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基本形成了核心机构和核心负责人,研究主题呈现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实践研究齐头并进,学科历史研究与领域前沿研究两翼齐飞的特点。“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存在学科分布不均衡,研究队伍高度集中,高质量项目成果偏少等问题。今后应适度加大对博物馆学研究的资助力度,改革项目申报与评审机制,加强项目研究过程管理。
关键词: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 项目分析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3897/j.cnki.hbkjty.2020.0104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以下简称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是我国人文社科领域等级最高、影响最大的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对“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研究项目的资助始于1987年, 1993年设立“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学科评审组之后,“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立项和管理日趋规范化和制度化。本文梳理了1994年至2018年“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立项情况,并对项目类型分布、时间分布、地区分布、系统分布、机构分布,以及项目负责人和项目主题进行了分析,旨在揭示我国“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以期为今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评审与管理工作提供参考,为项目申报者提供借鉴。
1 项目外部特征研究
通过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网站公布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名单和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数据库获取历年“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信息。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立项名单未标注学科分类,笔者首先检索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数据库,通过限定“项目类别”和“学科分类”获取了2012年至2014年的重大项目信息,对于数据库未收录的其他年份的重大项目信息,则通过历年重大项目立项名单的项目名称和首席专家确定。部分年份的西部项目也未注明学科分类,笔者亦按照上述方法获取相关项目信息。笔者基于以上项目信息,对项目外部特征进行分析。
1.1 项目类型分析
“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共包括七大类,分别是重大项目、重点项目、一般项目、青年项目、自筹经费项目、西部项目和后期资助项目,各年度项目数量及类型统计见表1。
(1)重大项目:重大项目是国家社科基金中层次最高、资助力度最大、权威性最强的项目类别,也是资助类项目中立项数量最少的项目,其立项数仅占项目总数的2.28%。早在1994年即有1個重大项目获得立项。但是在此后的15年间,仅立项了4个重大项目。2009年以后,每年都有重大项目获得立项,并呈现波浪式增长趋势。
(2)重点项目:重点项目是资助力度仅次于重大项目的项目类型,其立项数量为108项,占项目总数的5.85%。第一批重点项目立项于1996年,当年的立项数量为8项。1997年至2000年,以及2006年均没有重点项目立项。2010年之后,重点项目的立项数量开始趋于稳定,年立项数量始终保持在6项到12项之间。
(3)一般项目:一般项目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立项数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项目。一般项目的数量占项目总数的53.85%,并且立项数量呈快速增长趋势。除了1994年和1995年,每年的立项数量都在10项及以上;从2002年开始,每年的立项数量都达到20项以上;从2012年开始,每年的立项数量则超过了50项;2018年的立项数量更是超过了100项。
(4)青年项目:青年项目设立的目的是资助培养哲学社会科学青年人才。2006年之前,青年项目的立项数量较少,年立项数量不足10项。2006年至2013年,立项数量呈现高速增长态势。2014年青年项目的申请人资格条件有所调整,申请人(包括课题组成员)年龄由原来的不超过39岁,调整为不超过35岁。受此影响,青年项目立项数量有所下降。
(5)自筹经费项目:自筹经费项目于1997年设立,2003年取消,期间共立项了9个项目,年均立项1.5项。其中,中共河南省委党校立项3项,郑州大学、安徽大学、吉首大学、广西民族学院(现名广西民族大学)、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现名中国人民警察大学)、上海图书馆等6个机构各立项1项。
