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军
何谓经络?中医认为,经络就是人体运行气血的路线,分布于全身的上下里外。经络好比大厦里的电线网络,大厦就全靠这些网络来通电,如电线短路了,整个大厦就会陷入黑暗当中。同样,人体的经络不通,气血就不能很好的运送到各个脏腑,身体就有问题了。
身体跟电器一样也要用“电”,这个电就是能量。当你感觉浑身没劲时,就表明身体“电压”太低了。人生病时间长了,上了点年纪的,经常会有吃东西没味儿、脸色不好、无精打采等症状。这些都是因为身体经络的电强度不高,储备能量不够。
首先看看我们身体里能量是怎样转化的。脾胃是我们身体的“能量转换器”,它的责任是把吃的东西转化成能量;经络则是隐藏在我们身体里面的“电线”,负责把脾胃生成的“电”运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去调节各个脏腑。如果它不能及时运走脾胃的“电”,这些“电”就会在脾胃里面堆积起来,使脾功能减弱;同时其他器官得不到足够的“电”,会因供电不足使功能不能正常发挥。要保证我们身体正常运行,首先要确保“电源”的充足,也就是要保证我们吃东西能顺利转化成能量。
跟脾胃关系最密切的是胃经。只要每天敲打胃经,就能保证脾胃的正常运行,“电源”自然充足。如果说经络是电线,那穴位就是电线上的敏感点,刺激这些敏感点,就能调整这条线的功能。
你可能会想,离脏腑近的穴位当然跟脏腑关系密切,而那些离脏腑远的穴位能有什么作用呢?其实,远端的穴位就好像蓄电池,有很好的疏通经络的效果。比如说有心血管系统疾病的人,一定要经常按胳膊的内关穴,效果是非常神奇的。内关穴是心包经的穴位,手掌向上举着,从手腕向下量三个指头的宽度,两条大筋之间即是。
如果脏腑器官有病了,与之对应的经络也会导致身体里的电量改变,破坏了体内电流平衡,这时敲打或揉按经络,可直接导致经络穴位的生物电阻和电压变化,从而可以使人体内的电流畅通无阻,协调脏腑功能。比如说,感到饥饿却吃不进饭的人是肾经的电量低,肾阴不足,虚火上犯,也就是水不够火就上来了。火大了就想吃东西,但是这个火是水不够引起的,人还是虚的,属动力不足的现象,当然吃不进东西。遇到这种情况,就得每天敲打肾经。肾经在腿的内侧,敲打的时候有酸痛的感觉就敲对了。
同样,身体上一条经络电量低的时候,也会直接影响皮肤或者皮下,敲打经络的时候能体会得到,在经络行走上出现皮肤比较松或者有压痛,摸起来有硬条索一样的东西,这就是身体告诉你有问题了。
比如你按压肺经时,肺经在手臂阴面靠拇指的那条线上,突然发现与平时按压的感觉不一样,感觉特别疼,或者在那条线上有个小结节,那就是提示你的肺经电量异常,将会得感冒或咳嗽。如果堅持按压肺经,把痛点揉开,呼吸系统的病就很快好了。
如果手阳明大肠经电量不正常的话,会出现牙疼、脖子发僵、肩不能往上举、胳膊痛、食指痛等不舒服的现象。这时就要敲大肠经了。大肠经是很好找的,只要把左手自然下垂,把右手拿过来敲左臂,所放的位置就是大肠经。
人的五官七窍也和经有对应关系的。肺经通窍,肺有疾病就容易影响鼻子的功能,这时就要敲打肺经了;肝经通眼睛,容易影响视力,家里如果有近视的小孩,可以经常给他敲打肝经,就是敲小腿内侧。它们的功能是互相影响的,一个脏腑器官有疾病,整条经络都会出现异常。
中医讲究整体观念,通过使用经络,对身体内的组织器官进行调节疏通,补其不足,减其过多的。这种自我调节是人体本身具有的奇妙功能,只不过需要我们通过刺激,点拨敲打经络来唤醒它罢了。
