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中间商赚差价” 是好事吗

2020-01-13 04:55岑嵘
中学生天地(A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差价中间商奶农

岑嵘

有一段时间,我们在电梯口、汽车站常常能看到某个二手车直卖网的广告,广告上写着“没有中间商赚差价”。因为没有了中间商赚钱,所以“买家少花钱,卖家多赚钱”,这样看起来皆大欢喜。

那么事实真的如此吗?

中间商是指在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专门从事商品交换的经济组织或个人。那些利用价差买卖各种商品的人,在20世纪80年代的时候还有一个专门的名称——“倒爷”。

那么,用经济学的眼光,又该如何看待这个群体呢?我们先从一段历史说起。

在中世纪的英格兰,商人在购买粮食之后进行倒卖,从理论上说是合法的。不过这些“倒爷”在民众心目中地位甚低,人们把以此谋生的人贬称为“獾”。

当时的法律对该行业的要求也极其严苛,比如在威尔特郡,粮贩必须预先和地方法官商定粮价,且任何交易不得早于上午九点。九点,钟声敲响,提醒民众开始交易,时间只有两小时,交易量不得超过两蒲式耳(一种计量单位),而且买家买来只能供自己家用。

这些“獾”非常不受待见,1275年的一条法令甚至规定:“……翻山越海,先人一步,抢断鱼米粮食及其他货品,将其运至其他地区贩卖,以此手段低价抢断,高价贩卖……为全民及国家公敌,即日起不得踏入任何镇区。”

经济学家曾经对英格兰各地的粮价进行研究,他们把史料追溯到公元1200年,结论出乎意料:英格兰的粮食市场似乎很早就实现全国统一。如果粮食市场仅听天由命,粮价一定会出现高低不一的情况,但是事实并非如此。能够最大限度实现粮食均价的唯一手段,是将从某一市场购得的粮食贩卖到另一市场。

直到18世纪,欧洲大陆还因天灾饱受饥荒,但这时的英格兰人已经远离饥荒长达几个世纪。在英格兰,任何地方不论何时出现粮食歉收的状况,“獾”们都会从其他地方源源不断运送粮食而至;暮春时节,粮食储量一旦出现短缺,“獾”们便会将囤积一冬天的粮食开仓出售。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托马斯·索维尔在他的著作《经济学的思维方式》中提到过另一个引人深思的故事。

16世纪,西班牙曾经企图通过封锁,切断位于安特卫普的西班牙反叛军的粮食供给,迫使其投降。结果,安特卫普的粮食高价格引来一些商贩不顾封锁走私粮食,让当地的居民得以坚守。

然而,安特卫普的掌权者对这些还在赚差价的中间商极为不满,他们决定用法律来规定某些食品的最高价格,并严惩违犯法律的人。

这一举措带来的后果是:人为的低价带来了消费的增加和食品供给的减少。缺乏高价格的激励,商贩也不想再冒着违反封锁令的危险運送食物进来。最终,价格管制使得“这个城市的居民斗志昂扬,直到突然失去了供给”,“没有中间商赚差价”的反叛军别无他法,只能举手投降。

我们往往会习惯性地认为,只有直接参与物质生产,才是对社会有益的,比如农民生产了粮食,建筑师建造了房子,科学家设计了芯片,却忽视了中间商对经济发展所做出的贡献。

设想一下,如果奶农跳过中间商,直接把牛奶卖给市民,牛奶的价格是不是会更便宜呢?

答案恐怕是否定的。个体奶农不具有超市(中间商)所具备的规模经济,且不如专业的超市懂经营和销售,如果自己经营的话,销售成本会大大增加。市民购买牛奶,第一时间想到的也肯定是去超市,而不是花时间一家家品尝来判断哪家的牛奶更好,比较哪家的价格更实惠,因为超市已经帮助购买者完成了采集、甄别和传递信息等功能。其次,由于奶农分散,市场也是极度分散的,价格和生产会越来越不透明。牛奶一会儿因为稀缺卖出了高价,一会儿却因为产量过多只能倒在河里,消费者最后并不能得到真正的实惠。

因此,不允许中间商赚差价,并不意味着价格会越低,市场会越稳定。“倒爷”也好,“獾”也罢,这些中间商在现在的经济市场里是不可或缺的。虽然他们主观上是为了自己赚钱,但客观上让商品更合理地流通,并让不同市场之间的价格保持了稳定。而且,市场会对他们的错误决策做出无情的惩罚,他们承担了风险,获得了收益。

那家“没有中间商赚差价”的公司最终被新华社点名批评,指出该网站宣传与实际操作并不相符,其“包卖”服务从个人手中收车销售,网站还收取了各种所谓的“服务费”。你觉得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

在“中学生天地”微信公众号回复“通货膨胀”,查看上期思考的答案。

猜你喜欢
差价中间商奶农
抗议
浅谈火电企业煤炭计划采购管理的几个难题
乌克兰强化网站中间商责任
误解中间商
不一样的中间商 不一样的里约
没有中间商赚差价可以做好农资生意?
零售业商品购进价与售价同时调整核算方法探析
药品零差价政策对公立二级医院经济运营的影响与对策研究
欧盟补助28.1亿元给英国奶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