(6)西部项目:西部项目始自2004年,当年仅立项1项。2010年的立项数量达到16项,是西部项目中立项数量最多的年份。2004年至2018年的15年间共立项了151个项目,占项目总数的8.18%。西部项目中,甘肃、陕西、云南的立项数量较多,海南、西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立项数量最少,均为3项。
(7)后期资助项目:后期资助项目设立于2009年,资助研究任务基本完成、尚未公开出版、理论意义和学术价值较高的研究成果。后期资助项目数量较少,除2012年立项1项之外,其余年份的立项数量都徘徊在3项到8项之间。2009年到2018年共立项了50项,年均立项5项。
1.2 项目年度分析
从1994年至2018年的25年间,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共立项了1846项“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根据历年项目数绘制项目年度分布图(见图1),可以发现项目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1)基数较小的缓慢发展期(1994-2000年)。年立项数量从11项动荡、缓慢增长到14项。7年的立项总数仅94项,年均立项13项,项目年均增长率为4.10%。除了1995年和1996年的立项数量发生剧烈震荡之外,其他年份的立项数量都维持在13项左右。
(2)基数较小的快速增长期(2001-2007年)。年立项数量从23项增长到51项,7年的立项总数是271项,年均立项39项,项目年均增长率达14.19%。这一时期的立项数量虽然实现了翻倍增长,但其间并非一直呈现上涨态势,2003年和2007年的立项数相比前一年均有所回落。
(3)基数较大的急剧增长期(2008-2013年)。年立项数量从73项猛增到155项,6年的立项总数达到了666项,年均立项数高达111项,项目年均增长率也达到16.25%。这一时期的立项数量始终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2010年和2013年的立项数量相比前一年都增加了20余项。在项目基数较大的情况下,这种增幅还是相当可观的。
(4)基数较大的稳步发展期(2014-2018年):年立项数量从149项逐步增长至177项,5年共立项815项,年均立项163项,项目年均增长率为4.40%。其中,2015年和2016年的立项数均有小幅增长,2017年则呈现跳跃式增长,2018年与2017年持平。虽然这一时期项目基数较大,但并未出现立项数不升反降的情况。
“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呈现出的数量变化趋势并非学科内部的孤立情况,而是与国家日益重视人文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逐年加大项目资助力度的总体趋势相一致的。
1.3 所在省市分析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数据代码表》将项目负责人“所在省市”划分为38个“省市”,除了3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外,还包括在京高校,中国社科院,中央、国家机关,中央党校,军队系统,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经统计,除台湾省外,其余37个“省市”均有“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见表2。笔者按照37个“省市”的年均立项数量,将其划分为Ⅰ类地区(年均立项数≥4)、Ⅱ类地区(2≤年均立项数<4)、Ⅲ类地区(1≤年均立项数<2)、Ⅳ类地区(年均立项数<1)。
(1)Ⅰ类地区
Ⅰ类地区包括江苏省、在京高校、湖北省、上海市。江苏省的立项数量最多,30个机构共立项了183个项目,占全国项目总数的近10%。这主要得益于江苏省高校云集,并且开设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以下简称图情档)院系的高校数量众多,如南京大学、南京农业大学、东南大学、江苏大学、南京理工大学、苏州大学等高校均设有图情档学科博士或硕士学位授权点,上述6所高校共立项了121个项目。非高校系统仅立项了3个项目,立项机构分别是苏州图书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江苏省信息中心。
在京高校的立项数量位居第二。19所在京高校共立项了175.5个项目,其中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清华大学的立项数量都超过了10项,4所高校共立项了136项,占在京高校项目总数的77.49%。
湖北省立项163项,位列第三。除湖北省社會科学院、中国科学院武汉文献情报中心各有1个项目之外,其他160个项目分别由18所高校承担。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的立项数量位列前三,合计立项130项,占湖北省项目总数的79.75%。
上海市的立项数量位列第四,共有22个机构承担了136个项目。与排名前三的省市不同,上海市立项机构的所属系统分布较为分散,高等院校、其他学校立项103项,省、市社会科学院(上海社会科学院)立项17项,其他(上海图书馆)立项10项,各级党校(中共上海市委党校)立项4项,军队系统(武警上海政治学院)立项1项,各级党政机关(上海市档案局)立项1项。高校承担的项目主要集中在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师范大学,5所高校的立项数达到了85项,占上海市项目总数的62.5%。
(2)Ⅱ类地区
