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思敏 尹薇颖
摘 要 以绍兴科技馆的探索与实践为例,分享了该馆以科普研学活动为抓手,打造特色科普研学品牌,建立课程体系和评价标准,提升研学团队建设,拓展研学价值体系等方面所做的一些尝试,为高质量推进科普研学提供经验与思路。
关键词 科技馆 研学品牌 价值拓展
1 科技馆为何要开展研学活动
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是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是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
2016年,教育部等11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研学旅行由此正式拉开序幕。越来越多的科技馆已经或即将成为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整个行业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1.1 科技馆开展研学活动的目的
(1)探索研学活动标准。
科技馆的研学活动作为馆校结合的一种表现形式,首先要解决如何开展的问题。研学活动的组织者是教育部门和学校,这就要求研学活动的设置具有足够的吸引力,活动的内容形式和课程的标准建设显得尤为重要。研学活动要结合场馆资源探索具体实施方向,力求突破固有的模式,打造区域特色精品路线。
(2)提升青少年科学素养。
研学活动旨在培养青少年的创新精神,提升青少年的科学素养,打破场馆的地域性与局限性,融合地区特色科技和文化,建立健全研学课程标准和评价体系,积极构建宣传平台,扩大社会影响力,让更多群体参与进来。
(3)打响科普品牌知名度。
近年来,随着各地科技馆的蓬勃发展,游客纷至沓来,特别在假期人气更是火爆。在教育部门的助力下,研学活动的开展不受时间限制,可充分利用科技馆的科普资源优势,建立青少年科普教育的长效机制。
1.2 目前科技馆研学活动存在的问题
(1)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显著。
研学活动的参与主体是学生,活動的开展必然以学生为本,但在实际操作中,大多由科技馆主导,缺乏对校情、学情的了解,导致学习内容与认知水平不对等,某种程度上流于形式,忽视了学生在研学过程中的探究学习和思考体会,进而影响研学旅行的实际效果。同时,并未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只是根据学习手册或任务单被动地完成教师提出的问题,流程过于机械,成果简单粗糙。
(2)研学与学科融合不充分。
研学活动属于综合实践活动,它融合了多学科的知识,是校内教育的有益补充。然而现实情况却不尽如人意,主要存在以下两个问题:一是对研学目的的认识不足,观念存在误区,将研学旅行视作一次旅游活动,使得课程设置较为零散随意,专业性匮乏。二是研学团队能力欠缺,从业人员的服务水平参差不齐,出现了重讲授轻实践、重管理轻互动的现象。
(3)课程设置和评价机制不完善。
系统的课程设置和完善的评价机制是检验研学活动价值的关键,《意见》提出“开发一批育人效果突出的研学旅行活动课程”,但在具体课程要求和相关评价指标上尚无明确规定,致使科技馆在实际操作中无章可循,往往侧重于结果性评价,而忽视了过程性评价、客观性评价和综合能力评价。
2 打造科技馆特色科普研学品牌
2019年,绍兴科技馆成为首批绍兴市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营地)之一。我们紧扣研学实践项目,不断提升基地的专业化水平、保障能力和服务品质,积极构建校外科技活动场所与学校科学课程的有机结合,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爱好,培养创新思维。
2.1 游学并济,突出科技实践
“哇,原来恐龙那么高那么大呀!”学生进入绍兴科技馆后都会发出这一感叹,知识竟以这样一种突如其来的方式冲击着自己的大脑和心灵。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与传统的学校教育相比,场馆非正式教育的受众更广、覆盖更宽,展教过程中倡导在观察中思考、在实践中提高。
绍兴科技馆策划实施的研学活动主要面向全市四至九年级的中小学生,由现场参观和“科学梦工场”组成,分为半日游、一日游和多日游,做到“预习”和“复习”。“预习”,即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充分做好研学的准备,以“有备”之姿态,行“研学”之过程。既可有效突出研学活动的实践性,又能适当规避场馆教育的随机性。“复习”,即要求学生在研学旅行之后,进行简单而必要的总结,同时也要求教师针对教学效果作出评价。
2.2 知行合一,促进学科融合
教育本身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学科之间彼此交叉、互相依赖。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倘若只取出一个知识点,就会将整个体系拆解得支离破碎。对学生而言,便是只观树木,未见树林。
绍兴科技馆拥有“地球与生命”“探索与发现”“科技与生活”“彩虹儿童乐园”“绍兴籍院士”“绍兴水生命”“青春期教育”等常设展览,深度结合学校课程进行数、理、化、天、地、生等科普教育,通过讲解、体验、互动、表演等多种形式传播展项背后的科学原理。此外,还可在科普影院,观看4D、球幕电影;在报告厅,聆听专家讲座;在临时展厅,了解国内外最新科技进展和成就。
2.3 有教无类,打造“科学梦工场”
绍兴科技馆在国内首创“科学梦工场”,圆青少年科学之梦,共有16间教室,其中包括科学教室、信息学教室、航模探究box、建模探究box、科学活动室、人工智能教室、创意设计室、3D创新实验室、思维训练室、创意百拼室、心理探索室、“科学梦工场”演播室等。通过动手操作、实验演示等方式体验成功,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实践项目,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既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又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
3 推进科技馆特色科普研学建设
3.1 构建研学课程标准
为践行STEM教育的理念,秉承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的宗旨,我们开设了一系列研学课程(见表1),分为“科迷小课堂”“科学梦工场”“科学快乐学”三大类。在这个“科学探究性课程超市”中,从主题性、关联性、特征性、实践性、探究性和评价性六个方面入手,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研学课程评价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