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进校园的校本实践研究

2020-01-11 08:44关睿刘小丽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20年12期
关键词:校本课程美育戏曲

关睿 刘小丽

【摘要】作为学校美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戏曲进校园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发展历程。近年来,在我国戏曲进校园的实践过程中,涌现出了一些典型案例,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也存在开发缺乏指导、实践流于表面、评价不够科学的问题。基于此,在戏曲进校园的校本實践当中,需要从组建专业的研发团队、注重实施的深刻性、形成多元的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探索,从而找到教育戏曲校本实践的未来进路。

【关键词】戏曲 教育戏曲 校本课程 美育

一、戏曲进校园的历史进程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引起了社会各界对学校美育工作的空前关注。戏曲,特别是地方戏曲,作为一种兼具传承传统文化和育人价值的艺术形式,对于学校美育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在这一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实现戏曲进校园,充分发挥其教育功能,成为了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的焦点问题之一。

戏曲是戏剧的一种独特形式,在西方戏剧进校园拥有较为悠久的历史。早在18世纪,卢梭就曾提出在“戏剧实践中学习”的理念。20世纪初期,英国小学教师Harriet Finlay-Johnson就采取了戏剧化的方式安排课程,从而构建情境教学。随后,英、美等国有进行了众多戏剧进校园的有益探索和实践,总结出了丰富大家经验。在20世纪80年代,英、美、德等西方国家纷纷将戏剧教育纳入到了普通学校的教育体制当中。

而在我国,戏曲进校园起步相对较晚,大约从本世纪初才有部分学校开始探索戏剧纳入学校教育体系的可能性。随后,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中,尝试开展一系列戏曲活动。2015年,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加强戏曲等优秀文化艺术的普及推广工作。开展优秀文化遗产、高雅艺术进校园、进社区,推进送戏、送书、送电影下乡等项目和优秀出版物推荐活动”。2017年8月,中宣部、教育部、财政部、原文化部联合发布《关于戏曲进校园的实施意见》,提出2020年,戏曲进校园实现常态化、机制化、普及化,基本实现全覆盖。由此,戏曲进校园活动蓬勃开展。近年来,我国一些戏曲资源丰富的学校,对于戏曲课程开发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实践,积累了不错的实践成果和有益经验。

二、戏曲进校园的经验与困境

如今,许多中小学已经开展了主题班会、戏曲社团等丰富的校园戏曲活动,也涌现出一批具有典型性的实践学校。为促进戏曲校本课程的开发,以及推动教育戏曲系统化的发展,部分学者和学校尝试将教育戏曲融入到语文学科的教学当中,通过戏曲形式进行语文教学,在进一步提升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同时,也通过舞台表演培养了学生的兴趣,有效扭转了“填鸭式”语文教学的部分弊端,更便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同时,在戏曲进校园的实践过程中,对于校园文化的构建,提升师生文化底蕴也具有重要的影响。

可以说,当前的教育戏曲已经拥有了较为丰富的具有典型性的学校实践案例,为当前教育戏曲校本课程和教材的开发与实践,提供了丰富的经验。但在当前戏曲进校园的具体实践当中,也暴露出了诸多问题,集中体现在以下方面。

1.戏曲校本课程的开发缺乏规范标准

校本课程有着“一校一本”的特点,在可以充分发挥本校自主性和特色的情况下,其开发主体过于单一,仅以相关任课教师作为校本课程的开发主体,负责编写课程大纲和教材等。主持戏曲进校园工作的传统音乐教师,戏曲知识较为贫乏,戏曲唱法也不够不专业,表演经验更是欠缺。而戏曲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更需要相关戏曲专家的指导和参与,才能更好地结合本校学生的特点,选举合适的戏曲内容和形式,以充分发挥戏曲的育人功能。与此同时,戏曲校本课程的开发,更需要相关教育专家的深入参与和合作。而仅以本校几位相关学科的教师通过查阅资料,开发戏曲校本课程,显然缺乏专业性和针对性,无法充分发挥戏曲进校园应有的艺术和教育价值。

2.戏曲校本课程的实践流于表面

当前,很多学校进行了戏曲进校园的实践,但多数学校的开展形式是以兴趣社团和课外小组为主,仍然停留在较为低级的阶段,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同时,由于部分学校缺乏专业的师资和充足课时,“学业重,没有时间和精力”仍然是阻碍学习戏曲传统文化的主要原因,其戏曲校本课程只能通过一些缺乏课程设计的活动草草了事,学生也往往凭借兴趣一看了之,不会进行深刻的思考,最终使得戏曲活动流于形式。此外,“选唱段难”成为教师和家长共同的迷茫。可以说,当前教育戏曲在实施时流于表面的问题较为显著,大多停留在戏曲演绎和欣赏的表面,其深度和广度有限,并未能深入挖掘戏曲教育背后的深刻价值。尽管也有部分深入探索,但这些探索也并未形成深入、系统的体系。

