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成 张春林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三者之中,家庭教育是基础,学校教育是纽带,指导家庭教育、促进家校合作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
学校指导家庭教育的主要载体是家长学校,家校合作的主要载体是家长委员会,学校在这两个方面有着长期的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成效。近年来,学校在原有基础上,基于家长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家庭教育的需求及家校合作的目标,在家长学校课程建设、以“广泛导师制”和“班级共同体”为主的家校合作机制等方面进行了创新实践。
1.引入高校和社会资源,建设家长学校课程
自2017年秋季学期开始,八中家长学校与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和北京开放大学合作,在课程建设、实施方式、效果评价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工作。根据多年的实践和现实需要,我们确定了家长学校的八个课程,包括开学适应指南、假期攻略指导、网络成瘾的解决办法、如何正确使用手机、正视青春期困惑、如何改善亲子沟通、孩子受委屈了怎么办、怎样提高学习成绩。各年级、各班级根据实际情况可进行再扩展,如心理健康知识与心理防护办法、学习习惯培养、学习方法指导、家庭中的爱国主义教育、理想教育等。
家长学校的师资有本校教师、合作单位和相关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也有学生家长。每次上课前,都要进行集体备课,确保课程主题与家长和学生的需求以及学校的教育目标相契合,以保证课程实施的效果。根据课程目标、内容、对象的不同,家长学校的课程分为三类,即面向全体家长的必修课、面向部分家长的选修课、面向个体家长的定制课。必修课由学校、学生处、年级或班级组织,对象是全校、校区、年级、班级的全体家长,时间一般安排在开学前、学期中和学期末;选修课由学校、学生处或年级组织,根据家长普遍反映的诉求确定主题,家长不限年级和班级,可通过网络预约自愿参加,时间一般安排在周末,人数较多时可通过网络进行直播;定制课由学生处或年级、班主任组织,根据个别家长的需求或学校教育的需要单独组织,时间一般安排在周末,一个家庭一次课程时间一般在半天左右,有的需要持续多次,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必修课、选修课、定制课,从全体到部分再到个体,既满足了家长的需求,也很好地实现了学校指导家庭教育、促进家校合作的目标。
2.借助“广泛导师制”,促使家长深度参与学校教育教学
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为学生发展提供更适合的成长环境,是新时期教育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的必然要求。为更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学校实施“教导团队制”和“广泛导师制”相结合的学生发展指导体系。教导团队由学校教师组成,“广泛导师”的来源之一是学生家长,学生可以选自己的家长为导师,也可以选同学的家长为导师。导师注重学生的思想和理想引导、学业辅导(可能的情况下)、心理疏导、生活和生涯指导,和学生共同完成“五个一”的目标,并可以在此基础上拓展其他内容。
“五个一”包括:一本书,学生研读一本自己感兴趣的或导师所在领域的代表人物的传记或相关的专业类著作,导师给予指导或交流读书心得,为学生的未来选择及生涯规划提供帮助;一次深度交流,导师要与学生定期或不定期地见面,交流思想、探讨问题,让学生感受导师的人格、价值观、态度、学识、精神等;一个项目,参加一次社会实践或做一个项目研究;一个专业,考察相关大学或专业,为学生将来选择大学、专业及做好生涯规划提供帮助;一个小结,导师和学生共同完成一个小结,包括学生自己的感受、收获和导师的评价、激励等。
“广泛导师制”开辟了家长深度参与学校工作和学生教育的新途径,受到家长的欢迎,在实践中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3.打造“班级发展共同体”,增强家校育人合力
“班级发展共同体”是在三级(学校、年级、班级)家长委员会的框架下,以立德树人为目标,以素质教育为导向,以班级为单元,按照“共建、共治、共享、共荣、共赢”的原则,由学校、家长和学生三方组成的发展共同体。通过充分沟通、共同策划、合作执行、反馈完善等环节,组织班级活动,实现三方理念认同、情感亲近、资源共享,实现合力合成、合作共赢,最终促进学生更好地成长。
实施中,先确定家长保障体系、班级管理体系和学生自主体系“三位一体”的工作体系。召开班干部和全体任课教师会,统一班级管理的思想与行动,明确分工与职责。向全体家长发出《关于组建班级发展共同体的倡议》,鼓励家长自愿报名参加家长保障体系,为发展共同体建言献策。在共同体建设过程中,我们强调教师和家长要具备三种精神,即“多伸一把手,多做一件事”的奉献精神、“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大爱精神和“美好的生活是奋斗出来”的奋斗精神。重视做好三项工作:一是保持开放的心态,充分吸纳家长的想法并予以实施,使家长体会到自身价值;二是持续汇聚资源,家长要发挥自身优势,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积极对外沟通联络;三是积极营造氛围,教师、家长从不同角度关注孩子的长远发展,使学生感到被关爱、被重视,从而被感动、被激励。
“班级发展共同体”在家校合作、学生教育、家庭和谐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效,一方面,家长通过共同体增强了参与性,更全面、深入地理解和认同了学校的教育理念与办学实践,更好地发挥了专长和优势;另一方面,也促进了亲子沟通、家庭和谐,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家庭教育先于学校教育而存在,对人的影响也先于学校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的基础。因此,学校必须发挥好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纽带和桥梁作用。我们将以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首批国家级示范校规划为指导,在指导家庭教育、促进家校合作方面不断探索,不断完善工作体系,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