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君宇
【摘要】随着课程游戏化的推动,幼儿园音乐教育进一步渗透于一日活动中。而学前儿童由于其年龄特点以及认知水平发展限制,更加需要幼儿园“特色音乐教育”,即从生活中汲取不同元素并以多元的方式进行展现,将音乐和幼儿生活相串联,做到有机结合,进而相融共生。如此既促进了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也在孩子的童年播撒了热爱生活的种子,音乐的教育素养也将伴随孩子一同茁壮成长,进而影响其一生。
【关键词】课程游戏化 音乐 教育 素养
【中图分类号】G6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51-0102-02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幼儿园的教育理念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逐渐形成了“百花争鸣”的局面,而其中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教育理念脱颖而出,走在了幼儿教育的时代前沿。而幼儿音乐素养更是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在儿童了解和探索世界的初级阶段给予了他们感知社会的情感认证以及美的需求,同时能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进行学习,这在一定程度支撑着幼儿早期生理与心理的需要,也符合其年龄特点。
同时,幼儿音乐教育并不只是眼前平面的音乐教育的发展,不是简单的音乐技能技巧的强化学习,更是立足于感知社会、探索世界、开拓未来的立体需要,儿童在早期的音乐教育中被歌曲中的情感所渲染,将“自己”潜移默化地代入其中,打开了自身心灵的窗户,拓展了与外界沟通的桥梁,其社会性的生存价值也会进一步的提升,更内化了自我的音乐素养,逐步学会了“审美、优雅、自信、乃至超越”。因此儿童音乐素养的养成对其未来起着重要发展作用,音乐教育也是幼儿园教育教学的必要组成部分,本文拟对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儿音乐教育的实践研究进行相关综述。
一、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儿音乐教育现状
1.音乐教育方式内化
幼儿园音乐教学不仅仅只是存在于实际课程之中,更是贯穿于一日生活始终的隐形教育课程,其目的不只是培养幼儿音乐的技能或者技巧的提升,同时也是一种情感的抒发,更是在潜移默化中培育热爱生活、享受生活的品质,以达到深层次的人格塑造。当然,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只有幼儿主动的探索,才能接受更多丰富的音乐素养的品质培育。
对学前幼儿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其心智尚不成熟,通常会以“自我为中心”,对事物的认知也往往比较主观,很难客观的分析和看待。一旦对事情感兴趣,就会非常关注,并愿意接近,进而深入了解,学习。相反,当其对一件事失去兴趣,即使教师和家庭教育者有意识的进行引导,在短时间内也很难激发幼儿的学习主动性,即使暂时有了强烈的兴趣,一旦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的引导力度,或者方向出现轻微的偏差,幼儿教育的品质就失去了强有力的支撑,其品质自然也无法保障。因此,教师应该把激发兴趣放在首位,让孩子自主探索,获知,从而培养其音乐品格。
