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类文阅读,指导细节描写

2020-01-14 03:40陈艳梅
作文成功之路·作文交响乐 2020年8期
关键词:词句状态动作

陈艳梅

在指导学生学习细节描写的时候,教师要引导他们将具有同类特点的文章放在一起,然后进行仿写。教师要鼓励学生结合核心动作、魅力动作和虚拟动作这三部分展开读写结合的写作活动,提升他们的细节掌控能力。

一、观察想象,甄选核心动作

不少学生在叙述事件的时候,常常抓不住人物的核心动作,写出的文章缺乏感染力。此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展开类文阅读,提取出范文中重要的肢体动作及描写方法,此后引导他们展开想象,思考自己想要描写片段的核心动作,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学习《景阳冈》时,教师鼓励学生重点阅读武松打虎的那段文字,并找出其中有哪些动词。学生分别找到了“翻、拿、闪、惊”等展现武松动作的动词,还看到了“按、扑、蹿”等表现老虎动作的动词。教师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在头脑中再现当时的场景,并思考作者重点写了哪些方面。如有学生提出:“作者多次用了‘闪这个词语,展现出了武松的灵巧,这也是他能战胜老虎的重要原因。”教师鼓励学生再展开类文阅读,如看看《猴王出世》中猴子如何穿过瀑布、进入到水帘洞的,作者又重点选择了哪些动词。最后教师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想象进行创作:“我们在创作的时候应如何选择核心动作,又怎样在此基础上添加附加动作呢?”有学生就以“学骑车”为写作内容,选择了“摔跤”作为核心动作,又加入了“跑、逃、跳”等动词,将这些动词整合在一起,写出了学骑车的狼狈样儿,展现出了艰苦的学车过程。

二、同中求异,凸显魅力动作

不少学生发现可以用不同的词句描写相似的动作,但不知道如何合理选择才能写得更准确。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类文阅读,结合课文中有魅力的动作,试着用其他的词句替换掉其中的重点动词,然后对比,看看差距是什么。在同中求异的比较后,学生自然能发现哪些动词用得更为准确,在创作时也能写得更真实细腻。

《大禹治水》《难忘的泼水节》等文章中都有表现动作的词句,教师应鼓励学生展开类文阅读,学习作者是如何表现出大禹和周总理的人格魅力。学生发现:《大禹治水》重点写了大禹“奔走”的状态,展现“三过家门而不入”的精神;《难忘的泼水节》中用“端着、拿著、蘸了水、泼洒、祝福”等一系列动作展现出了周总理与民同乐的状态,塑造了周总理的光辉形象。教师鼓励学生尝试用其他词替代这些动词,并比较与原文之间的差距。如有学生选择了“倒”取代“泼洒”,发现不如原词轻柔,不能表现出入物的性格。随后,教师鼓励他们写作,通过一系列的动作描写来展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如有学生用“老师扶了扶眼镜,抬眼看了看我,眉头微皱,张开嘴,却什么都没有说”这样的句子表现了老师想要批评学生,但是又不忍心的状态,体现了老师的谨慎。

教师要鼓励学生多阅读类文,学习作者是如何进行选择词语的,在自主创作的时候也要思考是否能用其他更准确的词语替代。这样就能精益求精,写出更具有表现力的动作。

三、应用修辞,呈现虚拟动作

在描写动作时还需要使用到一些修辞手法,对细节进行补充和加工。学生常常只掌握了实写的方法,对如何表现虚拟动作理解不深刻。教师要鼓励学生展开类文阅读,学习例文是如何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法创作的,并思考自己如何借鉴。

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桥》《在柏林》《穷人》等文章结合在一起,展开类文阅读,学习这些作品是如何将虚拟动作和现实动作结合在一起的。如《桥》中写了“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等词句,展现了老汉面对洪水时丝毫不慌张的神态。同时作品还写了不少虚拟动作,如用比喻“他像一座山”表现老汉庄严挺立的状态,展示出他的决心。学生认识到,将虚拟和实际动作结合在一起能让描写更细腻。在此基础上,教师鼓励学生:“大家试着运用类似的方法,更生动地展现人物的状态。”有学生尝试创作:“赛场上一片欢腾,运动员好像猛虎一般,向着终点线冲了过去,他的身子轻盈,双脚在地面轻轻点过。”这些词句展现了运动员的冲刺状态。

学生在阅读类文的过程中会发现,虚实结合才能更好地展现各种动作。这样他们在创作时也会思考各种修辞手法对表现人物心理、性格的作用,并试着选择合适的手法写作。

类文阅读是一种读写结合的写作方法,学生通过整合阅读各种描写动作的文章片段,能更好地总结归纳出动作描写的方法,从而提高写作水平。

猜你喜欢
词句状态动作
下一个动作
智珠二则
字词句训练
字词句训练
字词句训练
字词句训练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
“牛顿第一定律”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