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中的“别枝”“惊鹊”

2020-01-13 09:48梁霞
语文教学之友 2020年1期
关键词:辛弃疾

摘要:辛弃疾在《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中写道:“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其中“别枝”“惊鹊”令人费解。“别枝”一词应解释为“另一枝”。对“惊鹊”一词深入分析,得出词人夜行到来,才是乌鹊惊飞的根本原因。

关键词:辛弃疾;别枝;惊鹊

辛弃疾是我国南宋初年著名的爱国词人,他开创了词风豪放悲壮的辛派,在南宋词坛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收录了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一词。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十一月,辛弃疾新任两浙西路提点刑狱公事,次月台官王蔺弹劾他“奸贪凶暴”,在湖南安抚使任上残害田里,辛弃疾因而被罢官。此后的十年,辛弃疾一直闲居于江西上饶带湖居所。据邓广铭先生《稼轩词编年笺注》所考,辛弃疾闲居带湖时期一共创作了228首词,这首《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就是其中之一。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首句写道:“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其中“别枝”“惊鹊”都令研究者费解,出现许多不同观点。由于对这两个词释义不同,也造成对这首词理解上的差异,给教学带来一定的困惑。教学这首词时,就有学生质疑:“‘别枝到底是‘别的树枝还是‘离开树枝?‘惊鹊中的鹊鸟为什么会惊飞呢?”诸多问题令师生百思不得其解。现将古往今来的学者对其作出的解释疏理如下。

先看“别枝”一词,总的来看,学者对其解释大致分为三种:

第一,意为别的、另外的树枝。俞平伯先生在《唐宋词选释》里于“别枝”一词的注释引用了曹操、方干和苏轼的诗句,并认为“别枝”意为另一枝。他说道:“词意谓鹊因月明,惊飞不定,从这一枝跳到那一枝。”人教版教材中文下注释采用的就是这种说法,将“别枝”释为“另一个树枝”。

第二,意为离开树枝。朱光潜先生在《谈白居易和辛弃疾的词四首》一文里指出“别枝”中的“别”是动词,“就是说月亮落了,离别了树枝,把枝上的乌鹊惊动起来。”朱光潜先生认为乌鹊对光线很敏感,所以月落时的光线变化使它们乱飞乱叫,并认为此句与张继《枫桥夜泊》中“月落乌啼”的意思相同,但因为暗示了鹊对树枝和明月的依依不舍之情而更加生动有味。

第三,意为挑拣树枝。最先持此观点的是施蛰存先生,他在《赋笔写景 闲适恬淡——说〈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一文中说“别枝”是来源于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句,并引苏轼的“月明惊鹊未安枝”(《次韵蒋颖叔》)为佐证,认为“别”字从汉魏至唐宋都有拣选之意,因此“别枝”应该解释为“拣选(可以栖止的)树枝”,而“明月别枝惊鹊”这句的意思是“明月惊骇了正在拣枝不定的乌鹊”。

20世纪提出的关于“别枝”的三种看法对研究辛词的学者影响极大。那么“别枝”究竟是何义呢?首先,从字义上看,在北宋时的官修韵书《广韵》里,对“别”字的解释是“异也,离也,解也”。从这里可以看出,“别”字在宋代有三种意思:一是用作形容词,意为另外的、其他的;二是用作动词,意为分离、离别、送别;三是用作动词,意为分解。也就是说,“别”字在当时有另外之义,也有离别、离开之义。

其次,从词谱上看,清代万树所编的《词律》中记载“西江月”词牌为双调,有50字、51字和56字之别,而词谱中列举了苏轼、吴文英等人的名作,这些同为“西江月”词牌的作品上下阕的前两句都采用了对偶手法。辛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上阕的前两句“明月别枝驚鹊,清风半夜鸣蝉”也应该是采用了对偶,两两相对。词中后句 “清风半夜鸣蝉”描写了三个意象,而且用的都是名词性词汇,依据对偶规则,那么其前句“明月别枝惊鹊”也应该相同。从这点来看,“别枝”应是一个名词性词汇,是偏正词组,其中“枝”是中心词,而“别”则起修饰中心语的作用,因此“别”在这里只能是《广韵》中所说的“另外”之义。

辛弃疾的这首词中还有一个令人费解的词,那就是“惊鹊”。综观前文列举的三种观点,不管对“别枝”持何种理解,关于“惊鹊”人们大都认为使乌鹊惊飞不定的是升起的明月。但是,明月升起的过程是非常缓慢的,其所带来的光线的变化也同样缓慢。再者明月升起时并无声音,这对生活在大自然中已经习惯了月升月落的乌鹊来说并无多大影响,因此乌鹊不会因为明月而惊飞。那乌鹊因何而惊?我们就要从词中去寻找答案了。辛弃疾的这首词题目中的“黄沙”指的是江西上饶县西南的一座山岭,高约十五丈,地势高峻,岭上山石突兀,林密草盛。辛弃疾在带湖营造新居时,曾在岭上建了一座读书堂,在带湖闲居的十年中,他经常到此游览。在《辛弃疾集》中存有多首与黄沙岭有关的作品,除这首《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之外,还有《浣溪沙·黄沙岭》《鹧鸪天·黄沙道中即事》等。就《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首词而言,题目中有“夜行”二字,写的是夏季夜晚词人行于黄沙岭古道上看到的景色。夜半时分,清风徐徐,山野间因蝉声而更显寂静,乌鹊栖息在高高的树枝上。之后,词人夜行到来,寂静的环境中有了人发出的声响,这才是乌鹊惊飞的根本原因。

“别枝”“惊鹊”这两个词的意思辨清了,这句词所描写的画面也就十分清楚了。它讲的是夜半时分,明月当空,清风徐来,词人借着月光走在黄沙岭的道路上,听到四下里蝉的低鸣,看到被人声惊飞的乌鹊在空中盘旋了一阵,之后便落到另外的树枝上去了。总之,这句词连用6个意象,从听觉和视觉两个角度描写了夏夜山间的景色,凸显了环境的寂静,词人流露出对半夜“清风”“明月”下景色的悠然神往。如此认识,词的意境与情感就容易理解了,对全词的解释会更加深刻。

参考文献:

[1]俞平伯.唐宋词选释[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2]朱光潜.朱光潜全集[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3.

[3]施蛰存.施蛰存全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4]杨忠.辛弃疾词选译[M].南京:凤凰出版社,2017.

[5]罗大同.实用语文教学词典[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1989.

[6]黄立振.800种古典文学著作介绍续编[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7.

作者简介:梁霞(1977—),女,山东省德州市第五中学一级教师,主研方向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猜你喜欢
辛弃疾
辛弃疾的抗金岁月
辛弃疾“打土豪”
辛弃疾是一名剑客
辛弃疾:剽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
辛弃疾也是“及时雨”
辛弃疾作词限酒
义斩义端
大材小用
文武双全的辛弃疾
辛弃疾:做不成英雄,只好当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