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燕
(安徽省休宁县溪口镇林业站 245400)
休宁县是安徽省重点毛竹产区,现有毛竹林2.02 万hm2[1],位列全省第5 位,是该县最具潜力的优势资源和大宗林特产品。在一些重点产竹乡村中,竹业收入比重超过茶业和木业,是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在林农心目中地位很高。但近年来,竹材市场萎靡,竹笋价格不振,竹产业增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茫然与困顿。因此,厘清制约竹产业增收的症结所在,探寻有效的竹产业增收新路径,不仅是林业部门和林业工作者的重要职责,也是一项关乎竹产区脱贫脱困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工作。
休宁县培育毛竹林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县委县政府将竹产业作为山区脱贫致富的重要抓手进行强力推动,毛竹发展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快车道。不仅毛竹资源得到了迅速扩张,毛竹林面积从改革开放前的0.819 万hm2增加到现在的2.02 万hm2,立竹量由1408 万株增加到6047 万株[2]。同时,以竹材为原料的加工业也得到较好发展,“十五”和“十一五”期间全县登记在册的竹加工企业曾达到60 余家,并先后涌现过圣星、双龙等具有一定规模的加工企业。竹材销售形式除“十五”和“十一五”的几个年份加工销售大于原竹出口外,其他多数年份均以销售原竹为主,但销售形势整体良好,竹农基本不愁销售问题。竹笋加工一直未形成气候,仅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有过1 家罐头保鲜笋加工厂。由散户加工笋干和笋衣是消化春笋的主渠道,加工量约占春笋份额的70%,其余春笋和冬笋均以鲜笋在农贸市场、超市销售或流出县外加工。长期以来,竹笋销量大体稳定,价格适中,基本可满足竹农的心里预期。自2014年后,竹材销量和价格双双下行。目前,在册的竹加工企业虽有38 家,但大部分处于歇业或半歇业状态;竹笋虽销量稳定,但价格一直在低位徘徊。竹农和竹产品经营者在竹产业上的收入大幅下降,竹产业的支柱地位岌岌可危。
该县榆村、源芳等少数乡村竹农有自发管理竹园的习惯,竹林质量相对较好,但近年来由于竹材滞销和笋价低迷等原因,对竹园管理亦呈现出放松态势。其他绝大部分乡镇竹农没有管理竹园的习惯,毛竹林很少或从未进行过抚育管理,属于靠天收的原始状态,竹园荒芜和结构老化的情况非常突出,发笋率普遍较低。据调查,全县竹笋单产达3000kg/hm2以上的竹园仅2000hm2左右,约占9.9%;而单产不足300kg/hm2或没有产出的竹园却有8000 hm2之多,占39.6%。竹园管理原始粗放是制约该县竹产业增收的重要瓶颈。
长期以来,该县竹林经营始终围绕着竹材和竹笋做文章, 各级财政对竹业的扶持也仅局限于新造竹林和竹林常规培育以及少量的基础设施建设,虽然对扩张竹林资源,增加竹产品产量以及竹林常规培育技术的推广起到了一定作用,但由于当前竹材市场疲软、竹笋价格低迷,现有经营方式增收力度非常有限。而对于竹林的景观开发,竹笋质量提高和反季节供应等领域的探索和扶持仍然是白纸一张,产业增收点寥若晨星,抗风险能力非常脆弱。
竹笋是大众类森林蔬菜,味鲜质脆,营养丰富,煨、炖、炒各有风味,但市场开发深度尚有很大欠缺。据调查,该县春笋除鲜笋销售外,主要由散户加工成笋干和笋衣销往皖苏沪等。在淮河以北的广大非毛竹产区,居民除鲜笋和保鲜笋外,绝大部分不懂得笋干和笋衣的烹饪方法,也鲜有吃笋干和笋衣的习惯。由于竹笋市场主要集中在南方竹产区和毗邻竹产区,范围相对狭小,对竹笋价格具有一定的限制性,从而制约了竹产业的进一步做大做强。
