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凯
〔摘要〕 焦裕禄在带领兰考人民与风沙、盐碱、内涝作斗争的过程中表现出了极其高超的领导艺术,如科学调研善决策、带好班子抓队伍、发动群众鼓干劲、制度建设显优势、语言艺术展特色等。新时代,学习、借鉴焦裕禄的领导艺术,对于提升党的执政能力、领导干部工作效能等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焦裕禄;兰考;调查研究;科学决策; 语言艺术; 领导艺术
〔中图分类号〕C9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1203(2020)06-0049-06
习近平总书记在《要讲究领导艺术》一文中曾指出:“一个高明的领导,讲究领导艺术,知关节,得要领,把握规律,掌握节奏,举重若轻。” 〔1 〕焦裕禄在兰考工作的475天里,在带领兰考人民与肆虐已久的风沙、盐碱、内涝作斗争的过程中,表现出了极其高超的领导艺术。新时代,学习、借鉴焦裕禄的领导艺术,对于领导干部更好地把握政治方向、统筹全局、凝心聚力、提高工作效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科学调研善决策
科学决策是领导干部的必备素质。焦裕禄在工作中之所以能够做到科学决策,首先是因为他能够从实际出发,通过调查研究掌握真实情况;其次是善于抓主要矛盾,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解决现实问题;再次是能够狠抓落实,善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将科学的决策落实到底。
(一)一切从实际出发
领导干部要发现问题并作出正确的决策,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对决策的事项进行全面的了解,以掌握最真实的情况。焦裕禄在工作中坚持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充分体现了共产党员脚踏实地的求实精神和尊重客观规律的科学态度。“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 〔2 〕80,“蹲下去才能看清蚂蚁,深入下去才能发现问题” 〔2 〕103,这些论述体现了焦裕禄深入进行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法。焦裕禄多次强调,领导干部不能总是坐在办公室里听汇报、看报表,听来的东西带有主观色彩、容易失真,而只有走出辦公室,到群众中去,才能掌握真实材料、了解民情民意。他在带领兰考人民治理三害时指出,要彻底根治兰考的“三害”,首先就要深入了解“三害”,亲手掂一掂它的分量。领导干部只有通过调查研究,获取第一手资料,才能在此基础上作出正确的判断和科学的部署。焦裕禄通过三个多月的大规模调研,彻底摸清了兰考“三害”的分布状况和发展规律,掌握了“三害”的“家底”,为制定切实可行的改造规划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焦裕禄主持起草的一系列治理“三害”的方案,就是在深入进行科学调研的基础上,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具体举措。
(二)善于抓主要矛盾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领导干部要敢于担当责任、勇于直面矛盾、善于解决实际问题。矛盾是普遍的、绝对的,但在事物发展的多种矛盾中,必有一种矛盾与其他诸种矛盾相比较而言,处于支配地位,这种矛盾就是主要矛盾。作为领导干部,要善于抓工作中存在的主要矛盾,焦裕禄在工作中就十分善于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他到兰考后发现,在兰考的众多矛盾中,严重的自然灾害和人民群众生存发展之间的矛盾是主要矛盾。在这对矛盾体中,自然灾害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三害”不除,兰考的百姓就没有饭吃。因此,焦裕禄紧紧抓住治理风沙、盐碱和内涝这个“牛鼻子”,起草了《关于坚决护好、造好林,从根本上改变兰考面貌的意见》,不仅展现了他坚决治理“三害”的勇气与担当,也体现了其善于抓主要矛盾的领导艺术。胡集大队有些干部在规划大面积栽种泡桐树时,在怎样栽种上发生了分歧,大队支书认为胡集作为全县发展林业的重点,造林就得弄出个样子给大家看看。种植泡桐树,统统要做到纵横成行、整齐划一,零星栽种的泡桐苗一律要进行移栽。