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君
摘 要: 澳大利亚高等教育注重教学质量的过程监督。本文列举典型案例,进行教学管理方式和成绩考核方法分析,对比中国教学与教育管理模式,在辨别中学习经验,从价值观与教育理念分析其实质,为进一步提高我国高等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高等教育 教学管理 过程监督 教学质量
澳大利亚的高校数量不多,但是总体排名均在世界前列[1](77-80)[2](10-12)。考核标准固然与国内不同,但从侧面反映出整体教学质量和教育体系有独特性。笔者作为访问学者,在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的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学生事务管理专题学习。发现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以下简称ANU)学生教学与教育管理工作在很多方面与国内不同,现选择几个与学生密切相关的典型案例进行对比研究,以期对我国高校的学生教学管理与教育管理起一定的启示作用。
一、ANU教学与教育管理中典型案例
(一)学生学习成绩计算与处理方式。
ANU在学生的课程学习方面,对残疾学生、高水平运动员、原住民学生、学业困难的学生提供学业帮扶,但是平时作业和最后考试的标准是一样的。ANU课程不允许刷分。学生初次课程成绩达到50分,及格;45—50分,给一次重新考试的机会;低于45分,必须重修。但是只要达到50分及以上,即使学生对分数不满意,哪怕影响后续的奖学金及继续学习的申请,学校也不允许重修。
平时成绩占比较大,平时作业设置有一定的难度,也比较有趣,学生的作业完成方面强调团队的重要性,多以小组方式合作完成大作业,但不允许出现雷同作业。本科生平时并不能放松,有时候可能三年来的课程作业题目是一样的,但不能抄袭,对抄袭的查处非常严格。作业有截止时间,过期则为零分。在ANU曾经发生过疑似抄袭现象。一名计算机专业互换生在做完平时作业后,无意中将个人编程代码泄露给了同学,后者将其中的程序进行了部分修改后上交。授课老师通过系统搜索,发现两人作业存在抄袭雷同现象。通过一系列记录询问,查看是谁在抄袭,是否知情等。前者按照题目判定分数,及格通过,后者则判定为抄袭。
(二)对待特殊群体的帮扶途径及办法。
在ANU有两类特殊群体学生,原住民、残疾及其他特殊学生,分别由ANU原住民中心和多元与包容中心提供服务。澳大利亚因历史原因,遗留问题一直持续到现在,原住民及托雷斯群岛居民学生的教育落后问题比较严重,入校后多有学业困难的问题。ANU原住民中心作为澳大利亚最重要的三大中心之一,积极采取措施帮助很多原住民的学生毕业。ANU原住民中心的经费属于澳洲政府拨款,不归属学校使用,主要用于帮助学生,提供一对一服务,学生在中心24小时可以得到帮助。原住民中心提供学习场所,但是不给学生补助和奖学金。
残疾学生、长期服药的患病学生、精神疾病学生、高水平运动员、未满18岁的留学生等七类学生都被归类为残疾和出现缺陷的学生,需要提供学业支持服务以降低其影响。ANU为不同类型学生提供的学业支持不尽相同,体现“以学生为中心”[1],主要有制订个性化学习计划、优先选课、灵活的学习方式及考试安排、专人辅导、专人帮助等。高水平运动员外出比赛时如遇有考试,可调整考试时间,或由专人赶赴比赛地安排考试;针对一些身体残疾学生,则为他们提供交通工具,安排专人协助他们学习等。
二、澳大利亚教学管理与服务特点分析
(一)ANU建校理念与指导思想。
ANU在全球排名一直非常靠前,创校宗旨是建立一座顶尖的研究型大学,以提升澳大利亚的整体研究水平。校长在2016年年度报告中指出:我们需要为员工和学生提供最先进的设施,它是支撑我们获得成就的基础[3](94-97)。校训为:“Naturam Primum Cognoscere Rerum”,英文意思为“First, to know the nature of things”,汉语意思:重要的是弄清事物的本质。ANU官方网站上体现的是支持学术创新与研究、努力创造均等的机会、积极完成国家议会赋予的责任、追求学术创新,等等。
ANU在建校初始以研究为主,没有招收本科生,该校2015年和2016年年度报告中指出每年的新生总数在8400名左右。根据统计,共有17个行政后勤部门为学生提供服务[2],如财务商业部、学校公共设施服务部、法律办公室、学生管理部、学生生活部等,并有一名副校长集中分管学生事务等工作。从部门工作运行体系與模式体会到ANU从学校层面顶层设计工作理念,注重整体性,对于学生的服务是积极的,细化了工作分工,贴合了学生需求。
