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茂敏,高凯,郭佩佩,卢妍言,王懿程,王德文,孔杨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剧、慢性病患病率急剧上升、生育政策的调整以及医疗机构床位供给不足,使“互联网+护理服务”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1]。2019年2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提出《“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方案》[2],网约护士由此产生。网约护士是以护士线上线下接单、线下服务模式为主,为高龄或失能老年人、康复期患者和终末期患者等行动不便的人群或者母婴人群,提供慢病管理、康复护理、专项护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的护理服务[2]。网约护士护理服务模式有助于推动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但由于目前网约护士受医疗风险、便携性、护理人员技术水平及服务态度等因素的制约,严重阻碍了“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的开展[3-5]。患者满意度能够直观反映网约护士护理服务质量,为客观评价网约护士服务满意度,本研究通过德尔菲法结合层次分析法,综合构建网约护士服务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为网约护士的发展及培养机制提供依据,促使网约护士试点工作有效推进。
1.1一般资料 2019年4~6月对上海市、北京市、烟台市、无锡市、厦门市、广州市、济南市、青岛市8个城市的9所三级医院、5所高校以及部分政府部门的专家进行函询。纳入标准:①政府部门专家应具备本科以以上学历,从事民政、医保、卫生等工作,并且从事相关工作大于3年;②临床医疗专家应具备硕士以上学历、副高以上职称,工作年限大于10年;③护理专家应具备本科以上学历,中级以上职称,在三级医院从事护理工作大于5年;④护理教育专家应具备硕士以上学历、副教授以上职称,从事护理教育大于5年。共函询26名专家,其中政府部门人员3人,临床医疗专家6人,护理专家10人,护理教育专家7人。23名专家完成2轮函询,男8人,女15人;年龄35~68(49.0±5.3)岁。本科9名,硕士9名,博士5名。专业领域:临床医疗6人,临床护理8人,护理教育6人,行政管理3人。工作年限10~45(26.0±4.8)年。
1.2方法
1.2.1初步制订评价指标 课题组成员(9人组成,包括博士4人,硕士2人,在读硕士3人;其中1名教授,2名副教授,3名讲师)通过梳理文献及对《“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方案》的研究,并实地走访上海市宝山区民政局,根据2名民政局人员对“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实施的困境的介绍,进一步了解到网约护士过程管理、互联网信息技术平台管理、风险防范管理、价格和支付机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初步拟定形成含有4个一级指标、17个二级指标、45个三级指标的评价体系。
1.2.2专家咨询 根据评价指标编制专家函询问卷。专家函询问卷包括3部分内容:①研究目的及问卷填写要求,函询问卷要求1周内收回;②网约护士服务满意度评价指标的确定,请专家根据自身经验对各指标的合理性进行评定,并提出修改意见;根据各指标的重要程度进行评价,采用5级计分法,5=很重要,4=重要,3=一般,2=不重要,1=很不重要,并设立指标修改栏,请专家对指标进行补充、删减和修改;③函询专家个人资料,专家对评价指标的判断依据及熟悉程度。以电话访问记录、问卷访谈记录、邮件反馈记录等方式进行函询。指标筛选标准:重要性赋值均分>4,且变异系数<0.25。第一轮函询后,课题组成员对问卷进行汇总,修正相关指标,间隔1个月将反馈意见反馈给专家并进行第2轮函询,于1周内回收问卷,进行数据分析以及筛选。两轮咨询后专家意见较为一致。
1.2.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软件处理数据,根据专家函询结果,可信度用专家积极系数、权威程度(Cr)表示;对专家的意见协调程度采用肯德尔和谐系数(Kendall′sW)表示。通过Yaahp10.0软件计算各指标权重及一致性系数(CR),检验水准α=0.05。
2.1专家积极系数 第1轮发放问卷26份,回收25份,有效回收率为96.2%;第2轮发放问卷25份,回收23份,有效回收率为92.0%,表明专家的积极性较高。第1轮函询中共有11名专家提出建议,包括对指标的删除、修改以及增添,存在异议的条目共8条。第2轮函询中有3名专家一致认为1个指标需要修正。
2.2专家权威程度 第1轮专家判断依据为0.71,熟悉程度为0.69,权威程度为0.70;第2轮专家判断依据为0.83,熟悉程度为0.85,权威程度为0.84。两次函询专家权威程度均在0.7以上,说明专家权威性较高。
2.3专家意见的协调程度 第1轮专家意见一、二级指标的Kendall′sW系数分别为0.303、0.285,第2轮分别为0.482、0.437(均P<0.01)。
