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兵
(河北省水文工程地质勘查院,石家庄050021)
持续性和滞后性是强地震引起的泥石流灾害的主要特征。地震为泥石流的暴发提供丰富的物质基础,从而产生许多潜在的泥石流[1]。以都江堰市龙池镇南岳村7 社的椿芽树沟泥石流为例,该泥石流地处“5.12”特大地震灾害重灾区,受“5.12”强震影响,2008 年和2009 年均发生过一次泥石流,严重威胁到村民的生命安全和经济安全。本文通过研究该泥石流的动力学特征,并进一步探讨治理方案,为彻底治理泥石流灾害提供了依据。
都江堰市龙池镇南岳村椿芽树沟为老泥石流沟,该泥石流沟位于都江堰市龙池镇北部8km,沟内物源条件较为丰富,特别是受“5.12”强震影响,致使沟内物源量更加丰富,地形也更为陡峻,有利于地表降水和泥沙淤积。此外,沟域内降水较为充足,使得该泥石流易发程度较高,危险性较大。椿芽树沟一旦发生较大规模泥石流灾害,其威胁对象主要为沟口的4户农家乐。因此,对其进行应急治理是必要而紧迫的。
椿芽树沟沟域形态近似菱形,其中短轴0.6km、长轴1.5km,沟域面积约为0.6km2,沟域最高点位于西北侧顶部,高程为2000m,最低点位于龙溪河河口,高程为1200m,相对高差约800m。椿芽树沟由一条主沟和2 条支沟组成。主沟由西向东汇入龙溪河。2 条支沟,一条是由西北方向汇入主沟(Ⅰ号支沟),一条由西南方向汇入主沟(Ⅱ号支沟),长度均较短。
椿芽树沟泥石流沟域组成区主要为典型的形成区、流通区和堆积区。主沟与Ⅱ号支沟交汇处以下至较窄段两岸崩滑现象发育,导致有较多的堆积物,是固体物源的主要区域,该区域标定为形成区,即物源区;以下段依次为泥石流流通区和堆积区。泥石流区域划分见图1。
图1 椿芽树沟泥石流地质灾害分布图及防治工程布置图
椿芽树沟泥石流基本特征值通过现场调查获取,计算指标主要为拟设拦挡工程部位所需参数[2,3]。
根据现场调查,泥石流形成区崩塌堆积物的主要成分粒径由大到小为砾石、碎石、中粗砂及少量粉质黏土,因此,物质来源在结构特征上也以上述物质为主。由上述特征可知,该泥石流为稀性泥石流。综合考虑配浆法与查表法结果,确定泥石流密度为1.745t/m3。
根据《四川省中小流域暴雨洪水计算手册》频率为P的暴雨洪水设计流量如表1 所示。
表1 椿芽树沟流域各剖面峰值流量计算m3/s
根据现场调查,地震后松散堆积体以砾石、碎石、砂等物质为主,从堆积物的颗粒级配分析可看出,物质来源在结构特征上也以砾石、碎石为主,其次是砂和粉质黏土,从而确定该泥石流以稀性泥石流为主,可采用西南地区计算稀性泥石流公式计算其泥石流流速,计算结果见表2。
表2 椿芽树沟流域各剖面泥石流流速、冲高及爬高计算表
以P=2%的雨洪法计算峰值流量,综合确定泥石流峰值流量为23.35m3/s;根据调查访问,2008 年泥石流持续约40min,P=2%泥石流按持续50min 计算,即取T=3000s;设计频率P=2%泥石流一次冲出量为Q=1.42×104m3。
泥石流密度γc=1.745t/m3,水的密度γw=1t/m3,泥石流固体物质密度γH=2.61t/m3,据此计算出固体物质冲出总量为QH=5400m3。
按DZ/T 0239—2004《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进行计算,整体冲压力在拟布设拦挡工程部位中的4 个断面处进行计算,分别为:5-5'断面、8-8'断面、12-12'断面、17-17'断 面 的 泥 石 流 冲 击 力 分 别 为:43.91kN、6.95kN、31.60kN、30.08kN。
