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夏怡(上海市松江区环境监测站,上海 201613)
自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式拓展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各地区政府纷纷提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环境监管体制”的战略方针。环境监管的思路与时俱进,从“先污染,后治理”的被动监管、事后补救,探索到“源头防治、过程监管、末端监控”,环境监管贯穿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管理,可以有效的、有针对性的防范控制。在此背景下,建立一套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做到掌握环境质量状况及变化趋势,说清污染物排放情况,对突发环境事件和潜在的环境风险进行有效预警与响应,完善公共服务型环境监测,改善并提高环境质量状况,是新时期环保工作的必然选择和根本要求。
环境监测预警体系旨在服务环境保护工作大局,组织对环境进行监测活动,建立一整套先进的、完整的、符合国情的环境监测法规制度、业务管理、基础能力、技术标准和人才保障的综合体系,全方位建立环境监测预警体系。
环境空气监测预警体系主要针对环境空气中重点几个因子的监测预警,本区已建成多个环境空气自动监测子站、空气小站在线监测系统、扬尘在线监测系统,实现对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一氧化碳、臭氧、细颗粒物、建筑工地扬尘浓度的自动监测,在全区内规范布点,24小时不间断监测,科学利用各参数数据[1]。自动监测系统辅以人工监测,实现空气质量感知更全面,传输更快捷,公众感受度更贴近。
水环境监测预警体系主要针对地表水环境的监测预警,本区已建成多种类型地表水自动监测系统,以岸边站、浮标站的形式对河流水质进行实时监控,站点选址遍布全区,重点监测项目安装在线监测设备,24小时不间断监测并实时传输至后台数据库,实现河流水质水量同步连续监测。自动监测数据结合常规地表水手工监测数据,可以全面、客观、真实、系统地反映我区水环境现状及动态变化规律。
环境噪声监测预警体系主要针对区域噪声、功能区噪声、道路交通噪声的监测预警,本区在建噪声环境在线监测系统,布点情况与人工监测点位一致,全天候监测并实时传输。目前环境噪声监测以自动监测为辅,人工监测为主,定期监测声环境质量,反映其整体水平和噪声污染的变化趋势。
污染源监测预警体系主要针对本区内污染物排放的监测预警,本区内7家污水处理厂均按要求安装进出口自动监测设备,定期现场检查及仪器考核。国控、重点污染源企业有序开展pH、氨氮、总氮等常规因子及特定重金属因子水质在线监测,氮氧化物、非甲烷总烃等管道排气在线监测,陆续推广至一般排污企业。实时传输数据,通过分析在线监测数据、在线比对监测数据和手工监测数据,实现监控污染源企业,掌握企业的排污状况[2],为推进我区污染物总量控制和节能减排,预防突发环境污染事件提供重要手段。
目前我区实现的各个监测预警系统,由多个仪器供应商和集成商建设,建设的时间不同,技术水平不同,标准不统一。该问题在污染源监测预警体系中尤为突出,不同供应商提供的仪器不同、运维服务有参差,导致在线设备人为干扰增大,故障排除效能降低。单从数据了解企业生产过程中有异常排污情况,变得比较困难。
监测预警系统较多围绕于环境空气、水环境、环境噪声、污染源的常规监测,特异性因子异常的敏感性差,无法体现预警功能。土壤环境监测预警系统较为薄弱,主要负责协调土壤的采样工作,对农村土壤的监测以常规项目(土壤pH、隔、汞、砷、铅等)为主,无法排摸本区土壤特别是基本农田中的有机污染物特征性因子,形成监测预警系统的真空地带。
各个监测预警系统主要运行方式为:对监测对象开展特定因子监测,数据回传审核,发现异常数据再倒查原因,数据实时采集可以更早的发现异常,将污染事故发现的端口前移。但自动监测数据比较分散,无法形成水、气统一的数据视图和综合分析图表,无法快速、便捷地为污染事件提供应急方案的数据支撑。
考核端口前移,为方便管理及数据采集的统一性,对低稳定性监测设备建立负面清单,新建、扩改建系统时,可规避高故障率、低数据传输率、联网困难等硬件问题。对各类监测系统的运维商开展定期考核,督导工作人员持证上岗并持续培训,规范仪器操作流程,减少仪器重复故障率。实行打分制,提高供应商、运维商的服务意识,保障数据真、准、全。
建立第三方监测管理机制。对接精细化、网格化城市管理的要求,监测领域全域化,监测范围全覆盖,监测因子再增加,引入第三方监测机制是大势所趋。要严把准入门槛,资质能力为先,不定期开展三方比对监测,随机开展监测全过程跟踪检查,采取月度考核、季度评定相结合的方式,严格管理第三方监测质量。
转变观念,常规监测向特异性因子监测转型。为加大土壤污染防治力度,深入开展土壤环境监测工作,开展生态村、基本农田的土壤环境质量摸排工作,环境监测人员要紧跟政策需求,增加自身专业业务知识,着力研究特异性因子的监测工作,如:土壤中有机污染物。探索土壤环境在线监测可行性方案,推进监测预警系统全域化建设,更准确预测预判潜在的环境风险。
继续推进应急队伍建设,提升综合监测能力。根据我区内环境污染特点和潜在环境风险类型,有针对性的强化应急监测能力,制定相应的应急监测预案。不定期开展应急监测人员培训,必须熟悉操作仪器,准确定位采样点,按要求采集样品。加强应急演练,提高应急监测人员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处理能力。
整合各类监测数据,建立一个管理规范、业务全面、工具丰富、业务协同、安全性高的环境监测综合平台。水、气、声、土、固废、辐射等全域化环境监测数据之间,搭建桥梁,打通壁垒,借助GIS 技术将所有数据汇集并重新整合,运用可视化展示分析各类环保数据,采用多样的可视化样式,如:图表、动画、视频、图文结合,简介直观地了解环境质量及污染源的现状、变化和趋势。
建立环境监测综合平台,完善监测预警系统。对环境监测结果设置常规值、警戒值、超标值,提供灵活多样的报警模式,如:短信、邮件。用不同的颜色在GIS 地图上标注相应点位,如:绿色点位代表常规值,黄色点位代表警戒值,红色点位代表超标值[3]。按片区统计小网格的环境监测质量,用不同的颜色在GIS 地图上标注小网格,提前预警环境状况,采取措施控制污染程度,为环境决策及区域环境管理提供支撑,促使环境监管工作更加严密,促成环境服务能力明显增强。
综上所述,松江区还将继续完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保障监测数据准确性;持续优化区域自动监测网格和人工监测网格划分,逐步形成全领域、全区域、全覆盖;提高监测人员业务水平,增加特异性因子监测;着力建成环境监测综合平台,发挥预报预警功能,有效预防和减少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最大程度地保障公众健康和人民群众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