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庆生
一、什么是生涯教育
舒伯(Super)认为生涯“是生活里各种事态的连续演进方向;它统合了人一生中依序发展的各种职业和生活的角色”。生涯教育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探索、了解社会职业生活,进而思考未来职业选择、人生价值、生活与工作意义的教育,对人的一生发展极为重要。舒伯认为“一个人若能从事自己喜欢而又擅長的工作,那工作幸福感和成就感都会很高。”根据国内外生涯教育教材的内容体系,生涯教育基本分为以下四方面:自我探索、环境探索、生涯决策和学业管理。对学校生涯教育来说,我们可以简单理解为其探讨的是“我是谁”“我要成为谁”以及“我要如何实现它”这三个方面的问题。
二、为什么要开展生涯教育
笔者在高中任教十多年,始终无法绕开学生和家长提出的几个问题:高一升高二了,选文科好还是选理科好呢?高考完要填志愿了,应该选哪所大学才好呢?哪些专业毕业后可以获得优厚的薪酬待遇呢?笔者观察到,无论是成绩多么优秀的学生,在这些问题面前都显得如此茫然。而作为学校的教师,我们能给出的建议往往是基于任教过的过往学生的经验,或许存在一定的普适性,但是却严重缺乏严谨性和针对性。在那一刻,笔者意识到,尽管学校在学生的传统备考指导上已经做得非常成熟,但是在引导学生进行选科和志愿填报方面仍然是相对空白的。我们迫切需要开设一门基于这方面的课程,才能解决学生普遍面临的困难。然而,在这个科技日新月异的时期,把课程的目标窄化到这种程度明显是有严重的局限性的。只有当我们帮助学生解决最为核心的自我认知方面的几个问题:兴趣,价值观,性格和能力,搞清楚了“我是谁”的问题,这门课程才具有意义。生涯教育顺理成章成为了我们思考探索的方向。
三、如何开展生涯教育
笔者在教师的工作生涯中,先后担任过班主任,年级长和学生处行政管理人员等职务,对学生管理和综合发展具有一定的经验。以下笔者将以自己完整带过的一届学生(广东实验中学2016级入学学生)为分析对象,分享这三年期间对他们开展过的生涯教育中的典型活动,特别是通过挖掘家长资源,以家校协同的方式所开展的生涯教育活动。
第一阶段:入学规范和生涯课程。对全体高一新生及新生家长做入学适应指导,内容包括:行为规范要求、学习规范要求、人际交往指导、宿舍生活指导、学法方法指导等。在入学的第一周,完成对全年级学生的心理测试及评估,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学生入学后,每周开设一次生涯教育课程,由学校学生发展中心专职教师为学生开展活动。各学科组为学生整理学科学习方法,并通过开展邀请高年级的学长进班与学生交流的“学长引路”活动,帮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沟通,提高学生总结方法的能力。经过一个学期的工作,学生基本养成规则意识,反思意识和沟通意识。
第二阶段:生涯人物采访活动。寒假除了完成相应的假期作业外,参加一定的社会实践可以提高学生对社会对认识和了解。社会实践的形式也有很多种,在学校学生处的组织下,高一年级开展了以 “生涯人物采访”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每位学生在寒假期间,访谈一位职场人士(可以是自己的父母、亲戚、朋友等),了解其所从事工作的从业要求、工作内容、薪资水平、未来发展方向等情况。如果条件允许,建议学生跟随该职场人士“上班”一天,亲自体验该职业的工作内容。在活动结束后,根据访谈情况,完成“生涯人物访谈记录表”。开学后,年级组织一系列活动进行该社会实践的分享,内容包括:1.班内分享:班会课上进行访谈报告汇报。2.成果展示:挑选优秀的采访报告在年级大厅进行展示,互相学习。3.年级沙龙:各班选出最有代表的采访报告,参加年级的沙龙,彼此进行分享,交流心得,共同提高。
生涯人物采访的活动具有很大的意义。1.首先,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是在任务的驱动下,结合自己的兴趣来开展校园外的实践活动。2.活动的开展是有指导的和有序的。学生根据学校发展指导中心给出的指引,有条理地对实践活动进行反思,撰写报告,及时总结,对自己个人的规划有了更加明确的方向。3.提高了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合作能力。在采访过程中,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实现同伴互助;在交流分享会上实现信息交换,互通有无。
第三阶段:职业教育日。通过生涯人物采访的活动,笔者发现,对于学生而言,他们对职业的了解是较为肤浅的,多数基于自身猜想和道听途说。对于学校而言,我们可以为学生提供学习专业知识的平台,但是在提供真实的职业信息、平台和渠道等让学生去了解一项职业的方方面面时,学校自身的资源却是有限的。因此,很有必要借助校外资源实现这个目标。广东实验中学有着优质的家长资源,他们当中很多人都是不同行业领域里的精英群体,如果能够开发好这一块的资源,将是对学校现有教学资源的有力补充。其次,通过引进优质家长资源,也是实现家校协同,家校共建目标的良好途径之一。在这个想法的驱动下,笔者在高一下学期做了一个新的尝试,在原有的校本课程基础上增加了一门“职业教育”课程,通过聘请优秀家长作为校外导师进校园为学生开设不同行业的介绍课程,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不同的职业特点,结合个人的性格和兴趣,思考适合自己从事的职业,并了解该职业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以及他们在大学对应的专业选择。
