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
【摘要】对医学〖HJ1.6mm〗高职院校实施课程思政的必要性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提出了医学高职院校课程思政体系构建的原则,包括契合性原则、渗透性原则和系统性原则。在此基础上,就医学高职院校课程思政体系的构建途径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体系 医学高职院校
课程思政是指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到各类专业课程之中,实现各类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有效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实效性的一种德育新模式。医学高职院校是培养医学专业人才的摇篮,其人才培养目标不仅是要求学生具备过硬的专业技术能力,同时还要具备高尚的医德以及良好的职业素养。传统的高职院校德育工作主要是以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为主,其它专业课程基本不涉及德育内容,这在很大程度上使得德育工作在高职院校的渗透面较为狭窄,教育平台即可以说是独立,也可以说是孤立,最终的德育成果总是不尽如人意。课程思政为医学高职院校德育工作开展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能够有效解决传统德育工作的“孤立”问题、“单兵作战”问题。本文基于高职德育工作实践,就医学高职院校课程思政体系的构建进行一些探讨,以期能够为相关研究提供一些参考与借鉴。
一、医学高职院校实施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医学高职院校是培养高素质技术型、技能型医学人才的专业院校,其医学特色决定了人才的培养不仅要重视专业技能的培养,同时良好的医德及职业素养也是其人才素质培养的核心内容之一,“立德树人”历来是医学专业教育中的核心命题。
在医学高职院校传统的教育模式中,德育工作主要是由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以及思政教师来完成的。专业、独立的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其作用与效率是毋庸置疑的,作为一种传统模式其有效性已经得到了时间的检验。但就医学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现状及成果来说,其存在的一些问题也是十分突出的,如思政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脱节、思政教育的实效性较差、学生对思政教育的认同度不高等。这些问题的存在,突显了传统思政教育模式存在的不足,单纯依靠思政课程教学来开展高职德育工作,显然难以适应新形势下高职德育工作的变化需求。
课程思政以“立德树人”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将思政教育融入到各类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改变了以往思政教育“单打独斗”的局面,“大思政”理念将学校思政教育上升到了全员、全程、全课育人的高度,将能够充分发挥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协同作用,助力思政教育渗透到高职教育更深层次、更大范围,提升高职德育的实效性、有效性。医学高职院校实施课程思政,本身便契合医学高职教育的特点。在医学高职大部分的专业课程教学中,或多或少都融入了职业道德教育与医德教育,只不过这部分教育往往出于教师朴素的育人观念,并没有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将其上升到应有的高度,这与教师所秉承的固有的本职教育观有着重要的关系。实施课程思政,将专业教师朴素的育人观念提升高度,对于解决医学专业课程育人规范性问题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此外,医学类课程结合专业特点融入思政,改变传统的灌输式医学教育为参与式、体验式和实践式的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模式,让学生在学习医学知识同时,体验医务工作者所具备的为患者服务守卫百姓健康的崇高医德,进一步提高医学生的医德与价值观等,将能够有效解决医学高职院校育人成效问题。
二、医学高职院校课程思政体系的构建原则
1.契合性原则
医学高职院校课程思政体系的构建,并不是简单的、生硬的在各类医学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而是要根据各医学专业课程的特点,结合思政教育的目標要求,实现二者的无缝对接,即谓课程思政的契合性原则。契合性原则是课程思政体系构建的首要原则,在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必然要兼顾到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之间的平衡性,不能为了课程思政而课程思政,而是要让课程思政真正发挥其功能与作用,让专业课程不仅成为知识传授的载体,也成为“立德树人”的阵地。
2.渗透性原则
医学高职院校课程思政体系的构建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将思政政治教育融入到各类专业课程教学中,实则是在构建一张以思政教育为核心的德育网络,且这张网的触角需要延伸、渗透到在校教育的方方面面,此即谓课程思政的渗透性原则。课程思政的渗透性原则,既指课程思政实施需要逐步渗透,避免强势介入导致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的彼此削弱,同时也指思政教育内容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要逐步渗透,不能喧宾夺主,生硬结合,否则极易形成学生的反感,难免事倍功半。
3.系统性原则
课程思政较之思政课程,看似差别不大,实质内涵却相去甚远。课程思政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渗透到了学校教育的所有课程教学中,将教育“立德树人”的宗旨发挥到了极致,是学校德育的系统性工程。课程思政涉及学校的所有学生、所有教师、所有课程,其实施必然需要遵循系统性原则,即在学校德育全局的高度,采用系统性的方法来构建课程思政体系,达到专业知识、技能教育与德育的完美融合。
