同人群,市政广场体现了这一时期人们的信仰自由和崇尚民主。大教堂是城市革命的产物,而宗教广场则是承担着宗教活动的主要场所,是增长的财富、市民的自豪感以及城市狂热的宗教信仰的产物。中世纪城市广场的建立基本是为了促进这个社区的生存,它的存在是对该社区的认可[3]。
城市文化是市民的个性张扬的表达,最直接的体现方式是城市风貌与建筑单体。在某种程度上,中世纪城市建设是为之后的文艺复兴做了铺垫,对于日耳曼等北欧诸多民族而言,中世纪是他们步入文明的重要阶段。中世纪时期的城市文化趋向完整复杂发展。
14 世纪末,文艺复兴运动在意大利半岛爆发。文艺复兴完全打破了中世纪的欧洲建筑范式,使得教堂和其他宗教建筑的地位退居其次,大型的世俗性建筑大量出现,体现人文主义精神的建筑和街道成为城市的主要景象。城市广场在这一时期由生活场所变为权利表达空间。
文艺复兴时期的广场可分为四类:
1)小范围进行改造的广场
从美学上重塑或部分重建了的中世纪广场,包括局部的结构重组,例如威尼斯的圣马可广场。
2)大范围进行更新的广场
由于中世纪城市的部分街区接近消亡,因而在此区域进行重建的广场,使得街区与广场在空间上能够与新时代兼容,例如佛罗伦萨的安农齐阿广场。
3)城市新建区域中的广场
该广场将作为文艺复兴时期城市的副中心,与中世纪街区相邻,如费拉拉的亚里士多德广场。
4)新城中的广场
从理论上讲,新城市的广场是几何理想化的城市规划的组成部分,如诺瓦城[4]。
在文艺复兴时期广场的设计中使用了许多美学原则,在此期间,透视和比例原则得到了广泛应用,以人为本的理念在营造广场的应用方面真正建立起了美学规范。美学同样体现在城市文化中,与这一时期提倡的平等,博爱与自由一样,广场的设计反映人们思想的解放与发展,城市文化发展在这一时期走向高潮[3]。
巴洛克时期的城市广场大致可分为四类:
①位于城市现有轴向道路的交叉处的广场,以罗马的人民广场——波波罗广场为典型;
②广场作为建筑物的一部分,代表宗教或城市纪念碑。它们使用了对称性:广场,建筑物高度及其比例和形状的三维视觉效果,取决于依赖的建筑物,例如圣彼得广场;
③新城市或在新地块中建立的广场,是在“消亡”之后重建起来的广场。这样的广场主要是基于古代城市和文艺复兴时期的理想城市广场为原型。
④“巴洛克式”的广场以卡比多广场和西班牙大台阶为代表,全部采用巴洛克风格,与文艺复兴时期的广场不同,它们更倾向于使用雕塑和喷泉等小品来装饰广场[4]。
总而言之,巴洛克广场的一般特征是:形状是几何形状且尺度较大,道路与原点相关,可能需要通过道路本身来识别。在远距离处能看到广场如同纪念碑般的存在,在逐渐靠近时,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在这一时期的城市广场建设中,城市文化被折射成为打破原有秩序,进而向大自然探索,用更新的手法设计广场,用自省的方式反观自然,感悟出自然的壮阔和自身的微不足道。
在今日的意大利,由于现代城市经济结构的变化,城市发展被土地投机蒙上了一层阴影。在一些大城市,例如罗马,米兰和都灵,广场失去了原有的功能——为居民提供良好的服务,而只是一个大的开敞空间。同时,汽车进入了这些古老的城市,将许多广场变成了停车场,并逐渐变成了像波波罗广场这样只服务汽车,而不为人们活动提供空间的场所[5]。但是,也有许多开放空间已成为通往当地居民的门户,吸引了许多参观者,他们把生活带回了广场,任何人都可以参加城市生活。在意大利语言中仍然有许多与城市广场有关的成语。这些广场主要位于小城市,尤其是以中世纪城市结构为主的街区和偏僻街巷中。在一条安静的街道附近,城邦气氛仍然得以维持,人们可以像往常一样聚集在广场上表达自己的情感。
意大利许多城市的广场今天仍吸引着全世界的观光者,仍然是理想的交流聚会场所。这些广场周围开设了各式商店,同时又为街头艺术家提供了大显身手的场所。城市文化变得更加开放包容,在城市广场与城市建设的不断变迁中,尽量完整保留原物,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留存自身的底蕴。
一个地区在城市中的作用不仅取决于外部的有形标志(如建筑和地形),还取决于内部的无形因素(如传统,法律和传说)以及历史文化的影响。
意大利在不同时期的城市建设体现出当时特定时期的城市文化,城市文化的最终落脚点在城市文明,对于城市文明的传承只有生活在城市中的人来体现,城市的文明,社会的文明,文化的进步全都离不开人的作用,反观意大利每一时期的文明推进,都离不开那一时期的人的思想觉醒和文明的觉醒。从中世纪到文艺复兴,再到后来的巴洛克,城市的建设是人对于自然中的自己的营造。城市,一定是以人为核心。人口不断聚集,交易过剩的分类产品,促进了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形成。这座城市的诞生也宣告了在有血亲的原始社会中部落生存方式的崩溃。城市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显示了人类从氏族社会向文明社会的演变。人类向文明的发展便是对城市文明的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