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中部地区茶园茶棍蓟马的空间分布

2020-01-14 09:00孟泽洪赵兴丽罗林丽周玉锋
贵州农业科学 2019年12期
关键词:均匀分布蓟马若虫

张 莉, 杨 春, 李 帅, 孟泽洪, 赵兴丽, 罗林丽, 周玉锋*

(1.贵州省农业科学院 草业研究所, 贵州 贵阳 550006; 2.贵州省农业科学院 茶叶研究所, 贵州 贵阳 550006; 3.贵州省农业科学院 生物技术研究所, 贵州 贵阳 550006)

茶棍蓟马(DendrothripsminowaiPriesner)又称茶棘皮蓟马,属缨翅目(Thysanoptera)蓟马科(Thripidae),以成、若虫锉吸茶树嫩叶造成危害,受害茶树芽叶生长停滞、褐变硬化,甚至枯焦、脱落,仅留芽头,严重影响茶树生长势及茶叶产量和质量[1]。该虫在贵州发生严重,时有茶园暴发成灾,甚至导致夏秋茶无茶可采,损失达50%以上,已成为贵州茶园最重要的害虫之一[2-5]。目前,关于茶棍蓟马的研究多集中于防控技术方面[6-8],对其生物生态学方面的研究报道极少[9]。昆虫的田间空间分布是抽样调查方法和种群研究数据处理等生态学研究的基础[10],茶棍蓟马田间空间分布的相关研究尚未见系统报道。鉴于此,采用实地调查与时间序列法相结合研究贵州中部地区茶园茶棍蓟马的空间分布,旨在为茶棍蓟马的预测预报及制定科学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1调查研究方法

1.1调查对象

调查贵州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试验基地茶园(贵阳市,东经106°39′,北纬26°30′,海拔1 120 m)茶棍蓟马发生情况。茶园茶树品种为福鼎大白茶。

1.2研究方法

1.2.1调查方法调查时间为2018年7-9月,选择未施药茶园(面积667m2以上),在茶园中随机选择5行茶树,每行随机调查茶蓬上层10个芽头(一芽2叶或对夹叶),并记录芽头或对夹叶片正反面茶棍蓟马的成、若虫数量。

1.2.2聚集度测定

1) 聚集度指标检验。参照文献[11-13]的方法选取聚集度测定的指标,包括:丛生指标(I)、聚集度指标(CA)、聚块性指标(L)、扩散系数(C)和负二项分布指标(K)。其中,当I<0时为均匀分布,当I=0时为随机分布,当I>0时为聚集分布。当CA<0时为均匀分布,CA=0时为随机分布,CA>0时为聚集分布。L<1时为均匀分布,当L=1为随机分布,L>1时聚集分布。当C<1时为均匀分布,C=1时为随机分布,C>1时为聚集分布。当K<0时为均匀分布,当K→ +∞时为随机分布,当K>0时为聚集分布。

式中,α为分布的基本成分按大小分布的平均拥挤度,β为基本成分的空间分布图式。当α=0,分布的基本成分是单个个体;α<0,个体间相互排斥;α>0,个体间相互吸引,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当β=1,为随机分布;β<1,为均匀分布;β>1,为聚集分布。

1.3数据统计与分析

采用Excel 2010和DPS对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基于聚集度指标分析的分布类型

由表1可见,2018年8月18日茶棍蓟马成虫的聚集度指标I为-0.059(<0),L为0.956(<1)、CA为-0.045(<0)、C为0.941(<1)、K为-22.454(<0),此次调查茶棍蓟马成虫的空间分布型为均匀分布;其余10次的聚集度指标值I、L、CA、C和K分别为0.137~1.767、1.093~1.577、0.093~0.577、1.137~2.767和1.732~10.774,即I>0、L>1、CA>0、C>1和K>0。茶棍蓟马若虫11次的聚集度指标I、L、CA、C和K分别为2.222~15.559、1.525~5.38、0.525~4.380、3.222~16.559和0.228~1.905,即I>0、L>1、CA>0、C>1、K>0。综合分析表明,茶棍蓟马成虫和若虫在茶园中的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分布。

2.2基于Taylor幂法则的分布类型

表1茶棍蓟马成虫和若虫的聚集度指标

2.3基于Iwao回归模型的分布类型

3结论与讨论

猜你喜欢
均匀分布蓟马若虫
基于轻量级SSD模型的夜间金蝉若虫检测
11种杀虫剂对透明疏广蜡蝉3龄若虫的毒力测定
临汾:抓紧防治玉米蓟马
辣椒蓟马防治技术
电磁感应综合应用检测题
可逆随机数生成器的设计
尼龙纤维分布情况对砂浆性能的影响研究
不同日龄悬铃木叶片对悬铃木方翅网蝽若虫发育及存活率的影响
田间常见8种有害蝽类若虫龄期的区分
苦参碱B、C防治蓟马和小绿叶蝉田间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