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军平,陈竞纬,孙 刚,沈夕坤,浦明之,牛广豪
(1.苏州大学,江苏 苏州 215006;2.苏州大学附属传染病医院/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江苏 苏州 215131;3.江苏省苏州市中医医院,江苏 苏州 215003)
中医适宜技术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推广应用,是国家发展中医药,强化基层中医能力的重要举措,也是贯彻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要求[1]。苏州市中医医院经过十余年的临床应用和研究,适宜技术“冬病夏治”穴位贴敷防治慢性呼吸道疾病的疗法日趋成熟,本课题组现已在苏州市3个基层医疗卫生单位进行推广。现就该适宜技术的推广和实践,浅谈几点思考。
中医适宜技术指医疗卫生行业在长期的历史实践中探索创新、总结积累的“简单、方便、有效、廉价、安全”的诊疗技术方法,其以人民群众的卫生服务需求为基础,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水平[2]。目前我国卫生资源大部分集中于大型医院,而基层卫生资源投入相对不足的情况下,通过中医适宜技术投入和推广,可以优化卫生资源配置,从而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2-3]。中医适宜技术在基层医疗机构的推广,能充分发挥其在治未病中的主导作用,在疾病康复中的核心作用,同时符合“健康中国”建设的需要,并将在造福人民群众的同时促进中医药的现代化发展[4]。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在我国的发病率居高不下,其反复发作和加重,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且病程长,需长期用药、随访和管理[5]。实践证实,通过实施以健康教育、预防保健为核心的“不治已病治未病”措施,可减少近七成慢性病,还可防止过度医疗,避免医药资源浪费[6-7]。“冬病夏治”穴位贴敷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不治已病治未病”思想,发挥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的作用[8-9]。本课题组通过对苏州吴门医派冬病夏治防治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验方的继承和发扬,总结十余年的临床经验,同时结合苏州地域特点和个体差异等,优化验方,辨证施治,逐渐形成了具有吴门中医特色的冬病夏治穴位贴敷适宜技术[10-11]。同时在各级科研基金的资助下完成了多个课题,验证了其有效性和安全性[12-15]。
随着广大人民群众对冬病夏治认识的提升,该适宜技术的需求也在日益增长。例如,该适宜技术2007年在苏州市中医医院的应用人数为744人次,至2015年达17 400人次,8年间增长了20余倍,造成了三级甲等医院诊疗能力不能满足患者日益增长的需求的情况。社区卫生服务具有贴近百姓及方便、经济等优点,在慢性疾病的防控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16],在基层社区医院推广适宜技术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显得十分必要和紧迫。
本课题组根据原成熟的“冬病夏治防治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诊疗技术,结合苏州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实际情况,进一步转化成能在基层推广应用的适宜技术及其社区管理模式和具体内容,并规范推广流程。通过组织中医医院专家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授课和坐诊等方式,定期对社区医生进行专业知识指导和技术培训,培训人员互通微信、电话、邮箱等,确保能及时沟通交流。培训后对社区开展此项适宜技术的全科医师进行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进一步反馈,确保基层社区医院的医师能熟练掌握此适宜技术。
在每年的6月上旬,由苏州市中医医院牵头进行本年度的冬病夏治策划会议,具体商讨开诊时间、核准定价、场地、诊室布置、临床科室、人员安排、宣传、岗前培训等,并制定就诊流程、指示牌、水疱处理流程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平时做好患者的登记并初步建档。7月中旬,每年的冬病夏治开展前,通过开展义诊、讲座等形式及多种媒体介绍,向社区居民宣传此项适宜技术。在技术应用过程中,苏州市中医医院医师定期下基层指导,保持电话畅通,随时接受基层医师的咨询。在社区医疗机构推广应用后,课题组对社区接受此适宜技术的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反思推广应用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改善措施。
社区患者对适宜技术应用的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对该适宜技术的认识和医疗服务方面,96.74%的患者认为实施穴位贴敷的医生技术熟练,93.06%的患者今后仍希望接受此技术,22.05%的患者对此适宜技术不是很了解;有效性和安全性方面,64.5%的患者认为该适宜技术有明确的效果,85.31%的患者对适宜技术的治疗效果满意,88.58%的患者认为该适宜技术安全、方便,35.92%的患者感觉轻微的不适;费用方面,55.51%的患者认为该适宜技术的收费水平正常,38.78%的患者认为收费较低,总体收费满意度达85.31%。
通过本课题组对此适宜技术的推广,越来越多的患者到社区接受“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疗法治疗,社区医院的就诊人次也逐年上升,仅黄桥卫生服务中心2018年的诊疗人次与2017年相比就增长了60.7%。同时苏州市中医医院该项目的诊疗人次从2015年到2017年逐年稍有下降,也反映出此适宜技术的推广能减轻大型三级甲等医院的诊疗负担和压力。
推广的满意度调查表明,该中医适宜技术的推广有很高的技术满意率,深受患者的认同与信赖,但推广过程中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和不足。如部分患者在进行穴位贴敷后略感不适,少数甚至出现皮肤过度反应现象,表现为轻者局部皮肤出现潮红、奇痒;重者出现水疱,甚至水疱破裂,浆液渗出,疼痛难忍;极少数患者水疱体积巨大,或水疱中有脓性分泌物,或出现皮肤破溃、露出皮下组织、出血等严重不良反应。
鉴于此,在今后的临床推广应用时,需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加强对注意事项的告知工作。还需控制药材的加工、炮制和贮存条件,如增加芥子、甘遂的炒制时间或减少其配伍比例,以减轻对皮肤的刺激程度。同时着重加强对不良反应处理的培训,在不良反应发生时,应对患者做好相关的健康宣教和心理疏导,采取护理干预或对症治疗,必要时及时转诊至苏州市中医医院进一步治疗。
本课题组围绕苏州市中医医院和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协作,采取中医医院负责培训适宜技术、指导贴敷工作和严重不良反应的救治,社区医院负责宣传、动员、诊疗与跟踪的方式,意在尝试建立具备本地区特色的规范的中医适宜技术的推广模式。
本适宜技术的推广应用,可方便患者就诊,减少患者的支出,让更多的患者获益,提升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提高社区医师的诊疗水平,培养基层中医人才,取得良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也为该适宜技术在基层医疗机构更广泛的推广奠定了良好基础。同时,此模式的建立与实践,符合“健康中国”的发展理念,推动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落实了中医适宜技术进社区的任务,也为政府部门决策提供了更多、更直接的实践依据,对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医改成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