同时孩子们由于年龄的特点,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并不长,教师必须要根据幼儿发展实际,结合其个性特点,因地制宜,对幼儿因材施教,能够将“音乐教育”以多元的互动方式渗透内化到一日活动的每一个内容,并且做到动静结合,张弛有度,让音乐教育并不突兀的出现,而是自然的渗透,以此来激发幼儿的自主学习品质。比如可以在每个“活动环节”开始结束时用世界名曲代替铃鼓的声音,这样孩子们既明白了教师所要表达的含义,也陶冶了自身的情操,提升自我的音乐审美,也丰富了其精神世界,架起了与教师音乐交流的桥梁,这也是一种社会性的培养。教师还可以和孩子们在“聊天”时加入节奏元素,并且注意轻重缓急,孩子们在聊天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深化了节奏的学习,也区别了不同的音色和音调,以及其中情感的渲染,这是极其高明的教育手段。同时,教师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刻意的加入音乐元素”,比如在不同季节,不同天气,感知外界事物的声音,以此和幼儿进行探索,进而将其延伸到音乐活动中,可以进行乐器的演奏,或者同幼儿进行歌曲的创编。如此,既让幼儿在自由自主的环境中进行创造,也培养其丰富的想象力和开拓未来的进取精神。
2.音乐教学活动游戏化
音乐教学活动是融入生活的,课程游戏化的今天提倡“一日活动皆课程”,因此,其内化的学习方式是相对隐蔽的,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无目的”渗透式渲染教育,相对自由自主,而“课程活动”是开门见山,目的性非常明确,活动的流程也相对的死板和固定,即使有改动,也是对总体内容的拆分和重塑,其本质并没有改变,总体而言相对的更为外显、直接。
而在课程活动最吸引幼儿的莫过于“游戏”,其中设计内容的游戏性将会直接影响孩子们的主观判断,他们会将所观察到的信息传递到大脑神经,迅速的接收到是否感兴趣的信号,并且以相应的行为进行支撑,当课程相对乏味,或者形式单一、千篇一律之际,幼儿的学习效率将会事半功倍,因此,活动的内容要精彩纷呈,内容也要多元共存,这也是教师的教育教学素养的直接体现。
结合当前实际,在幼儿日常音乐教学内容中,活动流程大多涵盖故事、音乐、动作、节奏、表演、游戏。在活动中教师是引导者和幼儿同伴的角色,用故事感知音乐内容,用动作展示音乐力度、用节奏强化音乐打击感,用表演进行情景感知,用“游戏”激发学习热情。如此一来,通过由浅入深的活动设计并加以“游戏”“课程”的动静结合,激发幼儿主观能动性,让他们真正做到“我热爱、我学习”,“我学习,我热爱”。同时,其中的创意是无限的,尤其是延伸活动更要注意其难度的增幅,使其达到“最近发展区”,如此“幼儿往上一跳便可以够到”便是最佳的学习体验。当然也可以适当的制定更高层次、更深架构的“难度体验”,孩子们也可以体会在团结合作中共同克服困难的自豪情感,同时培养其坚毅的人格特性。
同时,教师也要结合现有的“条件”,包含班级幼儿的整体素养,季节环境的变化、家庭教育的理念等幼儿周遭一切客观事物的整体总和,并从中提炼,进行多方面、多领域、深层次的教育、进而创设丰富的且適应幼儿生活状态的教育教学的内部和外部环境的综合。
同时教师应该将歌词、韵律、打击乐等相关的音乐元素融入其中,使幼儿能够进行全方面的音乐素养方面的提升,让孩子们在生活实践活动中感知音乐的多种模式,丰富的展示方式,并加以展现,使之有更为深刻的印象,渗透进幼儿的内心情感,从而达到“人爱音乐,音乐育人”的目的。
二、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儿音乐教育的意义
1.激发幼儿创新意识
21世纪是创造的世纪,是充满无限可能的世纪,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社会如何发展,创新都将成为永久的话题,经久不衰。而幼儿音乐在快节奏的当代,不仅作为一种陶冶情操的艺术,放缓了生活的脚步,更是伴随其成长的个人素养,乃至永恒追求。孩子们以音乐感知生活、融入生活,充分激发其创新认知、进而进行行为方面探索并以此学习强化,最后成为其内在的品质并以素养的形式支撑其外部行为习惯。
同时,人类的创新品质不是与生俱来,而是后天逐渐培养、提高的过程。因此,幼儿音乐教育就在其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从音乐的欣赏、感知、创作中都体现了显性的创新品质,也是人类从探索、学习、创造、再学习的发展过程,而幼儿音乐教育又是“无处不在”的。这也正体现了陶行知先生“处处是创造天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在学习强化以及不断创编的过程中,幼儿在音乐素养提升的同时能够勇于实践、探索真理,并且能够和同伴形成良好的社交认知,进而成为有“创造”以及合作精神的“人”,而作为创造之人的教师也要推陈出新,革新理念,只有适应时代的潮流,在正确的道路上坚持正确的方向,这样才能更好地开拓未来、创造未来,幼儿也才能更好的追寻“新世界”,音乐对于社会认识尚不成熟的幼儿来说更是其“认知世界,仰望星空”的心灵天窗,音乐教育的持续培养会内化为个人内在素养,逐渐升华为人格品质,而创新的“精神”正是在这一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形成。當然,音乐素养教育是幼儿产生创造未来、开拓未来的良好品质的途径之一,这并不是所有,这方面,也需要理性的看待及分析。
