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高职院校语文类课程存在课程设置功利、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心理轻视等问题。本文主要分析了语文类课程的现状,并探索了高职院校语文类课程教学改革的方法。
关键词: 高职院校 语文类课程 教学改革
何谓语文?叶圣陶曾说:“什么叫语文?语文就是语言,就是平常说的话。嘴里说的话叫口头语言,写在纸面上叫书面语言。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就是语文。”语文课程一直以来承担着中华民族母语教育的重任。在小学、初中、高中阶段,它是绝对的主课,不论高考政策几经变迁,也绝对动摇不了它的地位。可是在大学尤其是在高职高专院校,专业化、精细化分工越来越明确,语文课程没有明确的学科地位,处于边缘地位。
一、高职院校语文类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一)课程设置功利
部分高职高专院校在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大环境下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语文类课程被认为不够实用,可有可无,因此课时被削减,有的院校甚至因为专业课课时不够或者实训时间不足而干脆取消语文类课程。即使在开设语文类课程的高职高专院校,也只有“大学语文”“应用文写作”“实用口才”“普通话训练”等此类跟母语学习相关的课程。从这类课程的名称可以看出课程设置的功利性和实用性倾向。文学鉴赏类的课程根本不可能以公共基础课程的性质开设,最多放在公选课里。语文类课程越来越边缘化,处于被遗忘的角落,在编制人才培养方案的时候需要无条件地为专业课让路,经常因为专业课或者专业老师的原因被任意缩减课时甚至砍掉,课程设置随意,存在功利化倾向,缺乏合理的规划。
(二)教学方法单一
目前高职院校语文类课程教学大多采用传统的以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方法过于单一,比较模式化,过于注重语文知识的传授,没有结合高职院校学生实际采用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教师大多把主要精力投入传统的语文基础知识的讲解上。比如“大学语文”课程,教师注重教材收录的范文的串讲与文本解读,而这些知识恰恰是学生最不感兴趣的。因为这些语文基础知识在小学、初中、高中阶段已经学习过,只不过不够系统,碎片化地散落在中小学语文课本中。在高职高专阶段,语文教师只要将这些知识结合专业知识再重新给学生梳理一遍,让学生能够用长期积累的语文知识更好地为专业及将来就业服务就足够了,完全没有必要将主要精力放在课文串讲、文本解读上。毕竟这是高职学生,很多都是理工科專业的,语文学科本来就是他们的弱项,没有必要将文学理论知识讲深讲透,重点应该放在语文知识的实际运用上。
高职院校语文教学的普遍现象是,学生对介绍作家生平、奇闻逸事、文章创作背景还稍有兴趣,一旦接触到教材课本,老师开始串讲课文、解读文本,就兴趣全无,觉得枯燥乏味。正是因为高职院校语文类课程教学方法陈旧单一,导致语文课堂气氛沉闷,互动交流少,学生参与性不够,教学效果不好。
(三)学生心理轻视
高职院校学生学习以就业为最终目的,为了拿到毕业证书和各种职业技能证书,学生们几乎将所有精力用于专业课学习及各种证书的考取上。一些学生抱着“语文从小学到大,到了大学没有必要继续学习”的心理,轻视语文类课程,甚至某些学生花在英语学习上的精力和热情远远超过了汉语学习。殊不知如果一个人母语都学不好,怎么能学好外语呢?受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思想的影响,一些高职院校学生甚至专业教师错误地认为只要把专业课学好就行,对于提升人文修养的语文课不以为意,认为高职院校专业课才是重要,其他公共课程都是次要的。语文类课程没有政策加持,一旦遇到特殊情况,往往就是第一个被调整的课程。受到这些专业教师的思想影响,一些学生对语文课产生了轻视与抵触情绪。有的学生觉得语文课学了没用,还有的学生觉得学了这么多年的语文,到了大学还要学语文,心理上不情愿,即使走进语文课堂,也带着逆反情绪,课堂上不认真听讲,只看专业书籍。
二、高职院校语文类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一)调整课程设置
高职院校应该根据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结合各专业特点,调整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教学重点,使语文课程与学生的专业学习紧密结合,更好地为专业课服务。高职高专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随着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用人单位不仅重视员工的专业素养,还对员工的综合素质提出更高要求,为的是适应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如果缺乏对社会需求和市场需求的调研,不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片面迎合家长和学生的就业期待设计培养目标,就不可能培养出“适销对路”的实用型人才,也不可能办出自己的特色和水平。既然社会和用人单位对人才培养提出新的要求,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也应该有所调整,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时,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不能顾此失彼。
高职院校可以充分利用语文课堂,从听、说、读、写各个方面,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在“大学语文”课堂上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文学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和文学现象,并初步掌握文学鉴赏和文学作品评析的方法,养成文学鉴赏的良好习惯。了解和学习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培养高尚的思想品质,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引导学生认识古人修身、治国、齐家、平天下的人生追求,并引导学生树立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思想觉悟、思维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写作能力等),让学生用扎实的语文功底为学好各专业课程打好基础。
