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巧玲
(丹东市第一医院肿瘤放疗科二病区,辽宁 丹东 118000)
便携式化疗泵能够有效的控制药物输注速度,可以按照医嘱将药物精确的注入患者体内,可以长期精准维持患者体内的血药浓度使其处在一个恒定的范围,不但能最大程度杀灭肿瘤瘤体细胞,同时可以增强抗癌细胞的生物活性,降低药物本身因浓度等引起的不良副反应[1]。临床工作中经常发现在为患者进行化疗泵泵入药品时会出现输注延时的情况,这不利于治疗药物作用的发挥。品管圈顾名思义是指同一场所工作人员为了集中解决某一问题提高日常工作效率而专门成立的小团体,以全员参与的方式对工作环境及工作现场进行有效管理,属于一种由下而上的管理手段。笔者旨在探讨品管圈在改善肿瘤患者使用便携式化疗泵延时率的效果,以期为使用便携式化疗泵治疗的肿瘤患者的临床护理提供实践指导参考依据。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5年1月至2018年6月在本院使用便携式化疗泵治疗的88例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52例,男性患者36例;年龄45~85岁,平均(62.28±3.31)岁;肝癌42例,肠癌25例,胃癌21例;PICC置管49例,深静脉置管39例。
1.2 方法
1.2.1 活动策划
1.2.1.1 首先成立品管圈小组。小组组建本着“自愿组建、自愿结合、自愿参加”原则。本次品管圈小组中共有8名成员,其中圈长1名,由学历为本科的副主任护师担任,其余7名圈员均具有3年以上肿瘤专科护理经验,其中护士1名,护师4名,主管护师2名。
1.2.1.2 主题选择。通过头脑风暴法提出本科室急需解决的5个问题,从圈能力、达成性、可行性、迫切性、院方政策、重要性等6个方面对主题进行评价,最后选择“降低便携式化疗泵输注延时率”作为本次品管圈活动的主题。一般情况下,使用便携式输液泵输注220 mL溶液以5 mL/h流速的约需要44 h,误差允许在±10%范围内,即延迟或提前1~4 h均在允许范围内,输注药液的时间控制在40~48 h是正常的。本研究开展品管圈护理干预后,圈员调查2014年6~12月便携式化疗泵输注延时的原因,得出管道打折、连接化疗泵时导管锁未打开导致管道输注不畅是输注延时的最主要原因。
1.2.2 护理对策的拟定与实施
1.2.2.1 培养和增强圈员的责任心。由圈长对圈员进行培训,强化责任心,树立细致、谨慎的工作作风。告知圈员在进行化疗泵的连接操作时必须将导管锁打开,连接后每2 h巡视1次,严密观察患者管道的通畅程度。本研究开展品管圈活动2周后,出现1例患者由于化疗泵连接后忘记将导管锁打开而导致液体输注延时的发生,发现后及时召开圈会讨论,并立即发放化疗泵输注巡视卡,同时使用醒目字体标注在巡视卡上,圈员注意及时打开导管锁,并注意查看导管打折情况。
1.2.2.2 规范导管固定的方法。召开圈会讨论,制定股静脉置管固定的规范方法,并由圈长培训圈员,避免由于因导管打折所致的输注不畅。
1.2.2.3 规范化疗泵连接的方法。头皮针质地比较软,因此极易发生打折,因此可将头皮针去掉,将化疗泵延长管与中心静脉导管直接相连,避免由于头皮针打折所致输注不畅。
1.2.2.4 调节股静脉导管的位置。股静脉置管患者在化疗泵未连接前应先进行输液,同时根据圈员的要求,按时更换体位,若出现输液不滴或滴速减慢,则对导管位置进行调整,防止由于体位改变所致输注不畅。
品管圈护理干预前,便携式化疗泵输注延时率为26.14%(23/88);品管圈护理干预后,便携式化疗泵输注延时率为9.09%(8/88);经χ2检验,品管圈护理干预后,便携式化疗泵输注延时率明显低于护理前,P<0.05。
品管圈活动主要是PDCA循环法作为指导的管理活动,品管圈护理干预主要是将持续性护理质量改进作为活动目标,这种护理模式更具有科学性、合理性、针对性[2]。本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品管圈护理干预后,便携式化疗泵输注延时率明显低于护理前,结果提示,品管圈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输注延时率。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品管圈活动首先调查输注延时的原因,得出管道打折、连接化疗泵时导管锁未打开导致管道输注不畅是输注延时的最主要原因,并根据调查结果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方案,大大提示了护理效果[3]。此外,通过品管圈活动,大大提升了圈员们的工作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大大提高了护理技能。
综上所述,在使用便携式化疗泵治疗的肿瘤患者中施以品管圈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输注延时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