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中习(河北省大名县农业农村局)
产蛋高峰期是产蛋率维持在90%以上的时间,是蛋鸡产蛋性能的重要体现。产蛋高峰期越长鸡群生产性能越好,养殖效益越好,那么影响蛋鸡产蛋高峰期的因素及其对策又有哪些呢?
1.品种因素。不同品种蛋鸡因开产体重不同,产蛋高峰期的长短也不同,一般开产体重大的鸡群高峰期长,开产体重大的鸡因胸廓和消化系统发达而日采食量大,进而产蛋高峰期时间长。
2.种蛋因素。重量和质量均符合相应品种要求的种蛋孵出的雏鸡体重均匀且健康,这些雏鸡在同样好的饲养管理条件下发育整齐,因其能够几乎同时开产而迅速进入高峰期,进而高峰期较长。
3.营养因素。无论是育雏期、育成期还是高峰期,蛋鸡均需要相应结构和营养的饲料做基础,相应结构和营养的好饲料是鸡群健康整齐生长发育和生产的前提,只有这样的鸡群才能维持较长的高峰期。
4.光照因素。科学光照是蛋鸡健康生长发育和生产的重要因素,光照太强或时间太长鸡群容易出现强烈应激、产蛋疲劳症、性早熟等情况。
5.疾病因素。普通病、寄生虫病、传染病均可给相应鸡群的生长、发育和生产带来一定的危害,有的疫病甚至使鸡群终身没有产蛋高峰期,如育成期发生鸡传染性支气管炎且持续较长时间,会导致蛋鸡无产蛋高峰期。
6.药物因素。药物毒副作用对蛋鸡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产蛋性能上,尤其是抗病毒西药,高峰期蛋鸡服用利巴韦林、病毒灵、金刚烷胺等药物后产蛋率很快就会下降,而且很难回升复原,甚至终身不回升。
7.环境因素。环境是蛋鸡赖以生存和生产的外在因素,环境中有害气体、噪音、高温和寒冷等均影响鸡群生长和发育。
1.选好雏鸡。育雏前根据市场需求、饲料资源、气候条件、技术优势等因素,选择适合在当地饲养的且高峰期较长的蛋鸡品种。然后从有种鸡的孵化场引进个体健康、群体整齐的雏鸡。
2.选蛋孵化。自繁自养时选240~390日龄种鸡生产的种蛋进行孵化,并搞好种蛋孵化前的消毒和孵化中的管理工作,雏鸡孵出后需经严格挑选并淘汰弱雏,必要时还需进行科学分群。
3.科学营养。不同日龄或阶段蛋鸡所需要的饲料营养不一定相同,饲养过程中要根据相应蛋鸡的生理需求为其提供优质饲料及清洁充足饮水,不能用变质、发霉或过期受污染的饲料饲喂。
4.开产管理。开产(产蛋率5%~10%)前2周开始逐步更换饲料、免疫注射相应疫苗和喂服驱虫药,并在产蛋率10%时开始均匀增加光照(每周2~3小时),光照增加到16.5小时/天恒定下来,以减少高峰期应激。
更换饲料时为防止饲料源性腹泻、应激反应和采食减少,应逐渐更换。免疫注射疫苗时疫苗种类、质量、用量以及接种途径和技术人员的操作技术均应符合要求。
5.规范用药。为减少或避免蛋鸡进入产蛋高峰期后使用兽药治疗疫病,应在搞好相应疫苗免疫的基础上,定期饲喂适量补气补血药、鱼肝油及其他维生素,不饲喂西药及异味大、刺激胃的中药。
6.搞好管理。饲养期间严禁无关人员和车辆进入鸡场,进场人员必须遵守相应的管理及消毒制度,工作人员必须遵纪守法、服从管理、技术熟练以及操作技术和技能符合相应岗位规范要求。要时刻保证场内物品存放规整、地面清洁、设施设备齐全且功能正常,场内不散养其他动物,同时禁止场外动物(包括鸟类)进入,对清除的废弃物及废水、废液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
鸡舍每天应通风换气3小时以上,低温天气可选在环境温度较高的时间通风,必要时可在通风前将鸡舍内温度提升2~3℃。通风时风速应由慢到快逐渐提速以减少应激带来更强应激。
7.温度调整。高温天气应通过遮阳防辐射、蒸发制冷、空调降温、降低密度等措施降温;寒冷天气应通过保暖(必要时增温)防止鸡群受寒。总之,通过采取措施将高峰期鸡舍内温度控制在18~25℃。
8.夜间补饲。为满足蛋鸡生长发育和生产的饲料营养需要以及缩短相应鸡群的空腹期,应在夜间和高温季节每天凌晨1~2点开灯补饲,补饲时并注意补充充足的清洁饮用水。
9.及时治疗。饲养过程中勤观察、多留意鸡群中个体的精神、采食状态和产蛋状况,发现有疾病症状的及时拣出并隔离治疗。发现连续几天停产的蛋鸡拣出单独饲养并观察,停产及无治疗价值的蛋鸡要及时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