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文峰(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化学工程学院,山东 东营 257061)
我国土地污染问题愈发明显,对食品安全、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愈发突出,全国范围内实行了很多污染场的修复工作,这对环境质量的提升和人们身体健康都有明显的好处。国家也非常重视场地的监管以及场地的修复工作[1]。产生了一些有关政策和行动计划,但是目前标准体系和有关法规没有形成一个体系,存在的问题有很多,包含场地遗留、修复、调查、再开发、流转等问题。污染场地的监管法规存在缺失,场地的污染和防治工作都很难顺利进行。
杭州、北京等地区先后出现了很多起污染场地修复的二次污染事件,目前公众对污染事件的关注程度很高,带来的影响也不容忽视。这些事件对污染场地的修复行业稳定发展敲响了警钟,在进行污染场地的修复工作时,要重视修复工程自身对环境、健康、生态等因素的影响作用[2]。国家已经出台了污染场地的细则和工作指南,指出污染场地的修复、调查、验收等工作需要按照有关规程进行。
目前我国很多地区的土壤受污染严重,土壤的污染类型比较复杂,基本特点是新老污染物并存、有机污染物和无机污染物同时存在的局面,场地的修复工作非常复杂。污染场地的修复具有时间长、投资量大、处置过程复杂等特点,在这个过程中很容易有二次污染。
一些修复单位为了满足工期和修复目标等要求,在污染场地中进行的修复工作处置方法不当,没有重视现场污染物的处置,导致产生二次污染。这些修复过程对周围的水环境、大气环境带来了二次污染,影响了周围居民的日常生活和身体健康,存在安全隐患。问题业主企业、环境监理单位、修复单位以及环境主管部门需要齐心协力,高度重视污染场地的修复工程,防止出现二次污染[3]。
污染场地的修复工作在施工时废水通常来自于生活的污染物冲洗废水、基坑积水、地表径流污水、修复药剂水等,很容易影响到场地内的地下水和地表水。污染源不同,需要采取不一样的措施。
(1)修复施工现场产生的污水,需要建立简易的污水收集池,利用场地内的设施进行暂时存放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化工单位在搬迁的过程中场地经常会遗留设施、建筑物等,产生很大基坑,修复工作开展时,需要检测基坑积水的水质情况。
(2)异位修复工程在实际实施中修复土壤经常会产生基坑积水,来源于地表汇集、地下水渗流,将废水暂时存储起来。环境的监理单位和修复单位需要明确废水的来源,采取有效措施快速处理基坑内的废水,防止废水的停留时间过长,下渗后污染下面的土壤层和地下水。
(3)污染场地的修复中需要冲洗场地的地表、修复设备、运输车辆,减少扬尘的产生,保证运输车辆不将扬尘带到场外。在冲洗废水的过程中经常会含有污染物质,需要进行统一处理,不能直接向外排放。
(4)污染场地的修复工作现场降雨需要将场内的污染物质随着雨水流向通道中,如果不能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污染源将会导致更大面积的地表水污染,还有可能造成地下水污染。修复单位需要从防止污染的角度考虑问题,在修复现场建立雨水收集池和排导水沟,定期检查水质情况,污染水体需要进行处理后达标才能排放。
(5)污染场地的修复现场经常会存储高浓度的药剂,重金属污染修复中会使用EDTA药剂,EDDS药剂等,有机污染场地进行氧化修复中需要使用双氧水等氧化剂,通常情况下修复药剂的使用量都十分惊人,药剂在运输过程、存储、使用中存在安全隐患。修复单位需要严密监视药剂存储情况,防止流失,避免对修复场地产生二次污染。
污染场地的修复工作大气污染主要根据污染物的性质和修复技术的差异而存在明显区别。污染场地的污染类型包含有机物污染、重金属污染和其他类别的污染。重金属污染场地修复工作中,重金属污染土壤没有有机物挥发的问题,在修复中需要重视大气污染防治中施工现场的扬尘污染问题。扬尘主要是重金属污染土壤中的扬尘,这些扬尘很容易被现场的施工工人和周边居民吸入体内,从呼吸道而进入身体内,对人们的身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修复单位需要重视污染土壤的开挖、土壤堆放、物料运输等施工方法,控制车辆行驶速度、路面洒水、土堆覆盖等方法,降低扬尘产生的概率。有机物场地不仅有扬尘,同时还有挥发和半挥发的物质这样会导致大气污染,环境风险很高。有机物污染场地的修复虽然会达标,但是气味仍然比较明显,令人的感觉很不舒服,要喷洒气味抑制剂,清理土壤中的气味可以解决气味严重的问题。在有机污染物场地修复中需要使用芬顿药剂,药剂中含有双氧水和亚铁离子,药剂可以明显去除有机污染物,需要很多芬顿药剂,在投放药剂时,双氧水蒸发时会有强烈的刺激气味,氧化反应也会加快土壤中有机物的挥发,现场大气的有机物含量会升高,是大气二次污染的重要来源。修复单位在施工现场需要加强药剂的管理,防止出现二次污染。