Ⅱ类地区包括中央、国家机关和广东、河南、湖南、四川、浙江等5省。中央、国家机关共有9个机构获得立项,立项数量为99项。其中,国家图书馆、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3个机构共立项了82个项目。广东等5省全部拥有设置图情档院系的高校,且这些高校的项目数在本省立项总数中占有很高比重。例如,广东省的中山大学和华南师范大学共立项58项,占全省项目总数的近60%;河南省的郑州大学和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共立项48项,占全省项目总数的56.47%。
(3)Ⅲ类地区和Ⅳ类地区
Ⅲ类地区包括黑龙江省、天津市、山东省等12个省区市和军队系统。Ⅳ类地区包括贵州省、重庆市、广西壮族自治区等11个省区市和中国社科院、中央党校、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这两类地区的共同点是开设图情档学科的高校数量较少,或者未设置该学科教学点,导致学科发展相对滞后。同时,上述地区的图情档事业发展也相对缓慢。相对落后的图情档教育与图情档事业限制了地区内“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研究的发展。
1.4 所属系统分析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数据代码表》将项目负责人“所属系统”划分为7类,分别是高等院校、其他学校,中国社会科学院,省、市社会科学院,各级党校,军队系统(包括地方军队院校),各级党政机关,其他。通过分析发现,高等院校、其他学校的立项数量高居首位,项目数量达1531.5项,占项目总数的82.96%。其他的立项数量为150项,位列第二,主要包括国家图书馆和各级公共图书馆、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及其分中心,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和省市级科技情报所,以及各级农业科学院和博物馆等。省、市社会科学院的立项数量为58项,占项目总数的3.14%,位列第三,立项机构包括上海社会科学院、宁夏社会科学院、甘肃省社会科学院等17个省、市级社会科学院。各级党校、军队系统(包括地方军队院校)、各级党政机关、中国社会科学院的项目数量分列第四至第七位。四个系统共立项106.5项,仅占项目总数的5.77%。可见,我国从事“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研究的科研人员分布在各个系统,其中以高等院校、其他学校最为集中。各级党政机关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在“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领域的研究项目数较少。“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负责人所属系统及立项数量情况统计见表3。
1.5 项目承担机构分析
经统计,共有411个机构承担了1846个项目。根据布拉德福定律,如果将“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承担机构按照承担项目数从多到少排列,然后划分为3个区,每个区承担的项目数约占项目总数的三分之一,且3个区的机构数成1:a:a2的关系,则第一区即为“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核心机构区。
按照布拉德福定律,将411个项目承担机构划分为3个区,每个区累计承担约615个项目。其中,第一区包括14个机构(机构承担项目数≥25),共承担578.5个项目,约占项目总数的31.34%;第二区包括61个机构(6≤机构承担项目数<25),共承担647.5个项目,约占项目总数的35.08%;第三区包括336个机构(1≤机构承担项目数<6),共承担620个项目,约占项目总数的33.59%。3个区的机构数之比为14:61:336≈14:70:350=1:5:52,可见项目承担机校按照不同机构计算,如北京师范大学与珠海分校、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与上海分院;对中科院下属不同院所按照不同机构计算,如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兰州/成都/武汉文献情报中心、资源环境科学信息中心。
构分布符合布拉德福定律,且布拉德福系数为5。这说明“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核心机构已经形成,第一区中的14个机构即为核心机构,“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核心机构及立项数量见表4。
在“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核心机构中,武汉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湘潭大学均为图情档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持续优良的图情档学科办学传统和一流的师资力量,使其在项目申报和研究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優势。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是我国首个图情档学科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并且开展图书馆学和情报学研究生教育。国家图书馆是我国最大的研究型图书馆,并且设有图书馆学和古典文献学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两者都拥有为数众多的高水平科研人员和丰富的学术信息资源,这成为其项目申报和研究的重要支撑,助力其跻身核心机构之列。上海大学、郑州大学、安徽大学、黑龙江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的图情档学科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是所在学校的优势学科,并且配备有优秀的师资,这为其项目申报和研究提供了有力保障。
