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曾
摘 要: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是学生了解本民族文化的重要窗口,它对于文化的继承和弘扬有着重要的作用。如何将有限的课堂空间发挥出最大的教学效果而让学生能够读懂语文,一直是语文教育工作者所研究的重点课题。本文就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方法进行研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有效教学;信息技术;课堂情境
毋庸置疑,小学生刚刚开始接触正轨的学校教育,对文字和语言还没有一个完整的认识。相较于较严肃的课堂教学,学生更喜欢幼儿园无拘无束的生活。小学生年龄小,自制力弱,很难全神贯注于学习本身,上课时走神或者扰乱课堂纪律的情况习以为常。作为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仔细研究学生的心理和成长状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
一、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数字教学
当今社会,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给我们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便捷和进步,促进了社会的高速发展。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网络已越来越占据着重要的作用,对我们日常交流和沟通都有着重大的影响。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将多媒体技术与课堂教学相互融合,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语文课程中,文学作品总是用简短的文字表达出“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需要学生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和人生阅历才能理解文章内容,教师的语言往往苍白无力,无法描绘出多姿多彩的生活意境,从而激发学生的无限想象力。此种情况下,多媒体技术恰到好处地弥补了这些不足,将丰富多彩的生活景象以及天马行空的想象世界通过各种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例如,《草原》一课记叙了作者第一次去内蒙古大草原时所见到的宜人景色和热情好客的牧民,及内心最真实的情感,向我们展现了一幅幅多彩的草原画面和人们欢乐的生活场景。如果教师只是单纯进行言语的描述,那么无法让学生真实完全感受到草原的画面和场景。这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直观的展示一些草原的图片视频,或者给学生播放一些赞美草原的音乐,让学生感同身受,真实地感受草原的独特氛围和美丽。
二、创设课堂情景,开展情境教学
小学生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都有一定局限性,无法控制长时间自己的情绪进行高效的学习。另外,传统的“沉闷式”的课堂教学总是无法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情境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它可以极大激起学生对于课堂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教师可以使用情境教学的方式来导入,在课堂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兴趣点。例如《少年闰土》一课选自鲁迅的短篇小说《故乡》,课文通过“我”对闰土的回忆,描绘了闰土的善良勇敢的少年形象。在文章中,鲁迅描写了闰土雪地捕鸟、看瓜刺猹、海边拾贝、看跳鱼儿这四件事情,这些事情都是当时他们的游戏和娱乐方式。所以教师可以以“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肯定也玩过许多游戏,有跳绳、捉迷藏、木头人等等。这些游戏给我们带来了非常多的欢乐。那么,有哪些游戏对你印象最为深刻呢?请说出你的故事和玩乐的经历”作为导入。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开始想象自己当时玩游戏的场景和画面,获得极大欢愉感。这样的方式有利于课堂更高效地运转。
三、转变教学理念,开展游戏教学
游戏可以给我们带来许多乐趣和生活体验。游戏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根据场合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形式。作为语文教师一定要仔细研究教材中的内容,根据每节课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游戏来增强学生间的互动,根据学生接受能力和认知情况采取不同的游戏进行教学,保障学生能真正有所获得。例如,《记一次游戏》的习作课中,教师要让学生感受到游戏的快乐和满足,教师要让学生能够抓住游戏和人物的细节进行描写,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让学生凭空想象平时游戏的场景则往往会显得空洞缺乏活力。教师可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一场游戏活动,让学生真切地感受游戏中的经历和感受,让学生表现哭、笑、悲、痛等不同的表情和状态。在学生游戏过程中,整个课堂都呈现着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
四、穿插情感教育,形成核心素养
培育和发展小学生的品德与修养,对于提升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具有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学生建立起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对于学生理解语文学科的知识属性是有积极的作用的。学生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就能对教材中、课文中与之匹配的人物或者事件产生共鸣,促进学生对语文课文的理解,提高学习效率,提升学生自信。核心素养的形成需要学生既要掌握知识与技能,又要接受思想的熏陶,二者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通过对語文教材中文本内容的分析,可以发现文本是由文字组成的。许多文字就像音符一样在作者智慧的想法下被编成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文字和音符具有相同意义,是抒情达意的具体体现。音乐往往以其独特的音符和曲调给人以美妙的享受,将作曲者、演唱者的思想、情感传达给听众,使听众有同样的感受。在语文教学时教师也可利用音乐创造情境为学生播放与文本情感基调相关的音乐,让学生在优美的曲调中获得精神享受,在脑海中想象描绘文本中的画面,从而为理解课文奠定坚实的基础。《送孟浩然之广陵》是一首典型的送别诗,其中蕴含着浓郁的离愁别绪。教学时为了使学生体验到这种情感,我尝试发挥音乐的作用,以曲调拨动学生的心弦,我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了《送别歌》,在沉郁的曲调中,学生伴随着乐曲内容,不由脑海中浮现出长亭、古人、友人系别的场景,产生依依惜别之情。带着这种情感指导学生走进这首古诗,进行细细品味。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将核心素养中的个人修养、个人发展、社会合作和实践等因素融入语文课堂中,贯穿于语文教学始终。
综上所述,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促进了教育的进步和创新,推动了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层出不穷。作为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仔细研究教材文本,了解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尝试不同的教学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文化内涵,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丁紫俊.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策略探究[J].语文天地,2014(33):18-18.
[2]胡昕珏.新课标下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4):51-51.
[3]杨柯丹.多元化教学方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J].中华少年,2018(4):171-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