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生活中商品买卖对小学生数感影响及促成

2020-01-13 05:13苗晓平
下一代 2020年6期
关键词:数感培养

苗晓平

摘 要:数感是对数的意义和运算的一种直觉和快捷的感知,是小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数学素养。新课改下对小学生数感的培养越来越重要。学生数感养成可以通过社会实践和校内课堂教学等途径实现。其中与学生密切相关的生活中的商品交易体验对其数感的影响和形成会直接更深刻更。

关键词:商品买卖;数感;培养

数感是一种数学素养,能够意识和理解到数的大小,对数的多种表达模式及运算结果准确的理解和感知,主要表现在理解数的意义和价值,用多方法表示数,对数大小进行把握,用数字交流和表达信息,选择正确高效方法解决数学问题。在教学中正确掌握数感规律,有效引导小学生建立数感,可以提升学生智力水平。小学生日常生活中常会遇到商品买卖,而商品买卖是学生在生活体验中能接触到数字的最直接方式,因此有必要研究商品买卖对数感的影响。

一、生活体验

数学知识在生活中产生和发展,又在生活中得以应用。数学教学需从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事物及生活场景出发,让他们能有更多机会从周围环境中理解和学习数学,切身体会到数学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感受到数学带给自己的应用价值和趣味,体验到数學魅力。例如:1-2年级在认识100以内数字时,应通过实际生活中小学生非常熟悉的东西,如购物,商品交易来实现。引导学生到超市去称一称、看一看,估测一下肉类、蔬菜和水果重量;在购买时感受数学对于商品交易的价值和意义。一切知识都会在生活中有着体现,空间与三维更是有着很多的应用。所以教师在帮助学生学习数感这一数学知识点的时候,可以适当地联系生活,多举一些生活中应用数字观念的例子,让学生可以从生活中取材,在生活中找到自己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点,也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数的重要性,使感兴趣的学生对这个知识点更加好奇,觉得数字真的很有用,会在心里埋下小小的种子,以后再接触更深层次的数字的时候,便会迎难而上,想要去掌握它。所以教师可以多多联系生活,让学生自己去寻找和制作一些三维物体,比如可给学生布置用纸去制作一个正方体或长方体的动手作业,帮助学生在动手过程中更形象地理解数字。这些生活体验深受学生追捧和喜欢,因为货币对他们来讲,还只停留在可以兑换商品的表面认知水平上,既能启蒙数感,还可培养学生亲近数学,感受数学学习的无穷欢趣。

二、亲自实践

心里学家皮亚杰说过:儿童思维是由动作产生的,将思维和动作关系切断,思维就得不到良好发展。由此可见生活实践的重要意义。实践是一项特殊认知活动,在动态认知活动中能很好满足学生好奇心和好表现心理需求,能够集中学生注意力,刺激其数感动机形成,体会到成功的喜悦,真正理解数学的无穷力量。实践活动能培养学生主动、自觉发展,是学生的自由天地。例如:3-4年级学生因为心智和年龄等较为成熟,所以已能做商品买卖的亲自实践活动。在模拟商品买卖中,让学生自己去超市,给学生20元人民币,首先询问学生想要买什么,然后问学生所要购买的商品用自己手中货币面值是否可以负担起,如果负担得起,有结余时要怎样等一系列问题;其次,让学生拿着一定面值的货币去商店或超市购买商品,亲自体会买东西整个过程,从询问到购买付款等;然后让学生用数学公式将整个商品交易过程中所产生的数学算式写下来进行计算。例如小明有20元钱,一个圆珠笔要2元,一支自动笔要2元,一只橡皮要2元,小明想要买2支圆珠笔、2支自动笔和一块橡皮,请问小明要付给售货员多少钱,售货员要找回小明多少钱,整个过程都用算式来表现。产生如下算式:买两支圆珠笔的价钱:2×2=()买两支自动笔的价钱:2×2=() 买一只橡皮的价钱:1×2=()买两支圆珠笔、两支自动笔、一只橡皮共花费多少钱:2×2+2×2+1×2= 9元。小明应该付给售货员阿姨9角钱,而小明给售票员阿姨两元钱,售货员阿姨要找给小明多少钱。故算式是20-9= 11元。小明买回所需要的商品之后,最后还剩下11元。这样将数感完全落实到亲自实践、亲自体验中,能让学生深入理解数学知识,建立良好数感,促使学生既发挥主体意识,又掌握知识,还能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三、科学训练

数学基础知识在技能发展中一直起到主导和奠基作用,没有理论知识就很难形成数感。相反,数感越完善,基础知识就会越扎实,知识也更易活化。所以在小学生生活中利用商品买卖加强基础知识学习,加深和扩充联系内容,必要科学性联系是小学生培养数感的绝佳途径。例如:小学5-6年级讲述复杂倍数应用题,会涉及到一组题:小明小红两人买同样的商品—圆珠笔,小明比小红买的数量3倍少1个,小明买2个,小红买了多少个? 小明和小红两人买同样商品—圆珠笔,小明比小红的数量3倍多1个,小红买4个,小明买了几个?小明和小红两人买同样商品—圆珠笔,小明比小红的数量3倍多1个,两人共买了24个,问,小明和小红各买了多少个? 小明和小红两人买同样商品—圆珠笔,小明比小红的数量3倍少1个,小红比小明少买了3个,问,小明和小红各买了多少个?

以上这组题目看上去非常相似,然而解题方法却变化无穷,需认真审题思考,这对训练学生良好数感非常有利,经常把相似、相同与相异数学内容放置在一起,让学生看看、比比、对对、想想,就能领悟其中区别、关系,在互相对比中加深对容易混淆的知识辨别能力。

综上所述,小学不同年级教学内容对数感认知水平、不同年龄段学生商品交易次数对学生数感影响、各类商品价格和数量对数感造成影响均有不同。教师要善于从日常生活中的商品交易,从周围身边细小算法入手,创造性运用生活中的一些商品交易细节,巧妙涉及教学的解答,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和提升数感。

参考文献

[1]李明娜.农村小学生数感状况的调查研究[J].教学与研究,2013(11):56-57.

[2]吴丽珍.小学低年级学生数感培养的有效策略[J].教学新思维,2018(10):36-37.

[3]周 卫.陶行知思想在小学数感培养中的运用研究[J].小学数学教育,2016(11):29-30.

猜你喜欢
数感培养
浅谈构建数学模型,建立千以内数的数感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数感
武术搏击训练的运动反应能力探讨
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探究初中生数感的培养
巧估算 妙解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