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养蜂科学研究所,吉林 132108
在我国东北地区,冬季气温寒冷,蜂群停止巢外活动,需要经历很长的一段越冬期,如果蜂群越冬异常或者失败,不仅会给养蜂者造成直接的经济损失,而且会影响下一年的养蜂发展和生产。因此,保障蜂群安全越冬一直是东北养蜂的一项重要工作。
影响东北地区蜂群越冬的因素较多,造成越冬异常的常见原因如下:
在东北地区,蜂群多数选在室内越冬。蜂群过早入窖,在室内容易出现伤热,巢温过高,蜂群不能安静结团,过多活动,过多消耗越冬饲料,损害越冬工蜂的体质。蜂群过晚入窖,温度过低,蜂团外层工蜂受冻死亡(俗称“扒皮”),影响蜂群越冬效果。蜂群入窖应当在外界气温基本稳定,白天中午最高气温下降到0℃以下,夜间最低气温下降到-15℃以下,选择一个较冷的天气将蜂群搬进越冬室。
蜂箱在搬运过程中应避免过度振动,轻搬轻放,保持箱体平衡,如果搬运过程动作过大,会移动蜂脾位置,蜂团振动散团,造成越冬异常。
蜜蜂越冬会形成蜂团,越冬蜂群需要安静、稳定的环境。蜂群越冬场所应保持适宜的温湿度,越冬场所温湿度条件不适宜蜂群越冬或温湿度不稳定,并且波动大,都会影响蜂群越冬。如果越冬室温度过高,越冬蜂团会散开,饲料消耗过快,越冬后期出现饲料不足,饿死蜂群;如果越冬室温度过低,不仅会使蜂群过多消耗饲料,消耗体质,还会造成越冬蜂团无法移动位置,取食不到其他位置的饲料,受饥饿而死。蜂群越冬环境最适温度在-2~2℃之间,湿度60%~70%之间。另外,蜂群越冬场所若靠近马路、工厂等嘈杂的环境,容易引起蜂群躁动,消耗饲料过多,影响蜂群越冬效果。
蜂群越冬需要充足优质的饲料,越冬饲料应使用不易结晶的成熟蜂蜜或纯净的白砂糖,如越冬饲料中含有甘露蜜、发酵蜜、含有铁锈等有害物质的蜜、带有病原物的蜜等,都会造成蜂群越冬异常。另外,饲喂越冬饲料时,蜜脾封盖率不高,大部分蜜脾没有封盖,这样的饲料在越冬期间容易吸潮发酵,蜜蜂食用后容易造成下痢或死亡,导致越冬失败。
在东北地区蜂群越冬前的蜂螨防治过程中,通常都会采用化学杀螨药剂,例如双甲脒、升华硫、螨扑等,如果使用过量或者操作不当,容易造成化学药剂残留在越冬饲料中,引起越冬蜂中毒,从而影响蜂群越冬效果。在使用化学药剂治螨时,应选择在工蜂能出巢飞翔的晴暖天气进行,若天气寒冷或阴雨天气,工蜂无法出巢飞翔,容易造成药剂残留过多,伤害蜂群。
椴树为东北地区的主要蜜源,6月末至7月初左右开花,蜂群在经过大流蜜期之后,由于大量的采集工作,工蜂的数量会急剧下降,蜂群会进入衰退期。因此应适当紧脾缩巢,补充饲料,加强繁殖,让蜂群尽快恢复强壮,为8月中旬开始繁殖越冬适龄蜂打好基础。越冬适龄蜂应为新出房的幼蜂,体质强壮并且未经过大量劳动,如果有的蜂群群势小,无法独立越冬,应及时合并或补强,以达到越冬标准。
在最后一个蜜源终止,繁殖越冬蜂的工作已经结束之后,这时蜂王再继续产卵也无法发育成适龄的越冬蜂了,但大多数蜂群中的蜂王仍然不能自然地停止产卵,致使蜂群不能很快地结束哺育幼虫的工作。蜂群进行这种无益的哺育活动弊多利少,其一,越冬蜂被迫参加了哺育幼虫的工作,体力受到消耗,缩短了寿命,导致越冬蜂衰老死亡,群势削弱,降低越冬蜂质量;其二,蜂群进行这种对群体没有增强作用的繁殖,必然要消耗饲料,导致越冬后期饲料不足。因此,在繁殖完越冬蜂后应限王产卵,并抽出蜂群内的子脾和花粉脾,适时放王。
蜂群越冬应保持合理的蜂脾关系。室内越冬的蜂群,要蜂脾相称或者蜂略多于脾,切忌蜂脾相差过于悬殊。群内脾多了,蜜蜂结团不集中或者巢内有“闲脾”,不利于蜂群保温;蜂过多于脾,造成蜂团热量大,加快饲料消耗。室外越冬的蜂群要蜂多于脾,以适应外界气候变化。
蜂螨是养蜂生产中的重要寄生性害虫,不仅可使蜂寿命缩短,采集力下降,而且常使幼蜂肢体发育不全,导致死亡。在东北地区过去主要是大蜂螨危害,近些年由于转地放蜂和蜂群买卖等原因,小蜂螨逐渐在东北地区流行,危害严重。椴树蜜期过后,繁殖越冬蜂之前,应集中治螨,将螨害降至最低,保证越冬蜂体质健壮。
蜜蜂病害种类较多,包括病毒病、细菌病、真菌病等。蜂群越冬需要经历整个冬天,工蜂在巢内无法飞翔排泄,如果蜂群感染疾病,会损害蜜蜂体质,导致死亡,致使越冬失败。对于蜜蜂病害,应尽早发现尽早治疗,防止造成过大的损失。防范病害应做到以下几点:(1)不接触患病蜂场;(2)发现病群及时隔离处理;(3)不喂来源不明的饲料;(4)蜂场远离污染源。
蜜蜂在越冬过程中不仅受病虫害的影响,鼠、熊等敌害也有可能危害越冬蜂群,因此,对于蜜蜂敌害应同样引起重视并加以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