按DZ/T 0239—2004《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进行计算,此外仍选择拟设拦挡工程的4 个断面进行计算,计算结果详见表2。
按DZ/T 0239—2004《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计算泥石流弯道超高,在拟设排导槽处超高为1.1m。该处泥石流径流深1.0m,超高为2.1m,会产生大量淤积,使得泥石流可能涌入附近村庄,因此需要在弯道处设置防护措施。
根据潜在泥石流沟的特点提出2 种治理方案:方案一为“排拦”治理思路,采用“谷坊坝+梳齿坝+单边防护堤+V 型排导槽”进行治理;方案二为“拦排结合”的治理思路,选用“重力式拦挡坝结合下游排导工程”进行治理,保证下游安全。
1)方案一:谷坊坝+梳齿坝+排导槽+防护。
从椿芽树沟沟道特征上分析,该沟道上游纵坡大距离短,沟道下游缓,局部地段呈陡缓相间的特点;上游沟道宽度窄,下游宽,局部有宽窄相间的特点,在局部沟道较窄的垭口部位有设置谷坊坝的有利条件,建谷坊坝的长度相对较小,坡度缓利于施工,上游的宽谷地带,拦挡较多的泥石流物质,因库容较大,对泥石流峰值流量的调节作用效果显著。在泥石流形成区沟的两侧有几个崩滑体,通过修建谷坊坝淤积能起到固源压脚的作用。梳齿坝设置在沟道流通区域,具有拦、排兼容的功能。
椿芽树沟沟道下游特征为:堆积区横穿老堆积扇区,沟道不同位置有不同程度堵塞,堵塞程度为中等,主河与沟口锐角相交,修建排导槽的条件基本具备,但需要对沟道进行清理。
据此,建议防治方案为:分别在椿芽树沟5-5′、6-6′、7-7′ 3 个剖面处修建1 座谷坊坝,起到拦截物源的作用;在8-8′剖面处修建1 座梳齿坝,可拦截大粒径块石,排导小粒径块石,减少到达沟道下游的固体物源量,降低泥石流容重;在下游位置沟左岸修建单边防护堤;在沟出口位置修建排导槽,减少对当地居民的损失。
2)方案二:“重力拦挡坝+排导槽”。
保留方案一中8-8′剖面处重力拦挡坝,其作用为拦挡物源、削峰减流和减少到达下游的固体物源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调节下游泥石流洪峰流量,降低对排导槽的压力;在拦挡坝前至沟口修建排导槽,并对该段沟道进行清理疏通。将泥石流物质顺畅地导入龙溪河,保护村民的安全。
以上2 种治理方案,方案一对泥石流的治理是基于以“排拦”为主的原则进行设计的,拦挡的作用同样是拦粗防细,修建排导槽是为了尽量提高泥石流在主沟下游的流速,从而减少泥石流淤积;同时,减小了在居民点的河道曲率,增大了曲率半径,减小弯道超高,保护居民点安全。方案二是以“拦排结合”原则进行设计的,拦挡的作用是拦粗排细,修建排导槽是为了提高泥石流在主沟下游的流速,减少泥石流淤积。每个方案均技术可行,但又各有特点。
从工程投资上来说,方案一运用梳齿坝,其投资小于重力拦挡坝,因此,在工程投资方面,方案一优于方案二。
方案一在建设过程中尽量利用了原有地形,对环境影响较轻,与原始环境协调一致,而方案二是在原沟道中重新开挖修建排导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原有环境,因此,方案一环境协调性优于方案二。
通过对上述2 种方案的安全性、经济性和有效性的比较,综合考虑方案的实施效果、治理程度和工程投资,以地震后居民点安全为首要考虑因素,推荐方案一为最终方案。
1)在现场调查的基础上,计算了椿芽树沟泥石流的静力和动力学特征参数,为泥石流的治理提供了依据。
2)根据泥石流情况实际分析结果,对泥石流的治理提出了2 种治理方案,通过技术经济方面对比,最终选定“谷坊坝+梳齿坝+排导槽+防护槽”为治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