在“应用文写作”课堂上教会学生写作基本的日常文书、事务文书、求职文书,让学生学会写工作计划、工作报告、调查报告、会议记录、求职信、简历、请假条、借条、申请书、留言条,等等。在小学、初中、高中阶段,学生学习的写作其实是以“审美”为主要功能的“文学作品”的写作,包括中学语文课学习的三种主要文体——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当他们真正进入社会才会发现,在工作中需要用到的是另外一种以“使用”为主要功能的“应用文”。应用文在人们的日常学习、生活和工作中无处不在。如果不会写请假条,那么连假也请不了。如果不会写工作计划和总结,那么工作就无法开展,缺乏规划与反思。如果不会写求职信和简历,那么就很难找到工作。这些恰恰是和学生今后的工作、生活息息相关的,现在在校期间学会这些,就能为将来就业服务。“应用文写作”教师应当好好研究各个专业,有针对性地教会学生基本的专业写作,更好地为专业服务。
在“实用口才”课堂可以教会学生与人沟通的技巧,学会推销自己、推销产品,学会赞美和批评,学会接打电话,学会在求职应聘面试中展现自己的实力。现代社会,口才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口才是一门艺术,也是一个人安身立职的基本技能,直接影响人们的事业。因此,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高专教育,为了帮助学生提高口头表达能力,适应未来社会,增强就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就必须强化学生的人际交往和语言表达的能力。“实用口才”课可以针对不同专业,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比如对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可以强化推销口才训练,站务专业可以着重强化人际沟通训练。
“普通话训练”课上,教学目标与内容应该与专业考证相结合。我们可以让学生在领略现代汉语的美妙的同时,说标准的普通话,达到专业所要求的普通话标准。其实说好普通话是每个人必备的能力。现代社会,一个单位会有不同方言区的人一同做事,方言的差异会影响沟通和交流,给工作带来麻烦。现在很多用人单位都对员工的普通话水平有一定的要求,一般要求达到二级乙等及以上水平。因此,可以在训练学生普通话的同时,组织学生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以考证为目的,以测促训,让学生在校期间普通话达标。
总之,我们应该将语文类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专业紧密结合,为专业服务,把语文能力训练与专业目标紧密结合起来,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服务。
(二)创新教学方法
语文教师应该突破传统的陈旧单一的教学方式,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结合学校的信息化手段,多与学生互动,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多参与课堂,才能使课堂氛围更好。
第一,教学方法的选择应结合课程特点,结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有选择地使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比如“案例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团队合作法”“项目教学法”等。在课堂教学中,适当选用阅读、提问、讨论、朗诵、演讲等多样的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在“应用文写作”教学中,可以采用项目教学法,比如将通知、活动方案、条据、规章制度等日常文书的写作设置为一个项目让学生完成。设置情境项目:1.以学院团委的某项学期文化活动为载体,学习准确领会上級文件精神,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2.通知召开班委会,传达文件精神,讨论通过班级活动方案,相应人员因事或因病要求撰写假条、借条、收条等相关条据;3.制定集体(班级或宿舍或文化活动小组)的规章制度,引导、约束、规范大家参与文化活动的言行,保证此项文化活动顺利有效地开展。学生通过完成这个项目学会了读通知(公文)、制定班级活动方案、读写日常用通知、读写条据、读写规章制度,在项目中掌握了这些文体的写作方法。还可以采用团队合作法,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共同商量,参加校园文化活动、进行社会调研活动、参加毕业求职活动所需主要文种的阅读或写作。小组成员分工协作,协商交流。这种形式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团队精神。
在“实用口才”课堂上,可以用情境教学法,创设近似于职业环境的情境,进行角色扮演训练,让学生充分体验自主学习的乐趣,搭建课程内容通向学生职业生涯的桥梁。比如在推销口才学习中,可以让学生分组模拟推销员,推销某样产品或者设计,全班同学都可以评分,看谁能够推销出去。让学生在仿真的环境中切实提高口语表达能力与交际能力。在求职应聘口才学习中,让学生分别扮演应聘者与面试考官,互相揣摩对方的心理,学会换位思考,克服面试时紧张的情绪,知己知彼,展示最好的一面。学生在了解工作岗位的工作状态和环境下,完成项目任务,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反复揣摩、不断进步,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第二,借助多媒体、信息化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根据课程内容制作多媒体课件,以形象具体的图、文、声、像形式创设立体化教学情境,将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使学生思想活跃、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活动,强化实践操作能力,科学地记忆理论知识,有助于学生发挥学习主动性。使传统教学中以教为主变成以学为主,提高教学质量,切实全面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模拟情景,尽可能地调动学生视听综合的多种感觉,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与作家产生共鸣,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作品内容。此外,建议开展提升学生人文素质的第二课堂活动、校园文化活动,使学生通过参与诗文朗诵、演讲、辩论、普通话作品朗读比赛、情景模拟(法庭、导游、营销)等比赛活动获得较多体验。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把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有机结合起来,使二者互动互补,形成教学指导实践,最终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及综合素质。第二课堂延伸了第一课堂教学时间与空间,弥补了高职院校语文类课程课时的不足。