与学生教学、教育服务管理最紧密的是学生生活部和学生管理部。学生生活部涵盖入学教育、学术技巧及学习中心、心理咨询与健康中心、特殊群体帮扶、学生经历与职业发展等八个部分。生活部的每个部分对应学生的需求,紧密结合国际化和学术研究的要求,细致细化服务。如学生学术技巧与学业辅导服务,主要是帮助所有学生强化主要学术技能,为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提供技术支持。学术技巧与学业辅导服务中心有固定的场地,每学期开展入学周辅导课、学业研讨工作坊、答疑咨询、一对一辅导等,开设了阅读和论文写作技巧、时间管理、文献梳理和写作、学术诚信等工作坊。
(二)澳大利亚教学管理与服务方面主要特点。
1.强调机会均等,主动性与被动性的权限范围明显。
学生在报到进入ANU后,没有类似中国的辅导员的工作人员进行统一指导,ANU实行“扁平化”[2]管理模式,学校统一提供心理辅导、就业培训等。学院没有类似机构,都是通过邮件告知学生(这也是ANU唯一的通知方式),学生是否申请相关辅导与帮助由自己决定。学校只负责提供细致服务,不负责要求学生必须参加。根据报道,澳大利亚的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占比20%,很多学生存在心理问题,但如果学生未主动按照学校要求注册,学校不会进行人员筛选。学生心理问题的疏导与帮扶需要主动申请和预约,当学生本人存在认知能力下降或丧失认知能力时,产生的后果自己负责。25%的学生住在校内(是澳洲居住校内占比最高的学校),没有班级建制,每个学生都有独立房间。个人是否参加活动,参加活动的效果如何,学校没有考核体系和规则,也没有强制性原则。
在学生成绩计算与管理中,注重过程分段控制,网络管理透明化,注重学生的团队意识培训。学校提供学业技巧培训和指导,机会均等,但需要学生有主动性。在学生出现几门课不及格时,学校负责管理的老师会通过邮件询问,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说明出现问题的原因,如果两次提醒后学生逾时不办,则认定为学生个人认同学校的处理意见。其间学院或学校不需要与学生家长交流[2],后续争议由法律部门负责。严格强调诚信要求,过程控制规范,如果平时作业出现抄袭现象,也是一樣对待,个人诚信记录会在档案和成绩单中体现。
2.注意教学管理与服务中人文气息营造。
ANU的定位是建设世界顶尖大学,注重科研与国际化发展。最初仅招收研究生,各国留学生比较多,重视多元文化的交融,综合考虑多元文化交流。在学生住宿的安排方面,尽管仅有25%左右的学生住在校内,但考虑到各种有利于交流的因素,把高年级与低年级、不同专业的同学安排在一起,把留学生和本国学生安排住在一起。该校2015年度报告提到申请住宿的4800名学生中,47%是留学生,53%是本国学生,男、女人数基本相同,间隔安排。在宿舍区设置了各种利于学生进行团体活动的场所。
从基础设施建设上给学生提供彼此交流的物理空间。在教学楼宇外,空地上一般会有座椅,在楼内走廊上,只要空间允许,都会安放各种形式的座椅、沙发、移动式的小桌子等,有的地方设置了隔断,较为封闭的小空间可以开小型的研讨会,也可以进行电子演示。每一层基本都有饮水处,饮水处提供茶和咖啡。教室内的桌椅一般都是可移动的,学生上课时会按照小组围坐一起,便于讨论。各个楼宇的桌椅、座椅等没有统一标准,各有特色。ANU图书馆24小时开放,在公共阅读区域采取多种座椅摆放形式。
3.对思想引导的忽视与弱化。
在ANU校园内没有思想政治性较强的主题活动。学生会组织的志愿服务主要集中于社区服务、学业辅导等,体育活动较多。每个学生公寓楼有学生组织活动。很多学生穿着奇装异服或不符合大众审美标准的服装,有的上身穿着西服、穿着人字拖鞋就进入了教室;对于同性恋问题学校不干涉,在公寓的文化墙上学生贴出的照片和涂鸦作品很多表现出颓废状态,等等。对于这些表现,学校都容忍其存在,只关心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学术能力[1]。对于ANU的校训及治校理念,当问及校训、校徽的含义时,师生们并没有关注,仅在学校管理人员中了解较多,随机询问的几位国外留学生都表示不知道。
4.政治上刻意强调与行动中的迟钝并存。
在ANU,每次稍微正式的讲座或活动,开篇首先是对原住民的虐待进行道歉,这是在2009年澳大利亚总理发表道歉演说后实行的。笔者查阅ANU2015年度报告发现其开始有一段话是正式地向该地区的原住民道歉并叙述归还一定的纪念存留。现在的原住民及托雷斯群岛居民基本是澳洲原居民与白人结合的后代,他们已经没有自己的语言,学生们都用英语进行交流与学习,而且仅会英语一种语言。ANU的原住民中心表示这部分学生确实存在差异性,基础差,学业出现困难。根据笔者观察,在ANU校园内原住民原来的居住地和一些典型的地点并没有明显的标志,历史沉淀在前面的虐待中基本消失。在中小学并没有讲述这些历史,而是以殖民者开拓精神作为正面形象进行宣传的。笔者在澳洲三个月的时间内,在堪培拉大学、悉尼大学、伍伦贡大学等参观学习时,发现几所高校在该方面的工作与ANU基本类似,相差不大。
