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昌俊
一触即发。
“十一”长假结束不久,一则关于“鄂州将并入武汉”的消息引发不少关注。该消息源自武汉市发改委对湖北省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第20200607号提案的答复。
在回复中,武汉市发改委称,鄂州并入武汉属国家重大行政区划调整;下一步,将按照党中央和国务院区域发展总体战略部署和要求,加强研究论证、分析评估,并经省委、省政府决策后,严格按照《行政区域管理条例》和《行政区划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的有关规定,做好相关工作。
这则回应,虽然还不能等于“官宣”,但至少证明“鄂州并入武汉”一事在官方层面已有动议,并且从回应的措辞和表述看,可能性较大。武汉扩容箭在弦上?为什么是鄂州?
武汉给人的印象似乎就一直和“大”有关。不仅历来就有“大武汉”之称,坐拥长江和汉水所形成的武昌、汉口、汉阳三镇鼎立的独特地理格局,也强化了外界对武汉“大”的认知。
但实际上,与同等类型的城市相比,武汉其实真不算大。
从陆地面积来看,武汉只与苏州相当,不到8500平方公里。而与武汉经济体量接近的成都、杭州,分别达到14650平方公里和16500平方公里,几乎是武汉的两倍。
从人口总量看,武汉目前的常住人口仍不到1200万,虽然跻身特大城市之列,但与成都的1600万,已拉开差不多500万的差距。在中部,武汉常住人口规模也面临着郑州和长沙的追赶之势。
数据显示,2010年,武汉人口比郑州多出116万;而到2019年底,差距已经缩小到86万;长沙在人口基数小得多的情况下,近几年常住人口增势也明显好于武汉。过去四年,长沙每年人口净增量均突破20万。武汉尽管高调启动了百万大学生留汉工程,但常住人口年均增量却仍在十多万人徘徊。
综合各方面的基础和禀赋来看,不管是交通,还是教育,抑或是产业实力,要在中部打造一个区域经济支撑点,非武汉莫属。可以说,一个更大更强的武汉,不仅对湖北来说有现实价值,也符合国家对于武汉的期待。
与这份期许相比,武汉的确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加速扩容,是一个相对来说最具效率的方式。数据显示,2019年底,鄂州经济总量为1140亿元;常住人口为105万;陆地面积1600平方公里左右。并入武汉后,武汉经济总量有望再次反超成都,上升到全国第七位;人口则可突破1200万,实现此前定位的“至2020年全市常住人口控制在1200万人左右”的目标;面积也可以突破10000平方公里——整个城市的体量明显上升。
另外,2020年武汉受疫情影响较重,有一个恢复期。前三季度,湖北与武汉经济增速同为-10.4%。在此阶段推进扩容,在省内形成一个更大的统一市场,不仅助力其在顶级城市中的角逐,更加稳固其在中部领头羊的位置,也有助于武汉和湖北经济的早日恢复。
从近些年来的“强省会”战略来看,省会城市扩容趋势越来越明显,一个重要标志就是涉及省会城市的区划调整越来越频繁。不管是合肥三分巢湖,成都代管简阳,济南吞并莱芜这类外向型的扩张,还是2020年以来,长春、成都等多个省会城市撤县设区的“内向型”扩张,都在不断强化这种趋势。
下一个城市,很可能是中部“龙头”武汉。
毫无疑问,区划调整是非常严肃的事,不光涉及诸多程序,也必须有多种现实因素的促成,绝非为了合并而合并。比如,成都代管简阳,就与成都第二机场建在简阳有关;济南合并莱芜,不仅契合了山东做强省会的需要,也可解决莱芜自身发展面临的可持续性难题。
相应的是,武汉合并鄂州,也是有着“天时地利”之便。
首先,鄂州虽然有着地级市的地位,但实际却是一个“袖珍型”城市。其面积和人口都居湖北各地级市末位,经济总量也只刚过千亿元。相对于武汉的体量,这种“大并小”,确实很容易“消化”。
其次,鄂州与武汉毗邻,两者距离不到百公里,城际铁路通达时间仅20分钟左右。并且鄂州本就属于武汉“1+8”城市圈,在经济、人口等方面,与武汉的交流、融合都非常紧密。这种既有的连接基础,为鄂州与武汉的“更近一步”提供了先天条件。
