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立茹
(葫芦岛市中心医院,辽宁 葫芦岛 125001)
微创可视化操作是现阶段医学发展趋势,胸腔镜在胸外科疾病治疗中应用日益广泛。胸腔镜手术具有切口小、创伤轻、视野好、恢复快的优势,因此被广大临床医师和患者接受和采用。随着胸腔镜手术范围的拓宽,手术量的增加,这些都给临床护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我院开展胸腔镜手术已经数年,积累了一些临床经验,现将80例胸腔镜下肺部病损切除术患者的护理体会加以分享,为各位同行提供参考。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胸腔镜下肺部病损切除患者80例。患者年龄38~62岁,平均年龄(45.7±6.4)岁。男性患者43例,女性患者37例。病史1个月~2年,具有胸腔镜手术指征。患有严重心脏疾病、恶性高血压、呼吸衰竭、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不在本研究范围内。
1.2 麻醉方法:全部患者采取静吸复合全身麻醉,使用双腔气管插管控制通气。
1.3 护理措施
1.3.1 术前评估:术前详细了解患者的现病史和既往病史,协助患者完善各项专科检查,及时排除胸腔镜手术禁忌证。
1.3.2 护理准备:患者术前要有足够禁食禁饮时间,对手术部位进行清洁和备皮。对手术器械严格消毒并核对无误。术中使用仪器设备要提前调试,是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1.3.3 心理护理:患者在术前会有不同的情绪表现,通常表现为紧张、恐惧、烦躁、焦虑等。护理人员要在术前进行健康宣教,使患者了解疾病的特点和治疗过程,手术的安全性和需要注意的事项,帮助患者消除担心和顾虑,建立康复的信心。在充分了解患者心理述求的基础上,努力纠正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患者对治疗和护理的依从性[1]。
1.3.4 术中护理:手术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手术切除的病理组织应立即标明患者信息,由专人送至病理科。配合麻醉医师进行生命体征监护和给药。正确连接胸腔闭式引流瓶,确保液柱随呼吸波动[2]。注意保持出入液体量的平衡,过多的输液可能加重肺水肿的发生,造成患者恢复时间延长。
1.3.5 术后呼吸管理:术后去枕平卧,低流量吸氧,口腔内的痰液或分泌物要及时清除。头微微偏向一侧,避免舌后坠堵塞气道或呕吐物误吸。患者完全清醒后,可采取半卧位或侧卧位,有利于患者的呼吸和引流。鼓励患者进行深呼吸和排痰,防止出现肺不张和坠积性肺炎[3]。
1.3.6 切口护理:保证切口敷料的平整干燥,如果渗出较多,应及时查看并更换敷料。
1.3.7 引流管护理:胸腔闭式引流是保证胸腔呈负压状态,肺正常扩张的主要手段,同时根据引流量的多少可以判断胸腔内是否有活动性出血,因此要严加监护。术后当天应每间隔半小时观察一次闭式引流瓶的变化,注意引流液的量、色、性状以及水柱的波动情况,当无水柱波动,提示引流管堵塞或漏气。保持引流管的通畅,避免引流管打折或被血块堵塞,必要时应及时更换,严格的遵循无菌操作,避免逆行感染。
1.3.8 饮食指导:术后当天6 h后,完全清醒患者可以适当进半流食等易于胃肠道消化吸收的食物,补充体力,尽早促进肠胃功能恢复。如无不良反应,可逐渐恢复至正常饮食,鼓励患者多进食富含优质蛋白和维生素的食物,补充电解质消耗,有利于伤口的更快恢复与愈合。
1.3.9 康复锻炼:术后早期即可进行下肢的活动,可以减少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早期活动也有利于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锻炼时应有专人进行陪护,并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1.4 观察指标:观察患者术后胸腔引流量、下床活动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疼痛发生率、住院时间等指标。
患者术后胸腔引流量150~420 mL,平均(230±80)mL;下床活动时间4~8 h,平均(4.8±2.5)h;术后并发症发生5例,占全部患者的6.25%;术后疼痛发生率为13.7%;住院时间(3.9±2.6)d。全部病例均康复出院,无护理并发症出现。
胸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胸手术相比,对患者的创伤较小、出血少,患者可以更快的康复。而一台手术的成功、手术疗效的巩固与护理工作的良好开展密不可分。针对新型的胸腔镜技术,护理工作也要与时俱进,达到完善的配合,既可以促进患者的康复,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又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护理目标的实现,从而保障了患者的围术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