一是对毛竹采伐运输修建作业道、索道以及建竹材、竹笋加工厂房等临时占用林地或耕地,在管理上过于从紧;二是在竹材、竹笋加工燃烧排放方面,一些地方存在着夸大污染的情况;三是对野外用火烧制竹炭采取了一刀切的不予审批政策,导致一部分本可以利用的老龄竹无法变现。
毛竹与茶叶同为该县之大宗林特资源,比较效益也相当,但两者的经营模式却迥然不同。农民对茶园的管理非常规范,除草、松土、施肥、修剪环环俱到,而对毛竹却鲜有自主开展抚育管理,以致毛竹林面积虽2 倍于茶叶,但无论总收入还是单位面积收入都远低于茶叶。因此,借鉴营茶的成功模式,提升营竹水平是实现竹林增产增收的重要途径。一要尽快把毛竹纳入山区特别是毛竹重点产区脱贫增收的重要抓手,派出专业人员深入村组,以茶叶作参照,就营竹与营茶在用工耗物等方面与竹农进行分析算账,让竹农对毛竹林抚育管理后的产出情况了如指掌;二是要做好毛竹林抚育管理技术的宣传普及,让竹农切实掌握不同类型的毛竹林应该如何选择抚育方法,力求以最少的投入得到较好的回报,做到抚育效率最优和比较效益最大;三是县财政要拿出适量资金,在竹重点竹产区挑选一批责任心强、乐于干事的竹农开展不同经营方式出笋情况的对比示范工作,打造一批不求面积大、分布范围广、竹农看得见、示范效果好的精品亮点工程,以点带面,全面带动竹农营竹理念的革新换代,进而带动营竹水平的全面提升。
要紧密结合毛竹鲜笋季节性强,消费时长短,不能像一些大宗果蔬类那样四季供鲜,且春笋大量破土后其品质和价格即迅速下降,市场潜力无法充分挖掘等特点,充分借鉴当前国内外竹林经营前沿技术的研究成果,把延长鲜笋供应时间,扩大鲜笋消费量和提高春笋品质作为提升竹业增收动力的重要方向,尽快把冬笋早出培育和春笋套袋等实用成熟技术作为扩大竹产业增收点进行重点推广突破。一是尽快摸清全县可用于推广该技术的竹林面积,制定好发展规划;二是选好试点地块,落实可靠的试点经营主体;三是优化财政资金对竹产业的扶持方向并落实好试点资金,力争用3-5年,使该技术成为竹产业增收新的强有力的支撑点。
要抓住当前户外休闲火热发展的良好机遇,在毛竹集中连片、自然景观丰富、周边植被茂密、交通较为便捷且经营基础较好的地方规划出一定规模的竹园,利用好现有毛竹科技示范园建设成果,结合省财政林业专项转移支付—竹产业发展、县财政特色种养业扶贫以及美丽村庄建设等项目的实施,在竹园内按照山体走向修建青石板或水泥板人行步道和竹结构观景亭台,把毛竹科技示范园建设与竹主题公园和竹海竹韵休闲开发有机融合起来,以吸引广大户外爱好者前往竹海探幽康养,并实地体验挖笋、烹饪、食笋等农家生活,尽快填补该县竹生态旅游的空白。
要把培育壮大竹笋市场特别是笋干市场作为推动竹产业增收和竹农致富的一项长期战略工程纳入政府议事日程,当务之急是在非竹产区选择1-2个大中城市作试点,采取财政扶持的方式鼓励从事竹笋等山货销售的能人志士进驻设点销售。一是在起步阶段(第一、二年)对销售人员的住房和摊位费等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二是由政府买单进行相应的广告宣传;三是对于销售业绩突出并能带动本地竹笋生产的销售标兵给予相应的物资奖励。力争通过2-3年的试点扶持,实现试点城市竹笋的普及率全面提升;长远目标是把非竹产区和大中城市的竹笋市场培育成类似于苹果、黄豆等大宗果蔬市场,人人爱吃,人人会吃,成熟稳定。
3.5.1 适度放宽用地审批
对毛竹采伐运输修建集材道、索道需要临时占用林地和各种简易加工、初级加工等建厂临时占用耕地的,只要经营者与土地使用权人达成一致,林业和自然资源管理部门要放宽审批并实行一站式服务到位;对精深加工的建厂用地,要统筹协调优先保证供地。
3.5.2 科学界定污染排放
对以竹木枝梢为燃料的传统竹材、竹笋加工作坊和远离居民区的其他燃料竹产品加工厂,只要环保合格,应给予保护。
3.5.3 灵活野外用火管理
当前竹材滞销严重,但竹炭行情看好,是消化竹材、增加竹产业收入的有效渠道。要加强对烧制竹炭密封窑的环保升级,采取强力措施加强防火工作,经有关部门核准后有限烧制[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