3.戏曲校本课程的评价不够科学

尽管我国在不断深化教育改革,但是部分地区教学过程中的“应试化”倾向仍然较为明显,在戏曲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也有所体现。当前部分学校的戏曲校本课程也会采用诸如“导学案”“习题册”的形式,以帮助学生在体验戏曲艺术的同时,也可以进一步巩固知识,特别是能够落实与此相关的考试内容。这也就导致了戏曲校本课程的考核方式,可能会更倾向于对于一些戏曲常识的考察,而不是采用学生真正喜闻乐见的方式。虽然有部分学校意识到了这一问题,在评价体系当中突出学生对于戏曲的赏析和表演的能力,但相关指标较难量化,也容易掺杂教师的个人情感色彩。而当前的评价主体也较为单一,大多仅仅为任课教师单方面进行评价,不够全面和科学。因此,采用赏析和表演的形式,也较难对学生进行科学的评价。

三、戏曲进校园的未来进路

基于当前戏曲进校园的经验与困境,本研究结合当前部分学校的优秀案例和已有研究,提出了如下优化戏曲进校园实践的路径。

1.组建专业团队,提高校本课程开发专业性

为更好地落实戏曲进校园,首先应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设计入手。适当利用地域优势,挖掘地方优秀传统剧目;借助戏曲进校园实践基地,组建专业的戏曲校本课程研发团队,确保课程开发的专业性。首先,学校需要與戏曲名家、教育专家等建立友好合作关系,使专家“走进来”,构建校本课程研发“智库”。在于戏曲、教育等领域专家的沟通和交流之下,根据专家的系统分析与指导,探索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其次,在专家的指导下,整合校内各方资源,成立校内教育戏曲教研室。在统筹规划、总揽大局的情况下,在课时安排、资金支持、教室布局等方面进行通力合作,为开展高质量、多形式的教育戏曲活动提供可能性,并通过剧院观看经典剧目、参加演出等活动“走出去”。最后,需要依托学校语文教研组、备课组等,尝试将戏曲与相关学科进行有机结合,具有代表性和教育性的内容,从而编制语言生动自然,富于逻辑的剧本和教学方案,确保教育戏曲的专业性和科学性。

2.注重反思修正,提升校本课程实施深刻性

面对当前教育戏曲校本课程在实施过程中浮于表面,甚至流于形式的问题,除了在课程开发和教材编写阶段提升专业性、系统性、科学性之外,在实施过程中还需要注重及时反思和适时修正。在戏曲进校园活动的场域当中,应更加注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个性化发展,因此教师的角色和身份也应适时转化为观众,从旁观者的角度去参与教育戏曲。这也要求,在教育戏曲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时刻牢记学生也是校本课程的开发主体,给予学生充分参与和表现的机会。同时,也应注意戏曲表演的课前准备与即兴发挥相结合,设计多元化的展示方式,对表演内容进行深化,对其意义进行升华,使相关课程不只停留于戏曲表演本身,而是能够深化其育人功能,真正发挥好教育戏曲作为学校美育工作重要主体的应然价值。

3.形成多元评价,确保校本课程评价科学性

校本课程的实施,应该区别于其他需要进行严格卷面考试的国家课程,更应该凸显校本特色和育人价值。因此,戏曲校本课程的评价,更不应该是学习结束后的冰冷分数,而应该体现在丰富多彩、富有张力的实施过程当中加以体现。在进行教学评价时,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在课程学习当中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及付出的努力,更应该关注他们的学习态度、参与热情,以及是否对于所学戏曲乃至其反应的生活有了自己的感悟和理解。

为更好地落实多元的评价形式,除了多元化的评价角度之外,还需要多元主体共同参与。除了传统的教师评价之外,还需要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家长评价、专家和戏曲从业者现场点评等。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充分形成多元的评价体系,确保评价环节能够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促进学生更好地参与到教育戏曲的学习和实践当中。

当前的戏曲进校园已经成为学校教育生活的重要内容,但很多学校仍然缺乏充足的理论参考和实践经验。戏曲的校本课程更应该从开发、实施、评价等角度不断优化和革新,以充分发挥其传承传统文化和全面育人的价值,为培养更多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更加丰富且有意义的教育内容。

参考文献:

[1]岑讳.教育戏曲的教育意义与策略[J].当代教育科学,2011,(17) :7.

[2]卢立涛,王泓瑶,李新奇.教育戏曲活动课程目标设计的质性分析——以北京市三所小学教育戏曲活动课程为例[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26) :42.

[3]鲍虹.浅谈教育戏曲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课堂实践[J].中国教育学刊,2018,(S2) :113.

[4]郑锋.活动性戏曲教育在小学校园中的实践研究[J].天津教育,2020,(29) :141.

[5]乔真.当下小学教育阶段教育戏曲的发展现状初探[J].教育现代化,2019,(56) :261.

[6]李文娟.英语校本教材开发新探——基于杜威经验主义教材观的视角[J].教师教育论坛,2020,(08) :41.

[7]王蔷,钱小芳,桂洲,张力青.以戏曲教学促进小学生英语学科能力的发展——北京市芳草地国际学校英语戏曲课探索[J].课程·教材·教法,2016,(02) :93.

[8]王夫成.戏曲校本课程的实施策略——以南京市第十三中学戏曲校本课程为样本[J].中学语文教学,2015,(12) :11.

项目基金:河南省教育科学规划一般课题“戏曲进校园的校本实践研究”的阶段成果;课题号:[2019]-JKGHYB-0022。

猜你喜欢
校本课程美育戏曲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戏曲其实真的挺帅的
用一生诠释对戏曲的爱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论戏曲批评的“非戏曲化”倾向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培养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现代中国人
戏曲的发生学述见
新疆高职院校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课程设计及开发研究
美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