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中高段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

2020-01-14 12:44杨德鸿
学校教育研究 2020年23期
关键词:口算小数乘法

杨德鸿

数学学习中的计算能力是每个学生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素质,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学生今后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础。

从小学阶段各年级平时检测和期末考试学校统计出来的数据,学生计算平均失分为10~15分之间,部分地区达到15~20分。可见学生的计算能力普遍较低,特别是边远农村,差生面特别大,要快速地、大面积地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就要以加强计算教学作为突破口。为切实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去做:

一、强口算,常规化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在四则混合运用中,笔算是重点、口算是基础,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

首先:我们要突破口算关,因为笔算实际上是口算的结果。无论整数、小数加减法,都是10以内,20以内若干组口算的组合,而乘除法则是乘法口诀和20以内加减法的组合。如,一个四位数乘上三位数(4653×475)就包含着28项的口算,如果其中一次的某一个环节发生错误,对这个式题材的总口算次数来说约占3.6%,但对于这道式题的计算来说就全错了。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加强口算训练,引导学生理解口算的算理,我坚持每节课花3~5分钟的时间进行口算训练,逐步达到熟练,并把此项训练当作教学常规工作来抓。

二、明算法,知算理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学时,应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增进对运算意义的理解”。如教学“分数除法”时,首先明确这是在学生学会“分数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关键是根据分数的意义,把分数除法转化为分数乘法来计算。这个转化过程是学生认识的转折点。

因此,我在进行计算的新授课时,对算法和算理的教学必须是正确的。在学生明确了算理,掌握了法則的础上适当做些典型错例分析,以进一步巩固算理,在学生没有熟练掌握法则的情况下,不宜做错例分析,以免混淆。

三、明目标,定内容

教学目标不明确,肯定无法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许多教师认为只有整数、小数、分数的加、减、乘、除及四则混合运算、简便运算才属计算教学,而把有关单位的换算、公式及应用与计算完全割裂开来,孤立地教学某些知识,导致了方向重心的偏离。

在教材中有所侧重计算的内容大致可分为:整数、小数、分数的加、减、乘、除四则混合运算、简便运算;时间、重量、长度、面积(地积)、体积(容积)等单位换算;长、正方形(体)、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圆形、圆柱体、圆锥体等几何形体的有关计算;比、比例的有关计算,加、减、乘、除各部分的关系(简易方程);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之间的互化等。教师在进行以上内容的教学时也应从计算方面加强训练。

四、重练习,养习惯

心理学研究表明:机械重复地干同样的工作会使人厌烦。因此,教学中不能单靠强化验算教学来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因为学生往往算完一遍就再也不愿算第二遍,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遵循教学的规律,采用不同的措施进行教学。对于那些形近而易错的试题,如:

1+99%=24×5=9.5+5=12×108=

1+9.9=25×4=9.5+0.5=12×180=

338-145+56=125×4÷125×4=43+57÷19×3=

338-(145+56)=(125×4)÷(125×4)=43+57÷(19×3)=

通过组织对比练习,克服学生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使学生养成认真细致的习惯,培养学生比较鉴别的能力。

五、记常用,提速度

有些数在式题中出现的次数特别多,它们常常是进行快算的基础,如果每次都要动笔计算,既麻烦,又易出错,对于这些数要求师生要熟记。实践表明:如果学生能熟记一些常用数据,在四则运算中,则能较好地掌握解题的方法,使学生能更准确、快速而灵活地计算。

例如,在计算3.14×23.5时,根据乘法分配律可知2π=6.28(20π则为62.8),3π=9.42,5π=15.7(0.5π则为1.57)。此外,还要熟记1~20的平方数值,既能提高计算圆面积时的速度,又可为初中学习打下基础。

总之,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应强口算,明算理、明目标、重练习,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高准确率和做题速度。

猜你喜欢
口算小数乘法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部级优课)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巩固练习
失踪的小数
我会口算100减几了
智趣
关于线性变换乘法与矩阵乘法
乘法猪
一起解答含小数的方程
小数精灵成长记
数轴上的小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