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春英
(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中医院护理部,辽宁 沈阳 110036)
小儿哮喘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儿科呼吸系统疾病,借助药物治疗便能得到理想治疗效果。但如果未能及时进行治疗与干预,患儿气道会出现严重受损,并进展为不可逆性狭窄,甚至严重哮喘,此时,药物干预便较难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1]。伴随当今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无创正压通气作为一种新型治疗手段,在临床中,尤其是治疗哮喘患儿中,得到广泛应用。有报道指出[2],在哮喘患儿治疗中,通过开展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有助于治疗效果的提升。本文针对本院收治的哮喘患儿,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效果理想,现对此作一探讨。
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于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92例哮喘患儿,均与《全球哮喘防治创议》(2009年)相关诊断标准相符[3],即呼吸频率>每分钟50次,心率>每分钟140次,双肺有明显哮鸣音,大汗淋漓且烦躁不安。排除肝、肾等器官功能障碍者及各种先天疾病者。将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共分为2组,每组均为46例,对照组中,男性26例,女20例,年龄1~5岁,平均(2.67±0.34)岁;病程1~6个月,平均(2.12±0.71)个月;观察组中,男性25例,女21例,年龄1~4岁,平均(2.61±0.33)岁;病程1~5个月,平均(2.10±0.72)个月;两组病程等资料经系统化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患者家属对本次研究均了解,且签有同意书;本研究已得到伦理委员会准许。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两组均先给予常规治疗,即纠正水、电解质,服用抗胆碱能药及激素类药。在此同时,两组均采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面罩与呼吸机连接,然后机械通气,选择S/T模式,依据患儿肺组织当前的顺应性,就吸气压力进行调调节,使之始终维持在5~10 cm H2O,呼吸压力控制在2~3 cm H2O,通气时间为10 h/d。
1.2.2 护理方法: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如对患儿病情进行密切监测,多与家长沟通与交流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开展针对性护理:①过敏原的针对性护理。全面、摄入的了解患儿生活方式与环境,对过敏原加以明确;另外,确保病房的舒适、温馨,定期打扫,定时通风换气,光线充足;借助装饰、摆设等内容,减轻患儿恐惧、慌乱心理。②呼吸道的针对性护理。强化呼吸道护理,对患儿临床表现进行密切观察,如发绀、呼吸困难等;定时更换体位;若呼吸道中有分泌物,此时,需为其翻身拍背,利于分泌物外排;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期间,需依据患儿病情实况,对呼吸机参数进行适当调整,且严格执行轮流查房制度,对呼吸机参数进行检查,查看报警系统正常与否;当患儿在面罩吸氧时,避免出现压迫性损伤,预防患儿大口吸气所造成的胃肠胀气情况,另外,还需对机器连接有无脱落情况进行检查,控制呼吸机气体的温、湿度。③饮食方面的针对性护理。由于患儿机体处在高敏状态,所以,在进行治疗时,需依据患儿病情实况来由针对性的进餐,待症状缓解后,方可摄入易消化且高钙、高蛋白饮食;④激素使用的针对性护理。在治疗过程中,由于会用到激素类药物,所以,在此期间,需密切监测相关症状,避免激素药的滥用,减少不良情况发生。
1.3 观察指标: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与临床指标情况(呼吸困难缓解时间、哮喘持续时间与哮鸣音消失时间)。疗效判定标准[4]:若患儿咳嗽、哮喘等症状均消失或得到明显改善,已无哮鸣音,即显效;若憋喘等症状改善明显,哮鸣音轻微,即有效;若症状未改善,或加重,即无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总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SPSS23.0处理数据,针对计量资料,由(±s)表示,t检验;针对计数资料,由百分比表示,χ2检验;若组间经对比,有明显差异,由P<0.05表示。
2.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观察组显效、有效、无效分别为26例、18例、2例,总有效率95.65%(44/46);对照组分别为22例、16例、8例,总有效率为82.61%(38/46);两组比较差异显著(χ2=4.22,P<0.05)。
2.2 两组临床指标比较:观察组哮鸣音消失时间为(3.8±0.7)d,呼吸困难缓解时间(2.0±0.4)d,哮喘持续时间(31.7±11.4)h;对照组分别为(5.0±1.0)d、(3.5±0.7)d、(43.4±13.6)h;观察组上述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t=8.74、7.41、11.50,P<0.05)。
有报道指出,小儿是哮喘病的易发与多发群体,患儿在5岁前出现哮喘症状比重达63.1%[5]。当患儿哮喘发病时,若未能及时干预,可出现多种危症,比如代谢性酸中毒、气体交换障碍及低氧血症,因而对其生命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在此情况下,及时开展有效且有目的性的护理干预,意义重大。
当患儿采用无创正压通气进行治疗时,虽然能够大幅提升治疗效果,但仍有继续提升的空间与潜力。护理服务作为整个医疗服务的基础部分,其对整个治疗效果产生着直接影响。有研究认为[6],在治疗小儿哮喘时,实施全面且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有助于整体治疗效果的改善与提升。针对性护理实为一种以患儿为服务对象,将相关问题具体化、直观化,然后再开展护理干预的一种新型模式。当前,此种护理模式在诸如消化内科、肝胆外科、儿科及烧伤科中,均得到较好应用。本文针对哮喘患儿的基本临床特征,分别从激素、饮食、呼吸道及过敏原等方面,开展针对性护理干预,效果理想:观察组无论是在哮喘持续时间上,还是在呼吸困难缓解时间及哮鸣音消失时间上,均要短于对照组,且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由此可知,在哮喘患儿采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过程中,通过开展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缩短其临床指标消失时间,提高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