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闻工作者如何锤炼“四力”

2020-01-14 12:45张琰
传播力研究 2020年16期
关键词:新闻工作者四力融媒体时代

张琰

摘要:笔者从新闻工作者如何增强“四力”开始,围绕“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四个方面,勾勒融媒体时代地市级新闻工作者锤炼“四力”的方向。

关键词:融媒体时代;“四力”;新闻工作者

中图分类号:G2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866(2020)16-0080-02

2020年是5G应用元年,新闻媒体领域或将发生更为深刻的变化,对新闻工作者来说更是大考期、大考场,我们要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强化责任担当,传播主流声音,服务中心大局,回应百姓关切,提高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切实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坚定政治方向。

一、走基層,到群众的生活中汲取营养练就脚力

2011年开始,全国新闻战线组织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推动新闻工作者切实将群众观点、群众路线体现在新闻宣传实践中,促进新闻单位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进一步制度化、常态化。在这一背景下,央视在春节期间进行“新春走基层”活动,组织记者深入全国基层进行实地采访,推出“新春走基层”系列报道,这些报道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百姓,使百姓真正成为了新闻的主角。作为地市级媒体的秦皇岛电视台也相继推出了走基层系列报道,一篇篇带着泥土芬芳的稿件一经推出,立刻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美国著名报人普利策有一句名言:“懒人是当不了记者的”,同样,我们也有句俗语:“路是用脚走出来的”。综观古今中外,那些优秀出名的记者,都不乏拥有好的脚力;那些能讲述好故事、拍得出出彩作品的记者,都堪称脚力的冠军。我国新闻界前辈范长江历时10个月,行程6000余里,写下了大量的旅行通讯,也有人捏着单程机票孤身前往埃博拉疫区、还有人为推动呼格案重审整整奔波9年……没有脚力,不深入一线,写出来的作品就没有泥土的芬芳。践行“脚力”,就是要俯下身接地气。

(一)传播手段要贴近群众,以保障群众权益为根本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让群众满意是我们党做好一切工作的价值取向和根本标准,群众意见是一把最好的尺子。”新闻采访中,新闻工作者要保障群众的话语权,做到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

2019年6月起,秦皇岛市广播电视台推出河北省首档问政类大型特别节目《电视问政》。节目紧扣当前的热点难点,围绕“什么饭局去不得,什么饭局需警惕”“秦皇岛优质生源外流的主要原因在哪里”“秦皇岛市筹办旅发大会的进展情况如何”“果岭湾小区异味从哪来”等关键性问题,搭建起市民和政府沟通的桥梁,让新闻舆论在多元中立主导,在众声中谋共识。在总人口只有300余万的小城市,每期节目收听收看量能在100万人次以上,有效实现了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

(二)内容设置要吸引群众,以满足群众的需求为基础

要坚持把宣传工作作为群众工作来做,群众的诉求就是哨声,要及时主动有效地回应人民诉求,反映人民心声,将笔触、镜头对准基层,关注群众诉求,加大对热点难点问题的报道力度。

浙江广电推出的《1818黄金眼》是一档以“关注民生,服务百姓”为宗旨的民生栏目,豆瓣上的评分一度高达9.5分。节目内容多是市民生活上的点点滴滴,称得上是生活琐事,比如杭州小吴的天价鬓角、爷爷买机器人辅导孙子功课,结果买个“傻蛋”等,播出的节目不仅有趣,而且贴近生活,堪称快乐喷泉,受到观众的喜爱。

(三)宣传语言要感染群众,以顺应群众的习惯为标准

融媒体时代,虽然技术赋能成为支撑,大家利用互联网了解事态的发展成为一种主要的方式。但是无论这种方式有多么先进,如果没有走进新闻现场,没有“亲历、亲见、亲为”,用道听途说来的信息写新闻,总让人心里没底,更不会写出有情感的新闻。新闻工作者要善于开展互动式、体验式宣传报道,善于讲百姓家常话、写百姓身边事,善于做“身边新闻”,将老百姓的身边事做好。

二、提升分析判断能力,练就敏锐“眼力”

脚力跟得上,眼力更要看得到。从手写信件到发短信、从互联网到智能手机、从2G到5G,网络发展的速度不断刷新着消息传播的速度。随着自媒体和各类App的出现,用镜头和设备记录生活成了每个人简单易操作的技能。在人人都是“发布者”“宣传员”的年代里,这无疑对记者的“火眼金睛”眼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纷繁复杂的事件和铺天盖地的消息,考验着记者是否能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大变局中能否稳住阵脚、冷静观察、沉着应对。践行眼力,新闻工作者不仅要增强对新闻点的发现力、辨别力、判断力,还要增强对新闻的把握力。

(一)在坚定立场中扬正气

新闻工作者要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工作,发出反映人民群众心声的好声音;在提倡什么、反对什么上要旗帜鲜明,不能有半点含糊、半点犹豫、半点谦让,要切实做到在原则问题上坚守底线、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不迷失方向;在大事大非问题上敢于发声,抢占话语权。