2.提升幼儿情感体验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幼儿在音乐中的思维是自由翱翔的、是无边无际的,教师应该客观的看待,充分发挥其艺术性职能,提升幼儿的情感体验,促进其形成完整健全的人格。幼儿在音乐的教育中会进行感受美的体验,表演美的情趣,丰富自身的审美素质,从而提升自我情感的体验,并以生活态度、生活热情的形式进行外化行为的延伸。在儿童不断接触音乐的过程中,他会不自觉地被优美的音乐旋律所启迪,而这会将自己的情感外化为自身行动,形成积极乐观的心态,达到身心全面的发展,从而塑造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音乐教育无论是从幼儿个人发展还是心理承受来说,其在情感渲染的方面是极其独特的,因此,教师要打破僵硬的交流方式,在和孩子沟通互动的过程中悄悄搭建心灵情感的桥梁,用积极向上的生活热情感染幼儿,向其传递快乐、传递美好。
三、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儿音乐教育的改革趋势
1.教育理念推陈出新、相融共生
随着国家教育水平的提高,幼儿音乐教育的改革也刻不容缓。游戏化虽然是目前音乐教育不断改革和创新的一个方向,但并不是所有,因为“课程教育”本就是多元化的教育模式。音乐教育未尝不可以做到生活化、经验化、游戏化、甚至集体化,其中并无优劣之分、高下之别,只是重点不同、分格不重。只有真正做到有机结合,采取相应的对策,推陈出新,使各种教育理念相容共生,才能促进幼儿音乐教育的发展。只要对儿童个人发展有利的,我们都应该思考、探索。而不仅仅局限于“课程游戏化”,只有打破固有的思维模式,才能争取更大的进步。
2.教育形式多元共存、相互渗透
幼儿音乐教育是幼儿课程活动组成的重要部分,陈鹤琴先生说过应该为幼儿创造良好的音乐环境,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发展幼儿的音乐才能。但这不仅只是用游戏化、生活化、集体化等方式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更应该以自然的方式方法内化于幼儿的学习互动中,这样幼儿的接受程度较高,学习的效率也就事半功倍。
音乐教育是渗透于“课程”之外的、自由的、灵动的、充满着不可知,快乐或者悲伤,儿童都可以通过音乐来抒发自己或者了解他人的情感,其在学校以外的生活中也随处可见,小区里小鸟的叫声充满着节奏的韵律,天空中下起的雨滴滴答答也如一首欢快的乐曲,因此教育的形式更应是多元的,回归自然的生命教育。结合实际,教师可以和孩子一同去公园欣赏景色,倾听自然的声音,再回归课程将其具体形象化展示,这样,孩子们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更能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音乐教育也渗透进幼儿的生活、两者相辅相成,生活培育了幼儿音乐教育的土壤,幼儿音乐教育的品格回馈了生活乐观向上的态度。
幼儿音乐教育不仅仅是培养个人音乐素养,更是一种对品格的升华,是在生命中那一瞬间的触动,孩子们在其中甚至能聆听“蝴蝶振翅的声音”。
参考文献:
[1]许卓娅.学前儿童音乐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2]李娇.幼儿音乐教学游戏化策略研究[J].好家长,2018年13期
[3]陈凤玲.谈谈幼儿音乐兴趣的培养[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4]温珮滢.游戏化教学落地需“新”意[N].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1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