而林业主任认为“人挪活,树挪死”,不能追求形式上的美观,应从生产实际需要出发。两人各持己见、互不相让。焦裕禄到胡集大队检查泡桐树栽种情况时,刚好碰见这一幕。焦裕禄想了想,笑着说道:“双方说的都有道理,但我们办事情、想问题,一定要首先抓住主要矛盾,眼下的主要矛盾,是渡荒救灾,发展泡桐,就要‘先顾吃饭,后顾好看。” 〔3 〕 “先顾吃饭,后顾好看”八个字讲清楚了植树造林中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讲清楚了工作中的轻重缓急。可见,焦裕禄非常清楚通过抓主要矛盾开展工作的重要性,即把抓主要矛盾作为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准则。
(三)狠抓落实求实效
组织实施决策的过程就是抓落实的过程。会不会抓落实,不仅是一个领导干部的工作作风问题,而且直接决定其执政能力的高低。毛泽东同志在《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一文中指出:“什么东西只有抓得很紧,毫不放松,才能抓住。” 〔4 〕焦裕禄治理“三害”的决策作出后,如何当好决策权威的维护者和执行者,如何实现设想、创造性开展工作,抓落实就成为重中之重。首先,他注重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最广泛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合力抓落实。焦裕禄检查劝阻人口外流工作时,提议县委成立除“三害”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各公社党委也要建立相应的组织。其次,为了实现蓝图,他注重加强对下级工作的督促检查,以切实抓好落实。焦裕禄经常到各个公社大队去调研检查、督导工作落实情况。遗憾的是,蓝图已绘制,焦裕禄同志却壮志未酬身先死。“感谢党对我的关怀,我没能完成党交给我的任务,没有实现兰考人民的愿望,我对不起党,对不起兰考人民!”“我死后不要为我多花钱,省下来支援灾区,我活着没有治好兰考的沙丘,死后希望组织把我运回兰考埋在沙丘下,看着兰考人民把沙丘治好”。〔5 〕205回顾焦裕禄临终前的这些肺腑之言,依然会让人们感慨万千。这不仅仅是一种为民情怀,更是一种责任担当。
二、带好班子抓队伍
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系统阐述了党委会的十二条工作方法,其中第一条就是党委书记要善于当“班长”。作为领导干部要善于当“班长”,带好班子抓好队伍。首先要用核心价值观统领一切,让大家的思想得到统一;其次要将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深入了解、关心干部的实际生活和工作情况;最后要团结那些和自己意见不同的同志一道工作,将大家真正融合到一起,成为革命的战友。
(一)凝聚干部思想共识
当时的兰考,由于连年严重的自然灾害,使得百姓的生活十分困苦。吃不饱、穿不暖,越来越多的兰考百姓开始外出逃荒要饭,而留在家中的百姓,由于收成很低、粮食不够吃,只能靠挖树根、啃树皮、吃野菜维持生计。在这种情况下,兰考县的干部争着往外调动,县外的干部则不愿意到兰考工作,认为“灾区栽干部、容易犯错误”。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封地委着手选派干部到兰考这个农业重灾县,以加强领导工作。据时任开封地委书记张申回忆,最初组织部门也考虑过好几个同志去兰考,但都因各种理由没去成,再加上当时兰考的灾情十分严重,使得他为此更加焦虑。这时他突然想起了焦裕禄,张申曾经和焦裕禄一起工作过,是焦裕禄的领导,对他的素质和能力有所了解。1962年12月初,张申找到了焦裕禄,代表组织和他谈话,并向其传达了组织上的决定。当时张申明确地告诉焦裕禄,兰考是个困难县,要他有充分的思想准备。焦裕禄毅然决然地说:“感谢党把我派到最困难的地方,越是困难越是能锻炼人,请组织放心,不改变兰考面貌,我决不离开那里。” 〔5 〕138焦裕禄到兰考工作后,为了加强班子建设、统一干部思想,不仅组织县委一班人学习《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等文章,还带领大家一起回忆兰考的革命历史,以提高大家的思想认识,增强战胜困难的决心和信心。
(二)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