(二)在舆论引导中扬正气

要时刻关注舆论,掌握舆论话语权,保证重要政务、重大事件及突发舆情,第一时间发声,切实发挥传播权威声音,引导正确舆论、击浊扬清、扬正控负的重要作用。

2020年1月中旬,新冠肺炎疫情突然袭来,作为地市级主流媒体的秦皇岛市广播电视台立即落实我市一级应急响应,宣传工作坚决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做细、做实疫情防控宣传引导工作,两台新闻第一时间开设“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广播电台应急广播、全台融媒体宣传矩阵,民生新闻直播访谈等全方位立体宣传格局,为全市疫情防控过程中凝聚正能量,营造了良好舆论氛围。

三、脑力让格局升阶,决定看问题解决问题的高度

脑力是思维、思考、思想的功力,对于记者来说,不愿劳神、懒得思考,就会造成写稿不少、精品不多的状况。之所以如此,说明这样的新闻记者还没有迈开步子,走出院子,到车间码头、到田间地头,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地调查了解基层情况,更缺少勤于思考的脑力。脑袋里没货,没有足够的知识、语言、方法、技巧,写出来的作品就没有思想的光芒。

我们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要深入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践行“脑力”,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精神,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新闻工作者心中落地生根。

(一)加强理论指导实践

坚持把认识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切实让脑子动起来、活起来。认真学习提素质,不断学深悟透宣传思想工作本质上、规律上的东西,不断提高指导实践的能力。

(二)深入思考,提升思想维度和深度

面对新闻事件要深入思考,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的《新闻1+1》就是这样一档栏目。栏目内容从时事政策、公共话题、突发事件等大型选题中选取最新、最热、最快的新闻话题,还原新闻全貌、解读事件真像,力求以精度、纯度和锐度为新闻导向。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袭来,栏目组通过隔空连线“重要新闻节点上的当事人”,讲好新闻事件,给人以启迪。

四、笔力让工作最终落实,是综合能力的闭环阶段

采访中获得的内容、数据、人物和事件来自基层一线,是一手的,是鲜活、具体的,是扎实和可靠的,但是对同一新闻事件,不同的新闻工作者对内容的把控却千差万别,有的新闻笔下生花,有的新闻却味同嚼蜡。会看、会说、会想,不会写,也会让一件好的新闻报道大打折扣。笔者认为写新闻真的需要学会讲故事,这里的讲故事不是根据自己的需要去虚构,而是通过言约意丰的现场声,精准到位的细节运用,中间适时地穿插事实或者背景,最终还原新闻事实。通过有声有色的情节,使新闻故事亲切逼真、让观众如临其境。作为一名新闻记者,采访了很多人,经历了很多事,自然就会讲故事了,讲故事是记者长期以来的修炼和养成。

融媒体时代,践行笔力,不僅仅要妙笔生花,还要多学习,努力做时代记录者。

(一)在“研”学中提升能力

认真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充分发挥学习强国的快捷互动优势,利用常态化学习资源,开展信息互动、分享经验成果,通过互学互促、实现共同提高;开展集中学习研讨活动,促进新闻报道始终保持生机和活力。充分发挥地市级主流媒体作用,增强宣传效果,让新政策、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二)在“实”学中淬炼精品

要深入开展“宣传干部带头写文章”活动,形成以写促学、以写促干、以写促进、以写促优的工作作风,让大家受启发、跟着学、比着干,推动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通过研究分析新闻精品为落脚点,找出一批难点、解决一批问题,形成一批成果。

(三)在“多”学中丰富内涵

融媒体时代,我们要了解各行各业各个领域,要通过不断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拓新视野,练就敢担事的铁肩膀、干成事的真本领,成为既拿得起笔杆子,又能拍摄、视频出镜、网络直播的全能型新闻工作者。

(四)在“践”学中改进文风

要切实改进文风,加强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创新,坚持用本土化、通俗化、民间化、生活化的语言,保持新闻语言朴素和通俗;要多到基层去、到工矿企业去、到改革开放一线去,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通过改进工作方式转变文风。

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对新闻工作者提出的要求。作为新闻工作者,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要求,在实践中锤炼锻造,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要在深入基层中练就强劲脚力,在洞察生活中练就敏锐眼力,在勤学深思中练就过硬脑力,在书写时代中练就不凡笔力,做党和人民信赖的新闻工作者。

猜你喜欢
新闻工作者四力融媒体时代
巧解四力平衡问题——提高科学思维能力,促进核心素养的养成
融媒体时代如何培养记者的创新意识
扩大视野 更新知识
新闻控制、采编话语权与报道影响力分析
论新闻工作者坚持正确工作取向的三个维度
融媒体时代,广播如何挖掘音乐节的声音价值
网络时代做好编辑需练就“四力”
融媒体时代电视画面的剪辑研究
融媒体时代三网融合下电视新闻网建设的思考
修炼学校管理“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