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敏
(沈阳市红十字会医院,辽宁 沈阳 110013)
急性脑梗死是临床较为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多由脑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所致,起病突然,发展快,主要症状与梗死部位和梗死部位有关,患者普遍存在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症状严重时可产生四肢麻木、言语不清,甚至是昏迷,对患者生命安全构成极大威胁[1]。目前,溶栓方案在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中逐渐得到推广应用,对缓解疾病进一步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生存质量,我院采取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尤瑞克林方案治疗急性脑梗死疾病,取得了明显成效,现将研究内容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择从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2年间在我院接受救治的8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对象展开研究,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入组患者分成每组例数均为42例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组中有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32~78岁,平均(56.2±0.7)岁,病程0.8~12年,平均(7.2±0.6)年;观察组男19例,女23例,年龄30~80岁,平均(56.5±0.8)岁,病程1.0~12.5年,平均(7.5±0.5)年。纳入标准:①存在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肢体麻木等症状;②年龄:30~80岁;③患者自愿参与本次研究,依从性良好。排除标准:①重要组织器官严重病变者;②阿替普酶或尤瑞克林禁忌证者;③精神病患者或既往有精神病史者;④妊娠期货哺乳期女性。在两组患者基础资料的比较上,所得P值<0.05,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式:对照组使用凯力康注射用尤瑞克林(生产厂家:广东天普生化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52065,规格:0.15PNA单位/瓶),起病48 h内静脉滴注,将0.15PNA单位注射液与50 mL氯化钠注射液混合,滴注时间不超过30 min,每天治疗一次,共治疗3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爱通立注射用阿替普酶(Boehringer Ingelheim Pharma GmbH &Co.KG,批准文号:S20110052),使用前用5%的葡萄糖溶液将本品稀释至0.5 mg/mL,静脉输注,前1 h滴注60 mg,第2小时和第3小时各滴注20 mg,共滴注100 mg,按照1.0 mg/kg的标准进行滴注,每日最大滴注量不超过100 mg,治疗周期同对照组,两组治疗期间均需严格观察各项指标,及时处理解决异常情况。
1.3 观察指标: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疗效判定标准[2]:显效:治疗后各种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生活能力基本恢复,神经功能出现明显改善;有效:治疗后,各项临床症状缓解明显,神经功能恢复良好,基本生活能力开始恢复;无效:临床症状、神经功能和生活能力均未出现明显改变,或患者病情更加严重。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用SPSS21.0处理数据,以χ2检验治疗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总有效率,同时用[n(%)]表示上述指标,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结果:对照组显效14例,概率为33.3%,有效18例,概率为42.9%,无效10例(23.8%),治疗总有效率为32例(76.2%);观察组显效17例,概率为40.5%,有效23例,概率为54.8%,无效2例,概率为4.8%,治疗总有效率为40例(95.2%),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22,P=0.013)。
2.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结果:对照组出现恶心呕吐5例,概率为11.9%,头痛发热4例(9.5%),上消化道出血2例,概率为4.8%,心绞痛2例,概率为4.8%,对照组共出现13例,概率为31.0%,对照组出现恶心呕吐3例,概率为7.1%,头痛发热1例,概率为2.4%,上消化道出血1例,概率为2.4%,心绞痛0例,概率为0.0%,观察组共出现5例并发症患者,概率为11.9%,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25,P=0.033)。
急性脑梗死是临床发病率较高的脑血管病变,多由脑供血不足所致,也可能是固体、气体、液体等异常物体进入血液循环过程,使得血流阻断或血流量骤减,导致相应的脑组织区域软化坏死[3]。该疾病以中老年群体为主要发病对象,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风湿性心脏病和吸烟酗酒等不良习惯者出现急性脑梗死的概率相对较高,前驱症状明显,主要包括头晕头痛、眩晕、肢体麻木等,起病突然,多在夜间休息或晨起时发病,数小时或数天后可达顶峰、多数患者发病后意识状态不受影响,个别患者可能出现不同程度意识障碍,严重时危及生命安全。
尤瑞克林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最新用药,它是一种从人尿液中提取而来的蛋白水解酶,促使激肽原转化为血管舒张素和激肽,进而舒张机体动脉、抑制血小板凝聚,同时有利于提高氧解离能力和红细胞变形能力。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尤瑞克林静脉注射,能够舒张脑血管,提高血红蛋白水平,阻止脑梗死面积进一步扩张。除此之外,也利于改善葡萄糖代谢和自发性皮层脑电图异常[4]。
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使得静脉溶栓治疗在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阿替普酶是常用的溶栓药物,可与纤维蛋白结合,将酶原转化为酶,促进酶在脑血管中的作用,实现血管的疏通;在纤维蛋白上发挥作用的同时,不影响正常脑组织器官,可明显减少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5-6]。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76.2%(32/42)远低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2%(40/42)(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1.0%(13/42),与观察组的11.9%(5/42)(P<0.05)。结论表明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尤瑞克林对急性脑梗死有着明显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给予急性脑梗死患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尤瑞克林治疗方案,既可提高临床效果,又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推广应用价值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