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烁
(辽宁奉天中医院综合科,辽宁 沈阳 110000)
冠心病心绞痛病情重且病死率高,患者因疾病消耗机体功能甚至生命安全均受到危及。中医理念参与冠心病的治疗近年来应用广泛,且促进此类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越来越多元化[1]。活血化瘀是中医治疗冠心病基本原则,本文分析了冠心病心绞痛运用中医活血化瘀法治疗的效果,报道如下。
1.1 基本资料:本文选取11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做为此次研究对象,均于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纳入标准:①患者病情、症状表现符合冠心病心绞痛相关的诊断标准。②患者耐受能力尚佳,有一定治疗依从性。③患者无此次研究相关用药过敏史。通过随机方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以及对照组,每组均有55例患者。治疗组中有男性32例,女性23例;年龄41~72岁,平均年龄是(57.2±5.1)岁;病程6个月~7年,平均病程是(2.0±0.7)年。对照组中有男性31例,女性24例;年龄44~72岁,平均年龄是(58.4±5.5)岁;病程6个月~8年,平均病程是(2.1±0.9)年。比较两组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对照组选择西医常规治疗,即:扩张冠状动脉,抗血小板类、抗凝类以及营养心肌类药物等,选用美托洛尔、予硝酸盐制剂等药物,针对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的病患,予以对症处理,帮助其将异常指标控制在合适范围。
治疗组予以中医活血化瘀法施治,选用方药是我科自拟的活血化瘀方并辅以辨证加减。方组:黄芪30 g、当归20 g、丹参20 g、川芎15 g、党参15 g、红花10 g、桃仁10 g、枳实10 g、瓜蒌10 g。随症加减:存在痰浊状况患者加胆南星15 g、半夏10 g;有阳虚表现患者加杜仲15 g、桂枝10 g;有阴虚表现患者加玉竹20 g、麦冬10 g。用法:将上述药物配伍后加水煎制、取汁,指导患者每天用药1剂,早中晚3次饮用。
1.3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冠心病症状改善情况,帮助患者在治疗前后进行心电图检测,对检查结果进行准确记录。
1.4 疗效判定:综合患者疗程结束时病情改善状况和心电图检查结果进行疗效评估:疗程结束时患者冠心病症状、体征改善明显,心电图检查结果无异常,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程度在80%以上,视为显效;患者冠心病症状、体征在疗程结束时有一定好转,心电图检查结果显示S-T段有所回升,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程度在50%以上但不足80%,视为有效;患者冠心病症状、体征在疗程结束时没有变化,心电图检查结果没有改变,视为无效。
1.5 统计学处理:统计分析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各组计数资料以率或构成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各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形式表示,组内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两组间比较符合正态性和方差齐性者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性和方差齐性者采用非参数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
疗程结束后,治疗组患者中显效31例,有效21例,无效3例,治疗总有效率是94.55%(52/55);对照组患者中显效22例,有效22例,无效11例,治疗总有效率是80.00%(44/55),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更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以中老年所占比重最大,但近些年已有青年冠心病相关报道,也越来越受到医务人员及普通人群重视[3]。胸闷、心悸、胸痛等是冠心病心绞痛主要症状表现,更加重要的是可能对患者造成不可逆损伤,甚至于危及患者生命[4]。对于此类患者来说,帮助其减缓疾病进展、控制临床症状,是基本的治疗目标。临床治疗冠心病,西医多是予以对症用药,通过用药起到改善心肌供血营养心肌、减少心肌耗氧量的效用。但既往单纯应用西医获得的效果存在一定局限性,且具有较高不良反应发生风险,使得患者不易耐受与接受。
冠心病心绞痛被我国中医理念归为“胸痹”范畴,在代代传承下,针对此病中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中医认为气滞、血瘀、痰浊、为主要致病因素,进而导致 心脉痹阻而发病,病变于心,属本虚标实之症。因此中医常通过活血化瘀法施治,以起到促进心脉畅通的目的[5]。本文治疗组选用我科自拟方,方中当归、红花、桃仁有养心、活血、化瘀的功效;黄芪能补中益气;川芎和丹参能祛瘀、生新。经现代药理学研究提示,丹参对心肌血供有一定强化消耗,还可促进心肌收缩,并具备扩张冠状动脉外周血管的作用;黄芪可以起到良好的耐缺氧作用,并可以强化机体应激功能和免疫能力,对于心功能改善效果明显;川芎能降低血液黏度;党参具有效抗血小板聚集效果;红花可改善心肌缺氧,配合桃仁能够促进血管扩张。方中药物合理配伍,能起到益气、活血化瘀的效用。
本文结果提示,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更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合上述结果与表述证明,中医中药参与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安全、有效,而活血化瘀法能够帮助患者控制病情、减轻症状,值得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