三、医学高职院校课程思政体系的构建途径
医学高职院校课程思政体系的构建,是基于医学高职教育特色,以思想政治课程教育为主,其它专业课程思政教育为辅的一种新型德育体系。
1.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育为核心主渠道
课程思政是一种全员、全程、全课育人的“大思政”模式,但并不意味着其课程体系的构建便没有主次之分。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在课程思政体系中仍处于核心地位,依然是医学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引领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风向与潮流。
在课程思政体系下,医学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应更加注重医学元素的注入,如救死扶伤的医德医风、恪尽职守的职业素养等,不断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育内容,开发、建设具有医学教育特色的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在教学方法上应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尤其是要注重对互联网的利用,要顺应当代学生的学习行为与习惯,开发具有时代特征的思政微课、思政微博等思政宣传新途径、新方法,在教学实践中要积极探索使用案例式教学、探究式教学、体验式教学、互动式教学、专题式教学、分众式教学,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以医学专业课程教育为分渠道
在医学高职院校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需要将思政教育与医学专业课程内容紧密结合,在学生掌握医学专业知识的同时实现思政教育的导入,达到学生知识、技能学习与价值观同步培养的目标。
在临床医学类课程中导入思政教育,需要根据课程所讲内容结合临床医学史料,引导学生向医学科学家们学习,树立仁爱、奉献、自律等职业价值观,培养学生求真务实、勇于探索、不畏艰难的科学精神;应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真实突发疾病案例,开展应急处理职责教育,培养学生的职业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根据临床上发生过的具有代表性的医疗事故、医疗纠纷,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与安全风险意识,引导学生形成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与良好的职业操守等。
在护理类课程中导入思政教育,要注重结合护理专业特点,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与人文精神。在讲解查对制度时,强调严谨规范;讲解给药理论时,强调责任心;演示换药技术时,强调关注病人的感受;在训练病情观察时,强调严谨和细致。结合典型人物实例引发学生对自身责任的思考,树立运用护理技术为社会做贡献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与自觉,让学生在护理工作中弘扬中华民族的尊老、敬老、爱老、护老的传统美德。结合临终关怀,开展生命教育,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生命观,提升仁爱精神、人文关怀意识。结合实践教学,培养良好的沟通技巧和团队協作精神、不怕脏与不怕累的吃苦精神。
在公共卫生管理类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要强调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以及社会责任感;在医学技术类课程中导入思政教育,要结合专业课程,注重培养学生技术类工种所应具备的严谨的工作作风、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以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等。
在实践活动中融入思政教育,要坚持显性与隐性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应充分挖掘实践活动中所蕴藏的思政教育资源,将实践活动打造成思政教育的全新平台。每一个实践活动的策划,都应包括一个思政教育主题,显性教育是实践活动的应有之义,隐性教育则是思政教育的核心。如在护士节、医师节等节日中开展主题实践活动,融入思政教育之职业精神传承可谓是水到渠成;开展义诊、科普宣传等社会实践活动,融入的思政教育主题无疑是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自豪感。
四、结束语
医学高职院校实施课程思政,必须要建立完善的课程思政教育体系,这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简单的多搞几次思政教育实践活动或是多开设几门人文素质课就可以完成的,流于形式的课程思政不是真正的课程思政,只有在医学高职专业课程中真正融入思政因子,将思政教育渗透到医学专业课程的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才是真正意义上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宗旨的课程思政。
参考文献:
[1]沈力,刘丽君,李小山,张宜蓓,张训浩.基于医学特色的高职院校课程思政体系建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11) :77.
[2]陆道坤.课程思政推行中若干核心问题及解决思路——基于专业课程思政的探讨[J].思想理论教育,2018,(03) :64.
[3]高燕.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问题与解决路径[J].中国高等教育,2017,(Z3) :11.
[4]高德毅,宗爱东.课程思政:有效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必然选择[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01)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