1.6 项目负责人分析
统计发现,1 846个“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共由1 528个项目负责人承担。笔者根据普赖斯定律,利用公式m=0.749[KF(]nmax[KF)]确定核心项目负责人。其中,nmax为主持项目最多的项目负责人主持的项目数。本研究中的nmax是5,由此计算得出m等于1.67,即主持1.67个及以上项目者是核心项目负责人,共计255人。此外,2人主持1.5个项目(周文骏独立主持1项,与黄长著合作主持1项;卢小宾独立主持1项,与杜小勇合作主持1项),1270人主持1个项目,1人主持0.5个项目(杜小勇与卢小宾合作主持1项),详见表5。
华东师范大学的范并思和北京大学的刘兹恒各主持了5个项目。两人都是我国著名的图书馆学家,其主持的项目侧重于宏观理论问题研究。范并思主持项目的主题涉及图书馆阅读推广、图书馆核心价值体系、公共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与共享、中国社会科学的交流机制与情报服务;刘兹恒主持项目的主题涉及虚拟图书馆、图书馆危机管理、基层图书馆可持续发展、数据库商业版权模式、学术图书馆数字出版。中山大学的程焕文、南京农业大学的侯汉清、南开大学的柯平和王知津、武汉大学的肖希明、南京大学的郑建明分别主持了4个项目。他们都是“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学科的资深专家,并且是各自所在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
2 项目主题分布研究
笔者采用文献计量学的共词分析法,对项目主题进行分析。具体步骤是:(1)鉴于NLPIR等分词软件的分词词典未全面收录“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专业词汇,并且无法根据上下文语境精准分词,且划分出的关键词过于简短,所以对项目题目进行人工分词,生成分词文档。(2)根据分词文档格式,在书目共现分析系统软件Bicomb中增加自定义数据格式,然后将分词文档导入Bicomb软件自动提取关键词,最终提取出3823个关键词。(3)将“研究”“基于”“视野”“环境”等出现频次较多,但没有实际意义的关键词从分词文档中删除,然后将新的分词文档导入Bicomb软件,提取出3 813个关键词,并生成频次大于等于5的201个关键词的共现矩阵EXCEL表格。(4)将共现矩阵EXCEL表格导入Ucinet软件,生成Ucinet格式(.##h)的共现矩阵文件。(5)将共现矩阵文件导入NetDraw软件,以“K-core”分类方式(Scrunch Factor设置为“5”,Size of Node Symbols和Size of Labels参数选择“Degree”),生成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谱,见图2。
关键词共现网络主要包括8个网络子群,不同形状的关键词节点图标代表不同的关键词凝聚程度。8个网络子群的凝聚程度逐次降低。笔者根据各个网络子群包含的关键词归纳其研究主题如下:
2.1 网络子群1: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研究
从宏观层面研究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过程中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该主题的研究项目对图书馆行业进行整体关照,重点关注公共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1)图书馆职业研究:研究图书馆的职业价值、职业能力,图书馆员的职业资格、职业化、职业能力等。(2)图书馆发展研究:研究民间图书馆、社区图书馆、西部图书馆、高校图书馆的发展战略,公共图书馆发展的社会支持机制,图书馆战略执行力等。(3)图书馆管理研究:研究图书馆的全面质量管理、危机管理、品牌营销、业务管理模式重构等。(4)图书馆服务研究:研究图书馆微服务、智慧服务、知识服务、资源发现服务、政府舆情信息服务、跨界合作服务、动漫服务、阅读推广,以及图书馆服务质量评价、信息服务质量控制等。(5)图书馆技术研究:研究图书馆技术史、技术绩效评价、知识发现技术、知识集成技术等。(6)图书馆资源建设研究:研究图书馆藏书发展政策、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数字馆藏建设、开放数据体系构建等。(7)公共图书馆研究:研究公共图书馆治理、理事会制度、空间再造、文化产业、社会形象定位、影响力评价等。(8)数字图书馆研究:研究数字图书馆宏观管理、标准规范体系、定制服务、资源聚合、服务评价等。
2.2 网络子群2:图书馆学、情报学、信息资源管理、知识管理理论与应用研究
研究图书馆学、情报学、信息资源管理、知识管理的基础理论和实践应用问题。(1)基础理论研究:研究图书馆学情报学理论与方法,图书馆学学科制度,信息资源管理及知识管理范式下的情报学发展,知识管理理论与学科体系,知识管理流派,信息资源管理、知识管理与图书馆学、情报学的相互关系等。(2)实践应用研究:研究情报学方法在网络舆情发现与分析中的应用,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管理与共享,虚拟企业知识管理,基于本体的循证医学知识管理等。
