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方缘
摘 要:小学是学生学习生涯中的第一步,是奠定基础的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小学语文低年级教学对学生未来有重要的影响。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不仅要重视对学生知识结构的建构,也要关注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不仅要重视课内学习也要注重课外语文素养的锻炼。本文将就如何提高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质量进行简要探讨,以期能够让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焕发光彩。
关键词:低年级语文;教学质量;措施
一、提高温度,语文课堂春风化雨
教学成功的基础不是教师高超的教学技术或着学生的刻苦钻研,虽然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离不开这两种因素,但是最重要的还是要让语文课堂充满温度。这里的温度不仅仅只学生之间充满合作、信任、友谊,也指教师能够尊重学生、关爱学生,语文课堂不是教室一个人的主场,只有在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积极的互动中才能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更加愿意去参与课堂,理解课堂知识。这要求学教师要做到以身作则,本身对课堂教学充满热爱,对语文充满激情,有优秀的语文素养,这样才能在潜移默化中感染学生,因此,教师也要不断在教学中,提升自己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另外也要求教师要做到因材施教,真正的了解学生,尊重学生,尽量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形式和方法,对于低年级学生要多引导,多耐心。低年级的学生接受能力强同时可塑性高,教师以何种形式去对待他们学生往往也会进行同样的反馈,这是培养小学生对语文学习兴趣的最佳阶段。如果课堂有温度,教师能够尊重、理解学生,那么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也会热爱语文。
二、挖掘深度,展现语文无穷魅力
小学语文课堂不能仅仅局限于字、词、句的讲解和剖析,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与其把教学重点放在对课本上的字、词、句的知识点教授上,不如以课本知识为基础,对课文进行深度解读,充分利用课本上有限的资源,开拓学生无限的潜力,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语文的无穷魅力。小学语文的课本设计往往是以一单元一主题的形式,这也为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在单元讲解之后老师可以系统的对整个单元的知识点进行梳理,提炼单元主题,进行一个总的汇总讨论,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展开对单元主题的理解。对于每一篇课文,可以让学生从作者角度、学生角度、社会角度谈一谈对某篇课文的理解,让学生站在不同的立场上思考文章的深度。对于单元主题可以要求学生以此为基础进行课堂讨论,如“思乡”主题,可以让学生以此为主题来谈一谈自己的思乡情绪或者是介绍自己的家乡,让学生能够了解该主题的深层意义,同时也在这个过程中,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自主思考能力,让学生能够克服自身的紧张情绪,将想法大胆说出来。这样的过程不但是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对其全面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三、拓展宽度,促进全面发展
好的小学语文课不是局限于课本,而是从课本出发,首先要做到走进课本、了解课本、理解课本,这也就意味着教师想要提升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首先要做好最基本的课堂知识传授过程,打好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否则再谈进步、发展也只是空中楼阁,同时让学生能够对语文课堂有自己的感悟。其次要教师要做到的第二个层面是要拓展课本。一来要整体把握知识体系,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有大局观,让知识点互相串联,从而加深学生的记忆,覆盖学生的知识盲点。二来要拓展课文的思想、课文的形式,小学语文教学中,除了让学生学习更多的字、词、句之外,还是想通过一篇篇课文的教学让学生了解中華文化的庞大魅力,让学生在学习中掌握中国文化的各种表达形式,了解各种语文思想情感,从而启迪学生的成长智慧,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最后小学语文教师要超越课本。一方面是要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引导学生阅读一些与课文相关联但是更加深入的课外读物,让课堂教学与课外拓展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同时也是拓展学生的知识面,锻炼其阅读方法和阅读能力,培养其语文阅读兴趣。另一方面是要将语文教学生活化。语文教学与生活之间是很贴近的,生活中的种种现象事件,往往能够引发学生对语文课堂知识的思考,但是学生难以自主地完成这样转化的过程,需要教师要多加引导,引导学生将生活中的种种见闻、感悟运用语文方式进行写作表达,引导学生将课文内容与生活中的经验相连接,让学生自主思考,增强学生的理解。
四、及时反馈,追求课堂实际效用
以兴趣导向,任务驱动,力求实现高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内容和模式,以“学生学习效果”为导向,更新教学设计和课后任务及反馈。及时反馈分为两方面,一是课程中的及时反馈,要求教师保持与学生的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学生参与度,及时进行小学语文教学任务考核。多进行课堂互动课堂互动形式可以多样,不一定要求是点名回答问题的方式,传统的点名提问虽然能够一定程度上的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但是偶然性较强,无法及时了解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可以采取学生讨论发言、课本知识点花样接龙等方式让大多数学生参与到课堂互动中,并在活跃的课堂范围内达到考核学生的效果。另一方面,及时反馈是学生课后任务完成情况反馈。对于课后让我教师要尽量增加趣味性和发散性,教师总是以抄写、做题来考核学生的学习,这种方法是可取的,这种模式下学生机械的重复同样的工作,一定程度上会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但是业绩也是学生产生厌学,心里且对学生语文兴趣的培养和语文素养的提升的作用非常微小。老师布置课后任务应当尽量是指引性的,让学生有自主发挥的空间,学生充分的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思考,在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语文学习能力,提升语文素养。以任务引领,使学生自觉调动知识体系和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敏.如何培养小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J].学周刊,2020(15):61-62.
[2]潘竟瑞.浅析新课标下小学语文的教学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47):35.
[3]袁琦.浅谈小学语文情境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2020(06):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