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黄蕾
【摘 要】 当前,新课改是热门话题,那么音乐活动如何才能做到高效呢?本研究根据一些现状进行分析、梳理,了解了最重要的是激发幼儿的兴趣,为了让幼儿体验音乐的美,笔者思索了从课前准备到活动导入,再到课堂氛围,最后,笔者发现,活动后的巩固也是必要的。
【关键词】 幼儿园 音乐活动 兴趣 有效
随着《幼儿园指导纲要》及《3-6岁儿童发展指南》的出现,学前教育对于幼儿音乐活动的能力水平也有了相关界定及其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音乐是一种关于声音的艺术,对于幼儿情操的陶冶、智力的开发以及创造性思维的发展都有着功不可没的作用,因此,需要充分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乐于甚至是主动去探索音乐,那么,如何才能调动幼儿的兴致呢,笔者进行了以下分析。
一、音乐活动前的充足准备
俗话说得好,不打无准备的仗,而这场“战役”便是备课,课前准备无外乎两种,物质准备及前期经验的准备;物质准备需要直观的教具、宽敞适宜的教学环境等等,这些也都是为了迎合幼儿以直觉行动思维为主的年龄特点,直观的物体更能够让幼儿“看”的真切。何谓“看”,《小老鼠上灯台》是再熟悉不过的曲子,为了让幼儿更好的记住歌词,教师准备了关于歌词的“连环画”。
而前期经验的准备则包含幼儿对于本次活动的兴致,都说活动来源于幼儿,音乐活动也是如此,教师需要前期观察幼儿的兴趣点,可能源自于幼儿的生活,也有可能源自于一次偶然的发现,总之来源各色各样,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做好一名观察者;除了幼儿的兴趣外,教师要“吃透”教材,作为教师,首先要深入去了解音乐教材,根据本班幼儿的特点寻找出活动的重难点,再将重难点以幼儿喜欢的形式寻出解决的方式;如小班音乐活动《我爱我的幼儿园》,这次活动,来源于幼儿刚进幼儿园,分离焦虑情绪严重,同时,对于幼儿园的一切都不太熟悉,很陌生,为了让幼儿拾起上幼儿园的愉悦情绪以及对于幼儿园生活简单的认识,则为幼儿选择了本次音乐活动;也正印证了教学来源于幼儿这一点,这正是幼儿当前需要解决的,也是教师需要解决的缓解幼儿分离焦虑。
二、轻松的学习氛围
要想幼儿对于音乐课堂全身心的投入,首先,就要唤起幼儿对于本次活动的喜爱之情,教师可以提前创设一个轻松、快乐的情景,利用幼儿喜欢的事物来引发幼儿的学习兴致,比如小班在学习小班音乐《小老鼠上灯台》的时候,教师可以创设一个游戏情境,让幼儿以小老鼠的身份代入,再以形象的动作,在这样一个愉悦的氛围中,幼儿自然而然的就学会了这首歌曲。
时间如沙漏,一次好的音乐活动,无论如何也抵御不住记忆的流失,如果不加以巩固的话,幼儿对于歌曲的认知则会成为短时记忆,为了让音乐活动有效的长存于幼儿的记忆中,还需要做到:
1. 教师
作为教师,应该帮助幼儿巩固认知,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如游戏,游戏的形式多样,接龙、接唱等游戏形式来帮助幼儿巩固先前的认知经验,教师参与其中,以游戏者的角色参与幼儿的游戏中,不仅能拉进与幼儿之间的距离,增进师幼情感的交流,还能为高效巩固经验作铺垫;闲暇之余,教师可以同幼儿一起复习学过的歌曲,将歌曲转化为朗朗上口的儿歌,也便于幼儿的理解及巩固。
2. 幼儿
“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幼儿对于新知识的汲取能力也有所不同,幼儿自身存在着个体差异性,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因材施教,对于不同能力水平的幼儿以针对性的方针策略,并不断的加以调整;如音乐活动结束后,有的幼儿已经能够完全汲取全新的歌曲,轮唱、跟唱完全不在话下,而有的可能只知道活动的名称,对于这类幼儿,教师需要通过之前的活动了解幼儿的情况,如《熊和石头人》,幼儿对于节奏等把握不准,教师就可以用铃鼓或拍手来打节奏,让幼儿有更直观的体验,之后,在“大熊找人”的游戲环节多带领幼儿摸索几遍,在游戏中幼儿自然而然的会自己去寻找游戏的“规则”,这样就将“被动”变为了“主动”,对于幼儿的音乐活动的学习来说是十分有利的。
3. 家庭
家庭,是教师与幼儿沟通,打开心扉的一个枢纽带,只有家园互相理解、配合,才能更好的为幼儿“服务”;一个人,仅有一条腿,那么便寸步难行,只有双腿支撑,才能健步如飞,如果说幼儿园是幼儿的“一条腿”,那么,另一条便是家庭了。单靠幼儿园内单方面的“支撑”会无法站立、行走,幼儿回家后,还需要家长在家庭中加以指导、巩固。
对于音乐活动的巩固,需要集教师、幼儿自身、幼儿家庭三方面因素,作为教师,应该抓住幼儿的兴趣点,以游戏的形式进行巩固;幼儿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需要进行个别指导;对于不理解的家庭,需要加强沟通,让幼儿在家中也能及时巩固知识经验。
总而言之,一节高效的音乐活动离不开幼儿的高度集中精神,提起幼儿的兴致是最为重要的一环,为了让幼儿有学习兴趣,教师首先需要在音乐活动前做好充足的准备;其次,教师要营造利于音乐教学的环境;最后,无论是家庭还是幼儿园中,都需要和幼儿一起巩固习得的知识,不能让其成为一盘散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