2.3 网络子群3:文献整理与开发利用研究
研究各类珍稀史料、古籍文献等的搜集整理与开发利用。(1)文献整理研究:包括各类文献的调查、收集、编目、保护、文化价值研究。整理对象包括古籍、书信、家谱、口述史资料、名人著述、未刊稿、方志、舆图、档案文献、占卜文书、碑刻铭文、尺牍、日记、简牍等。(2)文献开发利用研究:研究文献开发利用的机制、策略、众包模式、智能技术等。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提出的文献开发利用模式主要是实现数字化,具体方式包括数字人文开发和建设数据库。
2.4 网络子群4:信息化与信息安全研究、网络舆情研究
研究城市、农村、农业、企业等的信息化问题,社会信息化进程中的信息安全问题,以及网络舆情相关问题。(1)信息化研究:研究城市信息化评估、农业和农村信息化、企业信息化、少数民族和中西部地区信息化、信息化测度,以及信息产业和信息服务业等。(2)信息安全研究:研究政府、军队、智慧城市、数字图书馆、国家数字学术资源、个人等的信息安全,研究维度涉及信息安全的困境与对策、风险控制、保护机制、审查机制、保障制度。(3)网络舆情研究:研究民族地区或突发事件的网络舆情监控、研判、预警、引导、政府治理,以及网络舆情信息自动获取与分析方法等。
2.5 网络子群5:信息用户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
研究各类社会群体的信息行为,社会弱势群体公共信息服务权益,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1)用户信息行为研究:研究网络用户信息交互行为,老年人健康信息行为,城市低收入者日常生活信息行为,科研合作中的协同信息行为等。(2)弱势群体信息服务研究:研究图书馆保障弱势群体公共信息获取权益的制度和对策,弱势群体公共信息服务权益发展等。(3)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资源建设、建档标准体系、建档式保护策略、数字化建设等。
2.6 网络子群6:信息组织与检索研究、地方文献研究
研究信息组织语言与方法,信息检索系统、行为与技术,以及各地区各类型的地方文献。(1)信息组织研究:研究分类语言(如中图法、徽州文书分类法)、主题语言(如叙词表的开放关联与映射、网络环境下的叙词表编制与应用)、元数据(如藏文古籍元数据、视音频信息元数据、科学数据元数据、电子文件管理元数据)、本体(如大众分类法本体、产品分类本体)、知识组织(如网络资源知识组织、虚拟社区知识组织、学术型大数据知识组织)。(2)信息检索研究:研究信息检索系统(如分布式信息检索系统、智能图像检索系统、中文学术信息检索系统)、信息检索行为(如协同信息检索行为、合作信息查寻与检索行为)、信息检索技术(如基于本体的跨语言信息检索、自适应检索)。(3)地方文献研究:研究对象包括藏文古籍、内蒙古地方志、宁夏史料、岭南地区古籍、青海民间演唱词、黑水城出土文献等。其中,晚清和民国时期的地方文献是研究重点。
2.7 网络子群7:文献学、目录学、知识库研究
涵盖文献学学科研究与特定文献群的文献学研究,目录编制与目录学史研究,知识库研究。(1)文献学学科研究:包括文献学学科调查和20世纪中国文献学研究。(2)特定文献群的文献学研究:包括小学文献学、藏文古籍写本序跋文献學、西夏文文献的文献学研究。(3)目录学研究:研究特定文献群的目录编制,如易学古籍版本目录、少数民族文献目录、苗学论著总目、羌学论著总目、新版民国文献总目、内蒙古地方志总目、中国海洋古文献总目等,兼及目录学史研究,如唐宋目录学演进研究。(4)知识库研究:研究知识库的建设、应用、评价、传播模式、著作权管理、可持续发展等,涉及到的知识库有笼统的机构知识库和行业知识库,以及细分的方志物产知识库、联合虚拟参考咨询系统知识库、学术专著知识库、中医信息服务知识库、《资本论》汉英术语知识库、典藉知识库等。
2.8 网络子群8:社交网络信息传播与治理研究
研究移动社交网络、科研社交网络、老年群体社交网络等各类社交网络的信息传播问题,以及社交网络信息治理问题。(1)社交网络信息传播研究:研究社交网络信息交流行为,社交网络信息扩散优化,网络社区口碑信息传播,以及社交网络用户的信息交流机制和基于社交媒体的学术信息交流模型。(2)社交网络信息治理研究:研究社交网络知识组织,社会化媒体不实信息干预,档案社会化媒体信息资源整合,社交媒体信息质量评价等。
3 研究结论
3.1 项目总体特征
(1)在项目类型方面,形成了以重大项目为引领,一般项目和青年项目为主,重点项目和西部项目为辅,后期资助项目为补充的发展态势。国家社科基金不同类型项目的资助领域和范围各有侧重[2],“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业已形成的类型结构是较为科学合理的。
(2)在发展历程方面,经历了由基数较小的缓慢发展期,到基数较小的快速增长期,再到基数较大的急剧增长期,最后到基数较大的稳步发展期四个阶段。这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总体的立项趋势是基本一致的。
(3)在地区分布方面,项目主要集中在图情档学科教育发达的东部和中部地区,并且项目分布的马太效应显著。Ⅰ类地区和Ⅱ类地区集中了大量开设图情档专业的高校,虽然仅包括10个“省市”,但其所承担的项目数在项目总数中所占的比例高达60.81%。由27个“省市”构成的Ⅲ类地区和Ⅳ类地区,所承担的项目数则仅占项目总数的39.19%。这些地区不仅图情档学科教育滞后,而且图情档事业发展也较为落后。
(4)在系统分布方面,82.96%的项目由高等院校、其他学校承担,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国家图书馆和省区市图书馆等属于其他系统的机构承担了8.13%的项目,省、市社会科学院也承担了3.14%的项目。三个系统承担的项目数占项目总数的近95%。这是由图情档学科的研究人员主要集中在高校、科研院所、各级图书馆这一实际情况决定的。
