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受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百年未遇之疫情大流行交织叠加影响,海南面临三个“大考”——统筹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在工信部的大力支持指导下,海南省工信系统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圆满打赢疫情防控物资保卫战、复工复产攻坚战,努力实现自贸港建设顺利开局。
2020年主要工作
(一)聚焦六保六稳,统筹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统筹开展省疫情防控指挥部物资保障工作,发动企业加班加点生产、协调各方资源努力筹集物资、畅通物资转运及分拨渠道,10天内推动建成全省第一条口罩生产线,迅速补齐防疫物资生产门类,全力确保防疫物资有效供应。组建复工复产工作专班,1个月内推动占全省产值80%的重点企业全面复工,2个月内实现全省规上工业企业复工率达97%以上,全省工业投资连续10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增速位于全国第7。
(二)聚焦重点任务,支撑自贸港建设顺利开局。一是力推数据安全有序流动。加强政策体系构建,研究制定互联网产业数据跨境流动试点工作方案、离岸数据产业生态试验区研究方案等,加快推进国际海底光缆及登陆点建设,争取设立国际通信出口人局,在确保安全可控的前提下,结合业务需求策划生成一批数据跨境数据流动试点项目,开展国际互联网数据交互试点。二是力推区块链先导性项目建设。启动区块链示范应用揭榜工程,编制“链上海南”建设计划.开展区块链+数字资产相关业态探索。三是力推国际设计岛建设。推动世界新能源汽车体验中心、艾特设计等17个设计产业项目签约落地。四是力推制度集成创新。牵头建立的“全天候进出岛人流、物流、资金流监管系统”获“海南省改革和制度创新奖”一等奖,“无线电审批制度改革释放频谱资源价值”“码上办事综合平台”人选2020年海南自贸港制度创新案例。
(三)聚焦产业发展,夯实自贸港建设基础。一是发展壮大重点产业。互联网产业提前实现千亿目标,市场主体增长两倍以上,前三季度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创新高达6.9%,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1-11月纳税同比增长135%。低碳制造业方面,全省汽车保有量新能源车占比接近4%,高出全国平均水平约2.2个百分点;智能汽车路测办法正式出台;金盘科技建成中国首个获德国VD14499标准认证的数字化工厂;信创产业取得突破,首台“天玥”国产计算机下线;海南自贸港“样板间”洋浦保税港区工业总产值增长近两倍。二是积极培育新兴产业。推动形成疫情应急防控医疗物资产业集群,填补我省医疗器械生产多个空白。紧扣垒省“禁塑令”,形成膜袋类产品约2 58万吨/年、餐饮具产品约1860吨/年的产能,保质保量完成全省禁塑替代品供应任务。三是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加快推进5G建设,基本实现SG应用场景覆盖。四是持续强化企业服务。中小企业清欠工作提前4个月完成年度任务,连续两年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任务。培育“专精特新”企业247家,14家人选2020年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洋浦经开区获评全国第三批大中小企业融通型创新创业特色载体。五是全面加强招商引资。搭建各类招商平台,创新实施“招商大使”计划,做好招商垒周期服务。
2021年工作安排
2021年是极其关键的一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正式开启,“十四五”规划将出台实施,自贸港建设各项具体政策将全面落地。为支撑自贸港建设大局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全省工信系统将以“规模上台阶、质效双提升、构建新格局”为着力点,进一步夯实实体经济,创新发展数字经济,对标国际最高开放水平,加速融人“双循环”体系。
(一)对标国家战略要求,全力推进自贸港任务落实。一是进一步扩大互联网领域开放。开展数据跨境安全有序流动试点,发展国际数据服务业务,打造国际离岸创新创业示范区、互联网国际合作综合试验区、数据贸易试验区。二是创建海南国家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基地;加快实施区块链示范应用揭榜工程,促进区块链在金融、旅游等领域的创新应用。三是加快推进“智慧海南”建设。有序推进“智慧海南”重点项目和先行先试改革举措,策划开展重大应用信息化示范工程“揭榜挂帅”,探索商业化运营模式,带动产业发展。四是切实加强制度集成创新。力争在国际互联网数据交互试点、增值电信业务开放等重大制度集成创新方面取得突破。
(二)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一是支持油气产业做大做强。坚持国际化路线、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的发展思路,力争将洋浦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干亿级石化产业基地和油品自由贸易港区。二是促进医药产业迭代升级。借力自贸港、乐城“国九条”等特殊政策优势,促进医药产业高端化、国际化发展;紧抓“健康海南”契机,促进医药和康养产业融合发展;用好生物医药产业研发券,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壮大海口药谷产业规模,高水准规划建设“海口美安新药谷”等载体。三是高标准谋划先进制造业。利用进口料件零关税、加工增值等自贸港政策优势,重点引进机器人、航空装备、新能源汽车、海洋装备、智能检测与装备等产业主体。四是精心培育特色新兴产业。推动医疗防护物资、全生物降解等产业做出海南特色。培育汽车设计、数字创意等产业,打造国际设计岛。发展新型功能玻璃、装配式建筑等新型绿色建材行业。大力发展高端农产品加工、旅游休闲食品、海(水)深加工产品和生物提取物等相关产业。
(三)以互联网产业为核心,聚焦数字经济创新发展。一是打造重点产业集群。依托重点园区实施互联网产业两年倍增计划,以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数字贸易等为重点发展信息产业,打造若干百亿级产业集群。建设智能物联产业基地,力争实现物联网产业规模率先破百亿。推动区块链产业创新发展,推行“沙盒监管”模式,支持数字金融等新业态有序发展。二是开展新业务,培育新业态。利用自贸港政策引导电子信息制造板块的生态链企业来海南布局。探索离岸数据中心建设,吸引海外IDC业务向海南迁移。三是促进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重点推动“基于5G物联网的基层医疗机构能力提升工程”等海南特色5G应用项目。以智能制造、智慧园区、智慧旅游、医疗健康服务、会展服务为重点,推进重点产业数字化。
(四)提高服务品质,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一是释放政策红利营造良好聚商氛围。进一步做好园区“极简审批”改革,研究制定各类开放清单、鼓励类产业目录和加工增值算法公式等,推动自贸港政策实质性落地。建立优质企业融资需求库,提高财政资金和工信基金投放效率。二是结合产业发展不断提升創新实力。加大“专精特新”中小微企业培育,推动海南省区域股权交易中心设立“专精特新板”。三是以创新性思维抓好要素保障。引入标准工业厂房、电力直接交易、供应链金融等创新模式,探索建立土地、电力、资金等重要要素的灵活供应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