第三,在都市圈时代,鄂州靠近都市圈内部核心城市,且自身体量小,其独立的发展空间相当有限。即便没有合并,也只能依靠与核心城市的“相向而行”来获得发展动力和资源,并在事实上充当“卫星城”的角色。通过区划调整,则能够打破资源流动、城市规划上的壁垒,有望带来“1+1> 2”的双赢效果。
当然,与其他省会城市相比,武汉选择用扩容的方式来做大做强,也有着自身的无奈。不少人可能忽略的一点是,武汉早在上世纪90年代末,就已经实现了“无县化”。
武汉在1992年、1995年和1998年,分别经国务院同意批准撤销汉阳县、武昌县、新洲县和黄陂县,并设立蔡甸区、江夏区、新洲区和黄陂区。在这方面,武汉不仅比绝大多数内陆城市要早,甚至比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都早了十多年。以今天的眼光来看,武汉可能是国内最早尝到“县改区”红利的城市。
但这也意味着在省会城市加速扩容的今天,武汉“县改区”的牌被提前打了出去。像成都在代管簡阳的同时,仍在持续推进撤县设区。因此,合并鄂州,确实是武汉在强省会时代继续增强自身优势时为数不多的选择。
2019年,武汉官方对外高调宣布了三大跨越式发展目标:推动城市人口从1000万向2000万跨越;推动经济总量从1万亿向2万亿跨越;推动武汉从中部中心城市向国家中心城市和世界亮点城市跨越。
虽然即便成功合并鄂州,离上述目标也还有很长的距离,但无疑是迈出重要一步。而鄂州能够带给武汉的,也不仅仅只是“量”上的加法。
公开资料显示,2018年底,武汉-鄂州被列为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2020年又被列为全国高铁快运枢纽城市,其物流枢纽地位极其突出。
最具代表性的一点是,鄂州手上有一张“王牌”,即国内目前唯一获批建设的专业国际货运枢纽机场——鄂州顺丰机场,预计于2021年建成投用。数据显示,鄂州机场1000公里飞行半径、300公里“公铁水”物流转运范围,将覆盖整个武漢城市圈和长江中游城市群,机场1.5小时飞行圈覆盖中国90%的经济总量。
能够把这样的“全国第一”收入囊中,对于九省通衢的武汉来说,可谓如虎添翼。事实上,武汉虽然有铁路、水路之便,在航空方面却并不占优,有了鄂州机场的加持,恰好可以弥补短板。并且,货运航空在国内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武汉有望借鄂州机场抢占这个领域的新赛道。
颇为巧合的是,武汉与成都作为对标城市,在机场方面也颇有“针锋相对”的“暗战”。因为后者即将拥有两座4F机场,而武汉合并鄂州之后,也将拥有两座机场。尽管其中一座是客运机场,一座是货运机场,但却是全国独一无二的。
鄂州与武汉到底何时能够合并,又是以怎样的方式,是否会像合肥三分巢湖那样采用分割式合并,目前来看都还没有定论。
但鄂州与武汉的融合发展,却早就在进行。如2020年6月起,鄂州市政府办公室各办公电话正式启用武汉的027区号。交通方面,即将建成通车的武汉地铁11号线三期,将跨市连接武汉市和鄂州葛店开发区。另外,2020年的湖北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推动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向鄂州等地延伸。
可以说,即便不会一步到位实现合并,鄂州与武汉的一体发展也只会进一步增强。在强省会的今天,武汉其实正是强省会的佼佼者。
目前,武汉在湖北全省的首位度达到35.4%,略低于成都,在全国处于中高等状态。若能够继续合并鄂州,它所带来的示范效应和信号意义,相信比济南合并莱芜要强得多。
在“优化行政区划设置,提高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综合承载和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实行扁平化管理,形成高效率组织体系”被写入顶层设计之中后,强省会武汉再合并鄂州,其实不算太意外。武汉,也应该不是最后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