领导干部如果只讲大道理,不帮助人民群众解决实际问题,思想工作就会成为“无根之木,无源之水”。焦裕禄非常善于将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千方百计关心同事、下属的思想、身体和生活状况。县委一位负责同志在乡下患病,焦裕禄几次打电话,要他回来休息。组织部一位同志患慢性疾病,焦裕禄不给他分配工作,要其安心疗养。财委一位同志患病,焦裕禄多次催他到医院检查。魏鉴章和朱礼楚两名大学生技术员来自南方,当得知他们吃不上大米时,焦裕禄就想方设法买来大米亲自给他们送过去。有些同事、下属家里口粮不够吃,患浮肿病,他顶着“粮食统购统销”的政策压力,让人去粮食丰收的邻县购买高价粮,为他们每人补贴50斤粮食。也正是因为焦裕禄时刻关心关怀同事、下属,让他们切身感受到了组织的温暖,心甘情愿地扎根兰考、扎根群众,为除“三害”齐心协力,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三)团结同志一道工作
毛泽东曾经指出,我们都是从五湖四海汇集聚拢来的,不仅要善于团结和自己意见相同的同志,而且要善于团结和自己意见不同的同志一道工作。事实上,领导班子、干部队伍思想不同、观点不同、工作方法不同,相互之间有矛盾,这也正常,但关键是要看如何搞好团结合作。焦裕禄到尉氏县任职时,县委第一书记是夏凤鸣,薛德华是第二书记兼县长,开封地委的组织介绍信上写着,“焦裕禄同志任中共尉氏县委副书记(名列薛德华同志之前)”。夏凤鸣诙谐地说道,焦裕禄是尉氏县的“1.5书记”。面对“1.5书记”这个看似有点尴尬的位置,焦裕禄处理得恰到好处,他凡事不自作主张、不独断专行,无论什么时候都能和薛德华搞好协作关系,互相配合、肝胆相照。薛德华也因此非常尊重这位排名在自己之前的副书记,拥护上级这次特殊的人事安排。
三、发动群众鼓干劲
(一)群众路线是制胜法宝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团结人民战胜一切困难的法宝。焦裕禄不仅能够深刻认识到群众的困苦,同时也能够深刻感受到他们的力量,因此他心系群众,总是在群众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出现在他们面前,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现实问题。如春耕没种子的时候,他想办法给群众找来种子;夏秋内涝的时候,他带领群众开挖排水渠;农业发展受阻的时候,他鼓励群众发展副业,因地制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宗旨,说到底还是为人民服务这句话。领导干部要一心一意为老百姓做事,心里装着困难群众,多做雪中送炭的工作,常去贫困地区走一走,常到贫困户家里坐一坐,常同困难群众聊一聊,多了解困难群众的期盼,多解决困难群众的问题,满怀热情为困难群众办事 〔6 〕。不管在任何时候,焦裕禄总是从群众利益出发,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时刻将人民群众的利益和需求当作工作的“指南针”。大雪天他担心群众没有吃的、没有柴烧,害怕房子会被雪压塌、牲口会被冻死等,群众的一切琐碎小事,焦裕禄都特别关注关心。在1934年召开的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上,毛泽东明确指出:“我们对于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群众的生活问题,就一点也不能疏忽,一點也不能看轻。”“解决群众的穿衣问题,吃饭问题,住房问题,柴米油盐问题,疾病卫生问题,婚姻问题。总之,一切群众的实际问题,都是我们应当注意的问题”。〔7 〕在关心群众生活、做好群众工作方面,焦裕禄完全做到了毛泽东对领导干部的要求。焦裕禄经常说:“一个共产党员要密切联系群众,做群众的知心朋友,要帮助群众进步,首先要有一颗对党、对阶级兄弟的赤诚忠心,不能有任何的私心杂念。有了私心就会忘掉党性,人也会变得自私起来,听不到群众的心声,摸不到群众的脉搏。” 〔8 〕正是因为有这样一颗赤诚之心,焦裕禄才能处处想着群众,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焦裕禄刚到兰考时,看到缺衣少食的农民群众,看到火车站里背井离乡的父老乡亲,深深感受到自己肩上担子的沉重。上任后,他首先考虑的便是如何以最快的速度让全县人民吃饱穿暖,在寒冷的冬天和接下来的春荒中不被冻着、饿着。也正是焦裕禄对人民的这种深厚、质朴的情怀,才使他唤醒了兰考群众战天斗地的内生动力,成就了他敢教日月换新天的伟大壮举。
(二)运用激励手段调动群众积极性
