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舟燕
摘 要: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的主阵地,而合理、有效地安排作业练习,是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综合应用并解决实际问题以及进行探究性、创造性学习的有效途径。那么,如何减负增效,优化作业设计,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数学、探究数学的兴趣呢?下面结合小学数学的教学实践,谈谈我在作业设计方面的尝试和思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优化;作业设计
一、设计富含生活情境的作业,寓德育于练习中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世界是通过人的形象进入人的意识的。儿童年龄小,他们经验有限,那么生活中的形象越鲜明,思想影响就越强烈。”换而言之,从学生生活出发,从学生平时接触的事物开始,在具体、形象的感知中,学生才能更好地学习知识,接受教育。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的过程中,可以结合当前的社会环境,联系生活,使学生身临其境。
通过数据的方式引入当前社会所关注的热点和实事,将其融入到小学数学教学当中,让学生在学到新知识的同时,也能够接受到和当前社会环境想结合的德育教育。如在进行小数运算教学时,引入我國现行的阶梯电价计算方法:第一档为月均用电量在130度以内,维持现行价格水平0.53元/度,第二档为月均用电量131-220度,超出130度的部分提价标准为每度0.05元,第三档对于月均用电量超出220度的部分,提价标准为每度0.30元。某家居民用户,将实施阶梯电价。如果8月份、9月份的电费缴款情况分别为219、315度电,则该家庭8月份、9月份电费为多少?比实行阶梯电价前要多付多少元?通过计算,学生不仅能掌握简单的小数和整数的计算,同时教师也可以借此机会教育学生节约用电,关闭家里不用的家用电器。通过数据的方式将社会上广为宣传的“节能”理念深深植入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使学生在自己今后的生活中养成节约能源的好习惯,润物细无声。
二、设计开放性作业,充分拓展学生思维
开放性作业的设计,能让学生在“多种解法”或“多种答案”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在解题过程中有所创新、有所发现。这是以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引导学生在作业中会思考、善思考、巧思考为着力点,从而达到强化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填上适当的单位名称,使等号两边相等。
8( )=8000( )
进率是1000的,都符合题目要求,如8千克=8000克,8千米=8000米,8升=8000毫升等。
6070( )=6( )70( )
进率是1000的,都符合题目要求,6070米=6千米70米,6070千克=6吨70千克。
这样的作业设计没有标准答案,其主要目的就在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在小学数学课本上类似的素材比比皆是,教师要善于挖掘这些潜在的素材,有意识地设计开放型作业,从而促使学生的思维发散,鼓励学生提出各种问题,大胆创新。作业的练习内容既可以与教材内容相联系,也可以与学生生活相结合,还可以与社会活动接轨。设计的练习形式要活泼,思路要开阔,给学生充分提供自由驰骋的天地。
三、设计实践型作业,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决定学生数学修养的高低,最为重要的标志是看他如何看待、理解数学和能否用数学的思想方法观察分析日常生活现象,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师对作业的选材、内容、形式要尽可能地融入到鲜活、丰富的社会生活中,培养学生的教学应用意识。
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目的就在于用数学解决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在实践中实现认识的第二次飞跃,通过实践使之再学习,再实践,再提高,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例如,一根8分米长的绳子,对折再对折,然后从中间剪开,能剪几段?最长的一段长度多少?最短呢?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能领略到数学在自己生活中的“用武之地”,并从中体会到成功后的喜悦和欣慰。
又如在教学“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前,学生会认为任意两根小棒的长度和等于第三根小棒的长度时,能围成三角形。这种错误想法在学生中是普遍存在的。教学前,教师可以设计实践作业,为学生准备几组长短不一,能围成三角形的小棒。同时,准备几组数据不同的小棒,但任意两根小棒的长度和等于第三根小棒的长度,先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在争议中,学生会开始怀疑自己的想法,这时他们就会主动地去实践、验证,直到找到正确答案为止。将学生从枯燥抽象的作业中解脱出来,在猜想、操作、讨论和验证中经松完成作业。这种类型的作业打破了传统的单一模式.强调学生的尝试、亲历、实践,让学生在探索求知的过程中,增强了数学体验.丰富了数学经验。
总之,作业设计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直接影响着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养成和课堂学习的效果。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应不断优化数学作业的设计,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灵活设计作业,不断提高作业设计的有效性,从而大力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在自主选择、实践运用中张开智慧的翅膀,使数学作业成为他们放飞潜能的天空,进而赋予数学作业更深层次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