(5)在项目承担机构方面,形成了由14个机构组成的核心机构群,虽然其仅占机构总数的3.41%,但是承担的项目数却占项目总数的31.34%。核心机构中,除了国家图书馆之外,均开展图情档专业教育。可见,图情档专业教育机构在项目研究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
(6)在项目负责人方面,形成了由255人组成的核心项目负责人队伍。其中有51人主持了3个及以上项目,他们主持的项目数占项目总数的8.88%。除了卜书庆、过仕明、贺洪明、胡玉冰等4人之外,其余47人均在(或曾在)图情档院系任教。由此可见图情档院系教师在项目研究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
(7)在项目主题方面,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实践研究齐头并进,学科历史研究与领域前沿研究两翼齐飞。基础理论研究涉及图书馆学创新体系、情报学理论体系、档案学理论体系、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学科调查等宏观问题研究,也涉及逻辑图书馆学、公安情报学、少数民族文献学、档案学经典著作评价等微观问题研究。应用实践研究涵盖了图书馆阅读推广实践、知识图谱方法应用、书目数据社会化应用、知识发现技术应用、移动信息素养教育实践等诸多领域。近年来,学科历史研究越来越受青睐,其中图书馆学史和图书馆学思想史是研究重点。有3个项目对中国图书馆学史进行专门研究,各有1个项目研究中国古代图书馆学思想史和20世纪中国图书馆学思想史。领域前沿研究一直以来都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重要选题方向。数字图书馆、知识管理、电子政务、网络舆情、科学数据、关联数据、智慧图书馆等某一时期的学科热点,也是同一时期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重点研究议题。
3.2 项目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建议
3.2.1 存在的问题
(1)项目的学科分布不均衡。“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涵盖图书馆学、文献学、情报学、档案学、博物馆学、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其他学科6个二级学科,但是对博物馆学研究的资助力度严重不足。这从立项项目的题名便可见一斑。在1846个项目中,“图书馆”“文献”“情报”“档案”在项目题目中出现的次数都超过了100次,而“博物馆”仅出现了2次,“博物馆学”则从未出现过。以2015年为例,当年共有9个博物馆学项目申报年度项目和青年项目,但仅立项了1个项目,立项率为11.11%,不仅大大低于本学科的立项率(19.18%)[3],也低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平均立项率(13.5%)[4];并且,博物馆学项目的立项数仅占“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总数的0.76%。如此失衡的资助比例,不仅不利于“博物馆学”二级学科的发展,而且对于“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一级学科的整体发展和影响力的提升也是非常不利的。
(2)项目研究队伍高度集中。我国图情档院系数量较少,而“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主要由图情档院系的教师承担。这就导致在机构分布上,项目集中在设有图情档院系的院校;在地区分布上,项目集中于图情档院系较多的地区;在系统分布上,项目集中在高等院校、其他学校。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是图情档院系的科研氛围浓厚,教师科研能力突出;二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申报和评审机制增加了非图情档院系项目的申报难度。在项目申报阶段,由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实行限额申报,而“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属于弱势学科,所以非图情档院系的项目在机构或省区市社科规划办遴选报送项目时,被选送的几率相对较小。在项目评审阶段,从通讯评审中脱颖而出的项目,在选题、论证、研究基础等方面不会存在明显差距。但是在会议评审时,与来自图情档院系的项目相比,非图情档院系的项目在项目負责人和项目组成员的学历、职称、科研成果等方面无疑处于劣势,被立项的几率也相对较小。