领导干部要调动大家工作的积极性,就必须正确运用激励手段。焦裕禄在除“三害”的工作中深知,要根治“三害”就必须发动群众。为了发动群众,焦裕禄采用了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就是以工代赈。当年,焦裕禄为了充分调动群众治理“三害”的积极性,把国家发放的救济粮款挤出一部分,用于补贴参加除“三害”的群众,让他们在治理“三害”的生产活动中切实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相关政策规定,只要是除“三害”的群众都会得到补贴。这个政策让兰考的老百姓特别高兴,群众吃饭问题解决了,大家也就不会轻易出去要饭了。关键是,这个政策把在外面要饭的群众也“叫”回来了,这就是当时老百姓口中的“叫人政策”。焦裕禄巧妙地把国家的救济制度和救灾生产活动结合在一起,不仅将外出逃荒要饭的群众大量吸引回来,同时也极大地激发了他们抗灾救灾的干劲。
(三)榜样示范,激发斗志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好的榜样,是最好的引导;好的楷模,是最好的说服。在革命战争年代,大渡河十八勇士、董存瑞、黄继光等英勇奋战、无畏牺牲的榜样精神,极大地激发了我军将士的斗志,并将精神力量转化为强大的战斗力,夺取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焦裕禄特别善于树立榜樣,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往往能够产生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在尉氏县工作期间,焦裕禄选树了一个妇女参加社会劳动的典型王小妹,从而鼓励了广大妇女走出家门投身于农业生产活动中。在与“三害”艰苦斗争的过程中,兰考也涌现出了许多不怕苦、不怕累、踏实肯干、积极乐观的妇女典型。其中,以赵垛楼大队孔令改等四个妇女为代表,焦裕禄在全县妇联会上对她们进行了表彰,号召全县妇女向她们学习。针对“三害”问题严重,有的群众对除“三害”积极性不高,甚至悲观的现状,焦裕禄亲自树立了“四面红旗”,即“韩村的精神”“秦寨的决心”“赵垛楼的干劲”“双杨树的道路”。焦裕禄还成立了许贡庄、南马庄五队等“硬骨头”队,表彰了“硬骨头”队队长、“护林小英雄”等典型人物。这些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的典型事迹和人物,对兰考人民有着巨大的激励作用。总之,正是由于焦裕禄善于树立榜样,善于发挥榜样身上蕴含的巨大精神作用,善于及时对选树的先进典型进行宣传,从而大大增强了兰考人民战胜“三害”的信心和勇气,进而鼓舞了人民群众彻底根除“三害”的奋斗精神。
四、制度建设显优势
毛泽东曾指出:“人是生活在制度之中,同样是那些人,实行这种制度,人们就不积极,实行另外一种制度,人们就积极起来了。” 〔9 〕可见,很多时候,解决制度问题比解决思想问题更重要,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焦裕禄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制定制度,注重吸纳群众意见,废止不合理制度,维护制度权威,作执行制度的表率,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对党的绝对忠诚坚如磐石、不可动摇。
(一)破除“潜规则”,废除不合理制度
“潜规则”是指看不见的、明文没有规定的,约定俗成的,无局限性,却又是广泛认同、实际起作用的一种规则。1963年春节前夕,对困难职工各单位会发放一些救济,当焦裕禄看到福利救济名单上有他的名字时,就找到机关支部书记问道:“救济有什么条件么?”支部书记回答道:“家在灾区,生活困难,本人申请……。”焦裕禄说:“我家不在灾区,本人又没申请,为什么有我?”“发放救济款,不仅仅是几个钱的问题,要把它当成一件政治任务去做。要教育干部,对生活上的困难,首先要依靠自己省吃俭用去解决。我们都有工资,不能两眼向上,坐等救济”。〔2 〕31在焦裕禄的带领下,其他10名同志也不要救济,后经机关福利委员会重新评定,重点照顾了8名生活比较困难的同志。焦裕禄到兰考后的第一个春节前夕,就提议废止了给县委干部供应稀缺生活用品的“惯例”。春节前,县委办公室的一个同志给焦裕禄家里送去了几斤肉,焦裕禄问是不是人人有份。办公室的同志解释,春节快到了,书记工作都忙,顾不上买肉,这是特意照顾几个领导的。当时焦裕禄就拒绝了,并强调说自己家的肉已经买好了,办公室谁没买肉就给谁。他还嘱咐这位同志,以后不能再单独照顾领导了。焦裕禄这种抵制潜规则的做法,充分体现了一个共产党员严于律己的优秀品质。
(二)抵制特权思想,加强制度建设
