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隋昶升(山东省青岛市动物园)
霉菌毒素是由霉菌所产生的一种或几种次级代谢产物,这种次级代谢产物具有较高毒性。霉菌主要在饲料收获前或仓储时产生,已知的霉菌毒素大约300多种。霉菌毒素一旦在饲料中产生,不仅破坏饲料品质,而且还会通过饲料破坏动物免疫系统以及阻碍机体正常代谢,可对畜牧养殖产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动物饲料会受到各种毒素的污染,并且导致动物中毒,对养殖业造成较大威胁。动物采食受污染的饲料后会引发相关中毒性疾病,这种疾病称之为霉菌毒素中毒。一般情况下,停止给动物饲喂霉变饲料后,病症就会减轻或消失。相对而言体型较小的动物对霉菌毒素敏感(如禽类),而反刍动物可以通过胃内微生物降解一定量的霉菌毒素,所以牛羊等反刍动物对霉菌毒素有一定的抵抗力。
1.黄曲霉毒素。黄曲霉毒素是一类亲水性致癌物质,主要由黄曲霉菌或寄生曲霉菌代谢生产,该毒素具有很强的毒性,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把它列为最强致癌物质。黄曲霉毒素可代谢为其他产物,其毒性主要侵害动物肝脏,长期受黄曲霉毒素污染的动物,会出现产奶量、产蛋量、免疫力、饲料利用率等降低情况,甚至导致动物患癌。黄曲霉毒素的毒性是氰化钾的10倍、砒霜(三氧化二砷)的60倍。大多数动物对黄曲霉毒素敏感,其中水禽最敏感,黄曲霉毒素诱发禽类患肝癌,对养禽业危害较为严重。
2.赭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是潮湿温热区域仓储中最主要的毒素之一,有多个不同的亚类,毒性最强的为赭曲霉毒素A。在室温状态下,赭曲霉毒素呈无色结晶,其化学性质稳定,经紫外线照射呈绿色荧光。该种毒素主要影响动物的发育和损害免疫系统,并且继发引起其他传染病。病理剖解中毒动物时,呈现肾脏萎缩或者肿大,肾外观为灰白色,肾小管和肾间质纤维化,皮质表面凹凸不平,且肾盂中存在大量血红蛋白等病理变化。该病对其他传染病有诱发作用,危害较为严重。
3.玉米赤霉烯酮。玉米赤霉烯酮是由镰刀菌属的菌株代谢产生的一种激素类物质,其具备雌激素类药物的特点,长期食入该毒素可诱发动物发情不稳定,以及生殖器官病变,甚至导致怀孕母畜流产。雄性动物食入该毒素会抑制性发育、降低精子活性等生殖障碍。玉米赤霉烯酮严重危害畜禽生殖健康。
4.伏马毒素。该毒素为镰刀菌的次级代谢产物,目前发现有10种以上亚型,该毒素主要导致玉米、稻谷等作物污染。该类毒素主要侵害动物神经系统,中断神经鞘脂类代谢,通常患畜出现脑软化、肺水肿及血红蛋白浓度高升等病症,对畜禽危害也比较严重。
1.预防饲料被霉菌污染。根据霉菌毒素产生的机理,进行合理的管理可以有效减少中毒事件发生。一般霉菌毒素的产生主要与环境温度、湿度和氧气含量有关。在农作物的存储和饲料加工中,首先要防止各种霉菌污染,通过消毒、清洁环境和工具可以减少污染源;其次,对存储环境温度和湿度进行控制,通常霉菌喜温区为24~32℃,因此在饲料生产加工出来后,可以先冷却处理,再包装储藏。谷物类饲料含水量最好低于14%。在饲料中通入二氧化碳或氮气来隔绝氧气,能有效抑制霉菌繁殖,防止霉菌毒素的产生。
2.霉菌毒素的净化。霉菌毒素的净化主要通过两个方面,一方面通过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改造作物,使得作物可以抗霉菌感染,降低霉菌毒素的产生;另一方面,在作物收获时对受污染的作物进行除霉处理,通过洗涤、分类、加热干燥、冷冻等技术进行去除霉菌及其毒素。当然这种方法有局限性,通常在去除霉菌毒素的过程中,部分营养物质也会随之丢失,并且处理过程耗时耗力,甚至改变饲料本身的适口性。
霉菌毒素是霉菌生产的次级代谢产物,这种代谢产物具有高毒性。霉菌通过污染饲料对养殖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因此,需要预防霉菌毒素污染饲料,在这方面需要制定更为精准的检测方案以及粮食作物的防潮储存方案,这需要饲料行业通过高灵敏检测技术及时发现饲料中的霉菌毒素含量,评估污染程度和储存水平,并实施针对性预防措施,确保饲料、养殖动物以及人类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