经络学说是中医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临床治疗,特别是临床按摩具有指导意义。经络是经脉的总称。直行的主干,分布在比较深层的叫经脉;由主干分出的,横斜行的,分布比较浅表的支脉叫做络脉。经脉和络脉的区别,经脉是主干,络脉是主干的分支。经络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肢体关节,沟通上下内外的并存在于人体内的通路。要想知道自已得了什么病,就必须要掌握经络学说。
经络系统在生理功能、病理变化,以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黄帝内经》日:“经脉者,所以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明确指出十二经脉对于人体生命活动、调理各种疾病、调整机体虚实等方面,是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的。
经络在病理方面的作用,主要表现为经络形态的完整性受到损害,或其运行气血的功能失调,进而出现病理反应和症状,如疼痛、麻痹、皮肤电阻降低等改变。中医学“痛则不通,通则不痛”的病理学说,就是根据经络及其运行气血功能失常,气滞血瘀时出现的病理反应规律来总结的。病邪侵犯人的机体时,常先作用于皮肤外部,如毛囊孔、汗腺等;如果留而不去,则沿经络向里侵入,由表及里而至脏腑。反之,如果疾病起于脏腑,也可以由里达表向外扩散,在脏腑的相应部位及其相应的经脉穴位处在现异常变化,表现在四肢、躯体、皮肤出压痛敏感点条索状物、结节状物、低电阻点等。
经络在诊断和治疗方面的作用,主要是经脉有一定的循行部位,十二经脉又和脏腑有络属关系。因此,我们可根据症候及其出现的部位,作为诊断疾病的依据。
此外,在经脉循行路径或穴位上出现压痛点或其他异常反应,也是诊断疾病的主要依据。如发生急性阑尾炎时,可在右下腹部阑尾穴处有压痛点。针灸和按摩治疗时,可以根据某一经或某一脏腑的病变,而在病变的邻近部位,或相应脉循行的远隔部位上取穴。按摩临床上遵循的“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治疗原则,就是根据经络在治疗方面的作用所总结出的规律。近年来,风靡日本的指压法,即用手指按压穴位,就是中国的指针法演变而来的。
刮痧、针灸、点穴、推拿治病,是通过刮拭刺激经络腧穴,以疏通经气,恢复调节人体脏腑气血的功能,从而达到治病的目的。刮痧选穴一般是在明确经络穴位的基础上,除了选用局部腧穴外,通常以循经取穴为主,或某一经络或脏腑有病,便选用该经或脏腑的所属经络或相应经脉的远部腧穴来治疗,临床应用非常广泛。
如胃病与阳明经有关,可循经远取足三里、梁丘;胁痛循经远取阳陵泉、大冲等穴。又如头痛,因前头痛与阳明经有关,可循经远取上肢的合谷穴、下肢的内庭穴治疗等。
经络在人体正常生理情况下,是气血循环维持生命活动的道路,它输送气血达人体内外、上下、左右、前后,养脏腑、筋脉、肌肉、骨骼、皮毛、腠理等全身各部分,发挥营内卫外的作用,达到协调、平衡阴阳的目的。若经络失去人体阴阳、气血的生理作用,那么在气血运行的经络,脏腑方面就会失去营内卫外的作用。
《黄帝内经》曰:“凡十二经脉者皮之部也,是故百病之始也,必先于皮毛,邪中之,则腠理开,开则入客于经脉,留而不去,传入经,留而不去,传入腑,廪于肠胃。”说明外邪侵犯人体是从经络逐渐传入脏腑的,这是由表向里相传的。相反,如果脏腑发生病变时,也会借经络反应到体表上来。所以,想要弄清楚身体得的什么疾病,就必须要掌握经络的走向和经络穴位的基本知识,这样才能达到自我保健、防病治病之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