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保
(青海省兴海县森林草原防火办 813399)
基于很多草原地区区域经济状况和社会发展历史,很多地区长期以来都是以畜牧和农业作为主要经济来源,但最近几年,随着中央对生态环境和经济生产之间关系的阐述,进一步要求相关部门应加强对草原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在此基础之上要促进产业调整。畜牧业的发展和生产也正是基于此需要对其生产方式作出改善和升级,保持畜牧业长期的繁荣发展。
我国西部地区有很多草场,在很长一段时间促进了当地畜牧业的发展和繁荣。但这种散户式养殖导致畜牧业出现很多问题。一方面,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畜牧业养殖的牛羊从用户食用和交换逐步转向经济方向,同时因为农村劳动力流失,导致养殖方式从以前的放养向圈养方式转变。随着长期放养,很多草原的草质明显下降。主要表现在一方面草料的品种单一,同时数量急剧减少,很多养殖户采用农作物秸秆和一些副产物,这些饲料长期喂养会导致牛羊肉质下降,没有竞争力。同时很多地区消息传递不方便、市场不灵活,再加上生产技术落后,导致畜牧业在发展中很难扩大规模,大大增加养殖成本,一方面限制了当地畜牧业经济的发展,同时也打击了养殖户的生产积极性[1]。
通过以上对畜牧业发展现状的分析可以发现,这种传统的畜牧方式一方面不利于养殖户经济发展,同时使我们国家生态环境恶化。为了进一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相关部门要求退耕还林、退耕还草,有关举措具体如下。
在开展退耕还林和退耕还草工作时,一个重要的工作内容就是要提升当地群众的思想认识和思想觉悟,让他们从心里面接受这项政策,不产生抵触情绪。可以通过相关政策来辅助其观念的转变,如养殖户依照养殖规模适当发放补助,让他们能在经济上得到一定的补偿。同时对于不遵守规定的行为要适当惩处,做到赏罚分明,如此可以提升当地畜牧业群众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更主动地参与到新形势下畜牧业发展观念转变的工作中。
在促进草原生态环境重塑和畜牧生产方式转变时,需要首先制定一套科学的以节粮为主的新兴发展模式。退耕还草之后,相关部门需要开展饲草资源供应工作,或者开放市场主动进行饲草交易,使养殖户不需要费力寻找饲养草料,从而节约成本,提升经济效益。同时另一方面,相关技术人员还要加强技术培训和宣传,不断提升养殖户专业技能,通过开展一些定期养殖户集中培训集中处理养殖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同时也包括各种防疫工作的开展。注意定期对养殖品种进行改良,保证养殖户饲养出来的牲畜能满足市场消费需求[2]。
在促进草原生态环境重塑时,不仅要求退耕还草,同时也要加强草种的基地建设,这种种草养畜的方式也是一种科学的养殖方式,一方面有农作物的经济价值,也有畜牧户的饲料来源。
种草布局一般是按照不同的海拔高度种植不同的草类品种,一般高海拔地区都种燕麦、草木樨、扁穗冰草等品种,而在一些干旱的低海拔地区,种植的大多都是紫花苜蓿、红豆草等草类。科学的种植草类可以有效提升其产量,进而提升经济效益。
草原作为大自然的一道风景线,有着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重要作用,因而被形象地誉为大自然的肺。对维护气候稳定,防止极端天气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最近几年随着耕地和畜牧业的影响,草原面积在不断锐减,导致三化问题严重。这就要求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天然草原的保护力度,采用定期巡查,对违反放牧规定的要给予惩处。
总体来讲,随着畜牧经济的快速发展,在不危害自然草原和环境前提下,寻找一条保持畜牧经济持续发展,保证草原生态不断改善的养殖之路是相关部门应重点思考的问题,本文已从几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