第三,建立过程性考核体系。打破传统的标准化试卷考核,不仅以学生最终笔试试卷分数考核和评价学生的学习质量。高职院校语文类课程应该建立过程性考核体系,采用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和手段。
不再以单一的期末笔试成绩为课程最终成绩,将平时的考勤、课堂问答、讨论、项目成绩、参加课外活动情况都作为总评成绩的考核依据。比如考核学生出勤情况,进行量化计分。此项为学生对该课程学习的参与态度评价,可以利用超星学习通或者其他软件进行签到考勤,对出勤率情况进行考核。考核课堂讨论发言,根据学生参与的数量与质量综合进行等级打分。此项考核可以尽量让每一位同学都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也可以借此判断学生对该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有利于在教学中进一步完善,强化教学效果。考核项目或作业完成情况,进行等级计分。此项考核可根据完成项目或作业的数量与质量进行。考核参加课外活动情况,鼓励学生积极加入学校的各种社团组织,参加学校和各社团组织的演讲、朗诵、辩论、征文等比赛,提倡学生进行独立自主的创作,并在校内外刊物发表文章,既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与写作能力,又可以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营造校园文化氛围。根据学生参与的数量与质量累计加分。
在考试形式上,还可以采用半开半闭、口试+笔试相结合、考证等多元化方式。改过去以填空、选择、简答、论述等客观题型为主、完全只针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的闭卷考试方式,为“开放式、多元化”的方式,题目力求灵活宽泛,全方位地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与综合素质。
(三)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高职院校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水平普遍偏低,以为会但写不出来,或认为简单,写出来的不规范。会背理论知识,实际写作和阅读能力不足。语言表达能力差,高职学生以前训练的是阅读和书面写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基本没有受过专业、系统的训练,如果让他们在大庭广眾之下发言,或者表达自己的看法、见解,往往语无伦次、前言不搭后语、颠三倒四、逻辑混乱,不能清楚、准确地表达。
他们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普遍不太理想。学习习惯是根据一定的学习目的,通过一定的途径,在简单重复及模仿、借鉴指导、有意练习及同不良习惯做斗争的反复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培养起来的。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学习效率,完成学习任务的可靠基础。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态度不端正,存在轻视、排斥、逆反等负面情绪,主要原因在于他们没有正确认识语文课程,没有意识到语文课程的重要性,因此没有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解决办法首先是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教学内容形象化,用学生易于接受的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现出来,贴近学生学习与生活的实际,在潜移默化中,把学生引入语文课堂。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
指导学生广泛阅读,让阅读成为习惯。培养学生每天阅读的好习惯。可以阅读语文课本,也可以阅读专业课本,每天保证有半小时到一小时左右的自主阅读时间,提高阅读能力。建议最好阅读纸质的书籍,虽然电子资源比较多,但是质量良莠不齐,版本众多,不够权威也没有经过时间的检验,最好还是选择纸质的、正式出版的书籍,质量有保证,而且可以保护视力。
语文类课程在高职高专教育中承担着提升高职学生的人文素养、综合素质的重任,应当受到学校、教师和学生的重视,高职院校语文类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闫灵芝.高职院校语文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7):93-95.
[2]冯文娟.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模式改革策略研究[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9(5):125-126.
[3]张扬.课程思政视域下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陕西教育(高教),2020(6):17-18.
基金项目:本文为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2018年院级课题“基于人文素质提升的高职院校语文类课程现状及教学改革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课题负责人:苏濛,课题编号:YR18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