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洪
(绵阳市中心医院 四川 绵阳 621000)
慢性心衰是由多种心脏疾病所引起,且多发生于老年人群[1]。慢性心衰患者的心肌功能受到严重损伤,导致患者会出现呼吸困难、疲乏、体液潴留等多种症状,并且此病发展较快,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有严重的威胁[2]。对于老年慢性心衰患者,除了要给予患者合理的药物治疗,同时要给予患者合理的心脏康复,以改善患者心肌缺血、缺氧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在对患者实施心脏康复时,要对患者实施合理的护理干预,以提高康复效果[3]。本文主要研究老年慢性心衰患者心脏康复的护理对策,现报道如下:
选取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50例老年慢性心衰患者进行研究,选取时间为2018年2月-2019年3月,对所有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其中接受常规护理的75例患者为对照组,接受心脏康复护理的75例患者为观察组。
对照组:年龄为62~85岁,平均年龄(60.73±6.16)岁;男性患者42例、女性患者33例。观察组:年龄为63~86岁,平均年龄(61.28±6.31)岁;男性患者47例、女性患者28例。
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经统计分析比较,P>0.05,可作对比。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护理措施为:在对患者实施心脏康复时,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临床症状变化;对患者的心脏康复进行合理的指导,提升康复效果。
观察组行心脏康复护理,护理措施为:①运动前的评估:运动前对患者实施全面的评估,了解患者是否存在心律失常、心绞痛等症状,并了解患者心功能的基线水平,帮助患者制定合理的运动方案。②运动护理:指导患者进行合理的运动,比如进行步行、下肢阻力训练,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使患者保持合理的运动强度和运动时间,尽量使患者保持低强度的有氧运动。③心理干预:慢性心衰的病情较为严重,导致患者会出现严重的心理障碍,因此护理人员要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指导,嘱咐患者保持积极的心态进行心脏康复,提升康复效果。④饮食干预:患者在心脏康复期间,要保持合理的饮食,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疾病表现,给予患者合理的饮食指导,使患者多进食纤维素、维生素、高蛋白、易消化和清淡的食物,不能暴饮暴食,减少对心脏的负担。
统计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生活质量评分,并进行对比。
数据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67%,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为(89.28±8.64)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s,分)
表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s,分)
组别 例数 生活质量评分观察组 75 89.28±8.64对照组 75 75.26±7.21
慢性心衰是一种多发生于老年人群的疾病,随着我国老龄人口的不断增多,慢性心衰的发病率也逐年上升[4]。慢性心衰患者的心肌功能严重受损,患者的体力活动受限、运动耐力降低,并且患者的心肌会出现持续的缺血、缺氧症状,进而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5]。
现临床上在对慢性心衰患者治疗时,主要给予其心脏康复治疗,进而改善患者的心肌功能,为了提高康复效果,需要给予患者合理的护理干预。本次研究对患者实施心脏康复护理,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给予患者合理的运动指导和饮食指导,使患者保持正确的运动和饮食,并可以改善患者的心态,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
本文研究得出,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67%,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为(89.28±8.64)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老年慢性心衰患者在心脏康复时接受心脏康复护理,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出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