“职业教育日”活动在高一下学期开学第二周开始筹备,计划在学期内开设两次活动,每次活动邀请20位左右的行业精英作为导师为学生开设课程。导师来源于学生家长,往届校友为主。前期准备包括:
(1)前期调查:学生最想了解的职业。
(2)家委协助:以学校和年级家委会为抓手,发动各班家长主动报名担任导师,提供课程资源。
(3)网上选课:根据导师提供的课程,学生进行网络选课,确定每个课程的人数。
(4)系列准备:邀请函,资料收集,课程宣传,落实场地,制作宣传,导师牌等。
(5)设计表格:设计学生的课堂听课记录表和课后反馈表,引导学生做好听课记录,课后收集学生对课程对反馈意见。
(6)导师指引:对开设课程的家长导师提出课程建议,做到“三多”:课上多用实例,多结合生活,多设计环节让学生参与。
欣慰的是,家长导师的参与热情非常高。在我们活动方案下发后,短短一周,就收到了几十门课程开设的申报。我们根据学生选课的情况,结合课程的实用性和主题性,把上报的课程分为两期进行,每期的课程数量达23门,种类基本上不重复,涵盖了金融,建筑,设计,医疗,房地产,人工智能,城市规划等众多领域。
在“职业教育日”活动当天,校长为家长导师颁发聘书。年级安排家长导师的孩子作为引导员带家长到指定的教室上课。所在教室的班主任作为助教随堂听课,协助导师开展课程。学生根据自己在网上选课的结果去到对应的班级听课。对大热的课程进行全程录像,作为资料保存。年级安排学生干部对家长导师进行采访,完成活动通讯稿,通过年级公众号进行推送。根据学生的课程反馈表及时总结,筛选优秀课例,提炼优秀课程的特征。广泛收集授课导师的意见反馈,对下一次课程的授课导师给以相关的提醒和指导,进一步优化课程。
第四阶段:职场体验日。在“职业教育日”活动成功举办后,我们明显感受到学生在自我规划的意识方面有了提高,把职场的专家导师“请进来”的方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家长导师们的课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学生们的眼界,加深了他们对职场的认识。尽管活动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我们依然发现导师们的课程仍然是停留在理论的层面。要让学生有更加深刻的体会,最好的方法還是让学生走出校园,走进职场,通过亲身的经历来感受职场的真实情况。在这个想法的驱动下,我们在职业教育日“请进来”的基础上,探索“走出去”的课程——“职场体验日”。
为了确保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职场体验,在学生处的组织下,确定安排学生在高二的期末考试后,正式放假前的两天休假时间开展活动。在活动开始前的一个月,学校学生处组织年级家长委员会,发动班级家委及家长,提供一定数量的工作单位和工作岗位给学生参加职场体验。在把这些单位及岗位统计完后,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个行业单位进行为期1-2天的职场体验,并撰写体验报告和工作心得。“职场体验日”活动作为走进高三前的一次社会实践活动,很好地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去了解社会,发现兴趣,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对未来做好自我规划,特别为一年后专业志愿等方面的选择做好准备。
四、回顾与反思
回顾我们举行过的系列性的生涯教育如“生涯人物采访”“职业教育日”和“职场体验日”,笔者认为,这些活动对学生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发现自己是有意义的。首先,在活动的驱动下,学生的自我目标更加清晰。其次,活动中家长作为主要力量的参与大大促进了家校协同,实现家校共育。与此同时,家长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得到提高。家校合力之下学生的综合素质有了提高。这与后面出台的“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的目标不谋而合。而所有的这些活动,都对当年这一届学生的高考起着“增分”的作用。2018届毕业生的高考成绩取得了重大突破,是学校近几年高考的一个顶峰。这些数据充分说明了生涯教育对学生的综合发展是有很大的正面影响,值得我们不断思考,改进和提升课程的内容和形式。
五、结语
人生就是一场马拉松。学生的发展不可以只通过分数来衡量。学校教育应该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不同的平台和实践机会,给以他们科学的、实际的指引,把握每一个阶段和节点,让学生有更好的自我规划。在这个过程中,家校协同,形成合力,是实现这个目标最有力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