(3)高质量的项目成果偏少。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于2005年设立了《国家社科基金成果文库》,2010年拓展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以下统称《成果文库》),遴选具有原创性、开拓性、前沿性,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学科建设具有重大意义的优秀研究成果统一出版。自2005年至2017年,23个学科共有493项成果入选《成果文库》。“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学科有13项成果入选,占比为2.64%,低于各学科成果的平均入选率(4.35%)。13项“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成果中,有12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和1项非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陈力的《中国古代图书史》)。成果入选《成果文库》的“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在同时期本学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所占的比例仅为0.83%。由此可见,“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研究质量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3.2.2 改进建议
(1)适度加大对博物馆学研究的资助力度。我国政府已经将博物馆事业上升为国家战略。近年来,博物馆事业也获得了长足发展。行业博物馆、专题博物馆、社区博物馆、露天博物馆百花齐放,生态博物馆、虚拟博物馆、智慧博物馆等新型博物馆逐步兴起。博物馆学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应因势利导,加大对博物馆学项目的资助力度,推动博物馆学研究的发展。可采取的措施包括:在项目申报阶段,增加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年度课题指南中博物馆学条目的数量,引导研究者积极申报;在项目评审阶段,对博物馆学项目进行适度倾斜等。
(2)改革项目申报与评审机制。“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高度集中的研究队伍,不利于学科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发展,长此以往,学科研究必然走向封闭和僵化,所以亟需对项目申报和评审机制进行改革。在项目申报机制方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教育部项目均未实行限额申报,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也应取消对省区市申报项目数量的限制,激发研究人员申报项目的积极性。在项目评审机制方面,会议评审也应尝试采取盲审方式,确保评审关注点聚焦于项目本身,减少名人效应[5]、熟人效应[6]等主观因素的影响。
(3)加强项目研究过程管理。在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数量和资助额度快速增长的情况下,如何提高项目研究水平,推出高质量的研究成果,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应加强对项目研究过程的管理,具体措施包括实行项目研究自评制度,即建立项目研究评价指标体系,要求项目组根据项目研究情况,对照评价指标逐项进行自评,并定期提交自评报告;提高项目中检和结项标准,突出对项目研究成果质量的要求。强化项目研究过程管理可以倒逼项目组对项目研究给予充分重视,投入充足的研究时间,并通过科学的研究设计,规范的研究方法,扎实的研究论证等,拓展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助力产出更多高质量的创新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李秋实,肖希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图书馆学教育制度的变革与前瞻[J].图书情报知识,2018(6):75-85.
[2]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管理办法(2013年5月修订)[EB/OL].[2020-06-23]. http://www.npopss-cn.gov.cn/n/2013/0520/c219644-21542088.html.
[3]郭哲敏.2015年度“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获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的统计与分析[J].大学图书馆学报, 2016(2):55-62.
[4]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 2015年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和青年项目立项结果公布[EB/OL].[2020-06-23].http://www.npopss-cn.gov.cn/n/2015/0625/c219469-27206694.html.
[5]刘文云,耿庆军,李勇.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立项分析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7(4):82-87.
[6]幸建华. 影响科技期刊专家审稿的心理因素与编辑对策[J].编辑学报,2008(6):534-535.
作者简介:张新兴(1982-),男,博士,广州大学图书馆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信息资源建设。
(收稿日期:2020-09-11 责任编辑:张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