焦裕禄到兰考任职不久,尉氏县委就收到他邮寄来的137元汇款。原来,焦裕禄因为家里人口多、生活紧张,曾向机关储金会借了137元现金。尉氏县机关福利部门决定用福利费替焦裕禄还清欠款,但他坚决不同意,并表示自己欠账自己还,不能占公家的便宜。到兰考后,一家人省吃俭用,最终还清欠款。1962年12月24日,焦裕禄在第一次主持召开的县委扩大会议上就强调要纠正干部中的特殊化:“各级党委和各部门负责同志,要模范地执行党的纪律,带头发扬党的优良传统。生活不能特殊,家属也不能特殊,谁的家属都一样。还应教育下边的干部要爱护领导,不能违犯政策,给领导同志搞特殊待遇。”“今后要恢复亲切、团结的‘同志称呼,进一步密切上下级之间和群众之间的联系”。〔2 〕20焦裕禄到兰考之前,县里有个领导喜欢看戏,还总是带着老婆孩子一起看,戏院的第三排中间的位置,不管他去还是不去,都给他留着。有时候,他看戏去晚了,戏班子就等着,他不来不开戏。因此,下面买票看戏的群众很有意见,戏称他是“老三排排长”。为此,焦裕禄就从“老三排排长”这件事情入手,制定出一系列严格管理干部的规章制度。焦裕禄还多次强调,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和革命干部,不论资历深浅、地位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务员,不能凭借地位捞取特权、功臣自居,为自己享受特权大开方便之门,或者给自己的亲朋好友发放“优待券”。
(三)整治违法乱纪,严格执行制度
焦裕禄在兰考工作后不久,就多次下村调研、访贫问苦,听取群众意见,积极解决他们反映强烈的现实问题。在他的带动下,群众也经常通过来信来访给县委相关部门提建议、反映问题,包括反映干部队伍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有一次,一位社员前来县委揭发他们大队队长违法乱纪的行为,焦裕禄热情接待了他。经过了解,焦裕禄得知这个队长好吃好喝,一喝醉就不组织社员下地干活、耽误生产,前些天把公社的牛卖了还酒账,群众提意见他还打人,村支书也不过问,在群众中造成了很坏的影响。焦裕禄对群众反映的这个问题非常重视,决定开展实地调查。在走访中,这个大队的社员们纷纷反映,谁家有红白喜事,这个“酒肉队长”不请自到;谁家来了客,他也厚着脸皮去陪客,社员也碍于面子不便说他;他还常赊账大吃大喝,用公款还账。随后,焦裕禄召开社员大会,让大家说说这个队长的情况。这时“酒肉队长”来了,他矢口否认自己的所作所为,但在群众的指责和诘问中,理屈词穷。焦裕禄愤慨地让他把贪占的公款退还,随后,要求公社党委和村党支部对“酒肉队长”严肃处理、公开通报,并严肃批评了该村村支书。兰考县检察院有一次检查工作时,发现有一名生产队队长,利用职务之便“贪污自肥”,偷了生产队12 000块砖、9 000片瓦、32棵树,盖了3间瓦房,后来还发现他偷了920斤麦种。焦裕禄了解清楚这件事情以后,作了一个很长的批示,说这样的坏党员,在群众生活严重困难的情况下贪污盗窃发大财,不立即严肃处理、绳之以党纪国法,是不能挽回影响的,是不能平民愤的。当年的这个批示手稿现在仍然存放在河南省档案馆,虽然批示手稿的笔迹已经非常模糊,但是依然能够在字里行间感受到焦裕禄的震怒。焦裕禄行得正、坐得端,敢于惩治违纪干部,群众才将他视为自己的贴心人、引路人。新时代,党员领导干部是人民群众的公仆,只有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才能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拥戴。
五、语言艺术展特色
在长期的革命和工作实践中,焦裕禄不仅掌握了一整套科学有效的工作方法,还广泛汲取群众语言的精华,说百姓话、用百姓腔。他的顺口溜来得快、编得快、用得好,三句五句就能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一个完整的意思,让人听得明白、记得牢固,常常能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这也是他领导艺术的鲜明特色。
(一)情深意厚、真切感人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不管是对干部,还是对群众,焦裕禄讲话时总是带着真挚的感情。在他身上,体现出了一名共产党员对人民的关心和爱护。焦裕禄常说:“我们不是百姓的父母,而是老百姓的儿子,还要做听人民群众话的孝子,我们不是为民做主,人民才是主,人民要自己做主人,我们就是长工,是给人民扛长活的。”“共产党员要在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出现在群众面前,在群众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去关心群众,帮助群众。”“饿死人绝不是共产党的政策,让老百姓吃饱饭错不到哪里去,天大的事我一人承担”! 〔2 〕141可见,焦裕禄讲话用情,不是客套、不是作秀,而是一种发自内心强烈的真实情感,是对普通百姓的深情厚意。