固体废弃物主要来自生活垃圾、建筑垃圾、浓度较高的残土,场地内污水处理也会产生污泥,浓度较高的残土中含有很高浓度的有机污染物和无机污染物,污染场地修复中主要修复这些物质。修复之前需要将运输车辆等有关设备驶出场地,防止污染的土壤被带出,收集修复工地中散落的污染土壤,需要进行集中处理。申报危险废物时需要有处理资质的企业进行有关处理工作。遗留场地搬迁时,场地经过多次搬迁后,很多时候不了解使用情况,经常出现偷设暗管,突然填埋不明固体废弃物的情况。场地中的调查中遇到了很多类似情况,这样严重降低修复工作的进度,同时也容易产生二次污染,有的是污染土壤、有的是污染水和大气。环境监测单位和修复单位遇到这种情况时需要做好应急响应工作,第一时间和业主进行沟通,明确管道的具体位置,确定不明物质的含量,保证后续工作顺利进行。
污染场地的修复工程常用机械有修复设备、运输设备,这些设备会产生很多噪声。需要考虑到噪声源和环境敏感受体之间的距离,做好防噪声的准备。修复工作开始时,修复单位需要积极的改进施工技术,减少噪声的产生量,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优先选取噪声低的施工机械,控制高噪声施工机械的数量,降低声源的叠加,降低施工噪声对环境的影响。最后是可以在施工现场使用强噪声机械安装的隔音装置,降低强噪音扩散。
污染场地的修复工作正在快速发展之中,但是很多法律和法规没有得到全面覆盖。针对污染场地的二次污染问题,根据实际工作做出以下建议。
需要落实污染场地有关法律和法规,及时发布修复环境以及监理技术的有关文件,优化设计工作,包含污染场地的法律体系、技术支持、实施流程、资金保障、组织架构等,保障污染场地的有关工作可以有据可依。
污染场地的修复工作同时需要我国环境管理制度的进一步飞跃和提升,环境监理工作通常是建设项目向污染修复项目工程的细化和发展。环境监理制度在不断的完善中,需要施工企业不断的积累经验,环境监理人员的地位也非常关键,在污染场地的修复工作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及时征求专家的建议和意见,不断完善环境监理工作的方案,防止遗漏关键环节,防止出现二次污染事件。
污染场地的修复工作包含修复施工单位、修复工程业主单位、工程监理单位、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环境监理单位等各个方面,基于法律法规等文件可以清晰各自的义务和权力,针对污染场地的修复工程技术特点,各个单位需要做好自己的分内工作。环境监理单位在修复工作开始时出现的二次污染问题需要第一时间和修复单位以及业主单位取得联系,核查妥善处理方案,如果情节严重就要上报环保部门。环保部门需要对修复工程进行监管,同时需要建立修复工程的进展情况,出现环境问题和二次污染事件出现时,尽快做好修复工作。
污染场地的修复工作的工作人员很多是非环境专业技术背景,修复实施工作开始过程中经常没有较好的环境保护意识,遇到环境污染问题不能妥善解决。要加强污染场地的一线工作人员专业技能培训工作,详细了解修复工程的技术问题,增强工作人员的环保意识和工作技能。污染场地修复的环境监测工作需要配备专业的环保人员,从环保角度全面考虑修复工作,从全局出发,出现问题时可以客观及时处置有关问题。
当前我国污染场地的修复资金主要来源是土地增值,买单人员多是房地产开发人员或者是政府人员,将会严格要求污染场地修复的预期。在这个条件下,很多修复单位都在抢工期,尽量缩短修复时间,在这个背景下经常会出现二次污染的问题。修复单位首先要严格要求自己的工作态度,时刻紧绷二次污染这根弦,防止出现重视工期,忽视防治等不良风气,将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环境质量安全放在第一位,切实将污染场地的防治工作做到位,形成一个修复效果高、专业素质强、环保意识好的良好口碑形象。
污染场地施工过程中需要加强环境保护工作,有关部门要足够重视二次污染的防治工作。目前在实际工作中还有很多问题出现,比如重视工期轻视防治、职责模糊等问题,需要全面研究污染场地的技术体系,不断的规范现场修复施工工作,防止二次污染现象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