2.4专家函询结果 第1轮专家函询后删除二级指标“敏锐观察力”、“重症及抢救”、“应对突发事件”、“评判性思维能力”;将“协作能力”与“沟通技巧”合并为“沟通协调能力”。增加二级指标“情绪管控”及“使用便捷性”,“情绪管控”作为服务人员必备的因素,在网约护士中也尤为重要,“情绪管控”能力较强的护理人员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少护患冲突,增加患者的满意度;“使用便捷性”对患者选择网约护士服务具有重要的影响。并将二级指标“费用给付”修改为“费用合理性”;此外结合修订后的二级指标及专家意见对三级指标进行了修订。第2轮专家函询仅将二级指标“人文素养”修改为“人文关怀”。根据专家对各指标的评分,运用层次分析法,将专家评分后的均值带入Yaahp10.0软件中。其中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CR值为0~0.041,均<0.1,通过一致性检验。最终形成的网约护士服务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一级指标4项、二级指标14项、三级指标37项。见表1。
3.1网约护士服务满意度评价体系专家函询可靠性分析 本研究对8个城市23名不同领域专家进行咨询访谈,包括政府部门、护理教育、临床医疗和护理管理专家,专家对网约护士工作均有独特见解,具有较好的代表性。两轮函询问卷有效性分别为96.2%及92.0%,由此可看出专家参与研究的积极性较高。第1轮专家咨询的一级、二级指标协调系数分别为0.303、0.285,第2轮一级、二级指标的协调系数分别为0.482、0.437,说明专家对各指标的协调程度相对较高;且专家具有一定的权威性。说明专家的权威性较高,协调性较好,意见比较集中,咨询结果较为可靠。
3.2网约护士服务满意度评价体系内容分析 本研究通过文献分析、专家咨询的方式构建网约护士服务满意度评价体系,包括服务内容、服务态度、服务环境、服务水平4个一级指标、14个二级指标以及37个三级指标。研究表明,服务内容与护理人员服务质量息息相关,护理所提供的服务内容越全面,患者对其服务满意度越高[6];健康教育能够促使患者对自身健康有更好的认知;制定健康计划能够避免某些行为或习惯影响健康,促进患者后期康复;人文关怀能够加强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的信任,同时也是构建良好护患关系的桥梁[7-8]。服务态度是社区患者关注的重点,当护理人员服务态度较差时,社区患者及其家属更倾向于选择医疗机构[9];护理人员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使患者愿意配合治疗,满足患者心理慰藉[10]。据调查,由于护理人员态度冷漠、语言生硬、与患者发生言语冲突而产生的护理服务质量问题投诉最多[11],良好的情绪管控能力能够减少护患冲突。良好的服务环境是网约护士服务模式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费用的合理性是患者及其家属购买护理服务的基础;网约护士服务的便捷性能加强患者购买意愿;保障患者信息及人身安全是网约护士护理服务推行的根本,由于网约护士护理环境是在家庭中,居家护理的安全性尤为重要[12-14]。护理人员服务水平的提升能够提高患者满意度[15],基础护理技能、康复保健技能、基础护理知识等是护理人员必备的要素。因此。护理人员需加强对专业技能的学习和积累;护理的及时性反映护理人员的应变能力,护理人员也应提高相应的服务意识。网约护士会面对不同的患者,其工作能力、服务水平、服务态度等均直接影响患者的体验。
3.3网约护士服务满意度评价体系权重分析 网约护士服务满意度评价体系一级指标中,服务环境(0.360)与服务水平(0.269)所占的权重较大,这与《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要求相一致[1]。护理环境和护理技术水平是影响患者对护理人员满意度的关键,患者及其家属选择网约护士的前提是基于安全的护理环境,并且护理费用在其可承受的范围内。此外,患者更愿意选择护理技术水平较高的护理人员,护理人员具有较高的基础护理能力,能够给患者带来更好的服务体验,使患者更快地康复。在二级指标中职业道德(0.115)、患者人身安全(0.110)、费用合理性(0.104)、人文关怀(0.102)、个人信息安全(0.091)、护理及时性(0.091)这6个指标的权重较高。究其原因,与目前的医疗环境、患者需要密切相关。网约护士是以医疗机构照护为基础,居家照护为辅的多层次护理服务体系,而居家照护的安全性尤为重要,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具备相应的护照资质和道德标准;网约护士是通过线上申请,线下服务,为行动不便的特殊人群提供护理服务,而患者的主要诉求是在经济许可的基础上寻求护理服务,并能够得到一定的关怀。因此在网约护士护理服务模式推行中,首先要重点关注患者的安全,包括人身安全和信息安全,这就对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理人员需提高相应护理技能,注重提升自我职业道德,注重对患者隐私安全的保护;其次,费用问题是制约网约护士护理服务发展的重要因素,建议相关部门能够将网约护士护理费用纳入医保范围内,积极推进多元筹资机制,护理机构按照医疗护理服务标准合理定价,促使网约护士护理服务可持续发展;此外,人文关怀亦是患者关注的重点,建议护理人员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使患者在身体康复的同时,心理上也得到慰藉,以此构建融洽的护患关系。
本研究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访谈、专家函询及层次分析法构建网约护士护理服务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本研究为阶段性报告,后期将对指标体系进行验证,为网约护士服务满意度提供测量工具,同时也为网约护士护理服务推进奠定基础。但由于本研究对某些指标的界定不够准确,在样本选取上不够全面,因此该指标体系还需通过实践验证,并做进一步的完善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