(二)务实创新、指导性强
领导干部讲话时要务实创新,其如果不能做到这点,就往往只能重复别人的话,或者讲“正确的废话”。焦裕禄讲话时,总是能直面问题、善于总结、善于创新。比如,在发挥领导干部作用方面,焦裕禄教育干部“干部不领,水牛掉井”。他还要求干部:“重要文件不要委托秘书写,特别是讲话、作报告,更不要别人写好,自己在那里干巴巴地念。我的体会是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还是自己做的饭菜香。” 〔2 〕80他在讲干部领导方法和作风存在的问题时,将其归纳为“十多十少”“五个跟不上”。“十多十少”是指,一般号召多,调查研究少;一般情况多,具体经验少;领导干部原则讲得多,具体办法少;干部讲得多,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少;一揽子会议多,系统会议少;工作布置多,认真检查少;管理办法多,认真坚持下来的少;对当前生产着重说得多,认真制定规划、用规划指导生产的少;各行各业支援农村喊得多,具体行动少;死搬硬套的多,真正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确定方针少。“五个跟不上”是指:领导跟不上、思想跟不上、管理跟不上、政策跟不上、各部门支援农业跟不上。以上这些话语,虽然没有华丽的词藻,但却是焦裕禄讲话艺术的真实体现,能够起到强大的指导作用。
(三)质朴平实、通俗易懂
焦裕禄的语言不仅朴素,而且诙谐,如他将治“三害”的一套方案编成了一段顺口溜,兰考有“三害”,害咱兰考人;“三害”不治理,兰考难翻身;立志治“三害”,富咱兰考人;团结同奋斗,挖掉“三害”根。他通俗又生动地说出了治理“三害”的重要性。此外,在和山东曹县协商解决兰考南彰洪水排泄问题时,焦裕禄更是妙语连珠。他说:“兰考和曹县虽然是两个省,两个县,但根本不存在利益分歧。不论是华东局还是中南局,都应该服从社会主义全局;不论是山东省,还是河南省,都得实行多快好省;不论是菏泽专属,还是开封专属,都要执行团结治水的总部署;不论是曹县,还是兰考县,都是在党领导下的兄弟县。” 〔10 〕大道至简,也是焦裕禄的说话艺术。焦裕禄不仅善用顺口溜,还十分擅长打比方。他用不要“撒胡椒面”来说明兰考的救灾工作不能搞平均主义,用“过电影”来说明领导干部干工作要善于思考、勤于总结。
总之,焦裕禄的领导艺术体现在科学决策、带好班子、发动群众等说话做事的方方面面,体现了原则性与创造性相统一,实践性与人民性相结合的特点。新时代,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入学习焦裕禄的领导艺术,从他身上汲取提高执政本领的养料,努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 考 文 献〕
〔1〕习近平.之江新语〔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27.
〔2〕周长安,赵永祥,吴玉青.焦裕禄在兰考的475天〔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4.
〔3〕杨长兴,刘俊生,张万青,等.焦裕禄一生〔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209.
〔4〕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442.
〔5〕焦守云.我的父亲焦裕禄〔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6.
〔6〕习近平.做焦裕禄式的县委书记〔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24.
〔7〕毛澤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36-137.
〔8〕焦裕禄干部学院.永恒的丰碑——焦裕禄的故事〔M〕.郑州:大象出版社,2014:44.
〔9〕毛泽东传:1949-1976〔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472.
〔10〕吉炳伟.纪实焦裕禄〔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6:160.
责任编辑 芳 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