三、中澳教学与教育理念对比启示
已有不少学者对中澳教学、管理、创新创业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1-5],不同程度上均提到了两国的制度体系、价值体系决定了对应的培养目标、教育理念[4](31-33),影响了学校的教学管理、服务方式等。笔者在对比中澳教学管理与服务方式时,认为以下几点需要认真思考对待:
(一)关注价值理念内在含义,强化思想阵地观。
对于价值观,定义不尽相同,但是表达的含义基本包括:它是人认定事物、辨定是非的一种思维或取向,在一定理念基础上的理解、判断。价值观具有历史性与选择性。现在世界上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价值观体现不一。
澳大利亚的教育目标强调“提供一个始终如一的经验。不管在哪所学校,教育经验和所提供的支持应该是一样的”。根据澳大利亚的教育与贸易部公布的数字,重点发展高等教育业,接受国外留学生的人数逐年上升,是作为一种产业来开发教育的,而不是像中国这样,首先是提高国民素质。在ANU有预科班,预科学院的人员坦言70%—75%的收入来自学生的学费。AUN做到了必须达到的标准:向国际学生介绍学校概况、有危机事件处理办法和程序、免费提供福利及学生支援服务、课程进展及出勤要求、住宿问题。ANU所崇尚的价值观和办校理念,强调国家利益为先,强调个人权利和个人价值,一切行为是以个人的意愿得到尊重、个人的需要得到满足及个人的利益得到保护为前提的。两国的价值观与国家制度体系不同,服务理念也不同。
强调关注价值观内在含义,主要是关注我国的年轻学生与教师,在国外接受文化知识的同时,会将多元文化的价值观的影响带到中国。强调关注价值观内在含义,警惕出国的教师回国后,对学生漠不关心,认为国外大学没有辅导员照样运行。同样,强调价值观内在含义,也是对国内思想政治工作者提出警醒:我们需要引进的是科研人员和科技工作者,同时要关注他们内在的思想变化,是否已经影响周围的人,是否影响下一代,我们应该时刻保持清醒头脑。
(二)合理学习ANU的人文关怀操作模式。
ANU采取的是主动提供帮助的方式,学校提供的各方面的帮助是非常细致的。ANU的学生入校前,必须完成教学与实验室安全规章制度、一系列的文件及可提供的服务情况说明的学习与考核,不通过则不能进入下一步。中国高校大多由学工部门在学生入校后集中安排进行。我国学生预告知与进入许可制还未推行。
对于残疾人员的帮扶,ANU有专门的服务机构,我国高校基本挂靠在学工部或者没有单独涉及。中国现在提倡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很多高校基本只有学工部门“孤军奋战”,此类服务机构落到实处上还存在缺陷,对未成年人的关怀与帮助没有区分化对待。对未满18周岁的学生,澳大利亚采取的是监护人制度,不允许个人单独住在校外或校内。我国部分学生进入高校时年龄较小,学生集体住宿,各类不适应接踵而来,这部分同学未获得单独关注,现在仍是思政工作者需要深入探讨的难题。
现在我国争创一流专业、一流高校,不可避免地与国际接轨。在教学服务方面,建议合理改变高校教学楼内的教室布局,教室里整齐划一的桌凳不能适应现代教学手段,在角落、空地给学生留下一些讨论问题的空间,改变学生课堂被动接受知识的模式,为师生多种交流模式提供物理空间。合理开放教学楼里的教师休息室,成为师生互动的场地;心理咨询和帮扶,不仅是为探讨解决学生存在的弱项,而且是为合理采用ANU所使用的强项优化措施,从而提高学生的组织和协调能力。
(三)合理借鉴教学上的考核计分管理方式。
国内学生进入大学后,有的学生因各类原因感到放松或迷茫,随之成为“学业困难生”。这是高校思政工作的一大难题,也成为高校思政工作的一大重要任务。有的高校为保证毕业率,“学业帮扶”与“学业放水”并行,也有少数民族和汉族学生的计分标准、港澳台学生的课程计分办法是不同的,造成了不少学生对此有误解和偏见,也造成了学习质量良莠不齐。建议教学管理中合理借鉴ANU的课程考核模式,严格进行过程控制,平时作业/表现与最终考试/考核合理分配分数占比,合理调整对学生弱势群体的关注视角,对学生进行合理帮扶,严格把握机会平等与公平考试原则,实行统一考核标准。
按照《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教育部令41号),学生可以有4—6年的学习期。现在某些高校部分学生出现多门课不及格,造成学业延期,与教育部引导的为创新创业提供制度支持、合理延长学习时间、健全休学创业的弹性学制的初衷相违背。尽管部分高校限定超过某一分数不再允许重修,“刷分”现象依然存在。高校需要进一步完善教学管理与学籍管理体制,释放一种信号与引导,每个人必须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而不是学校实行无限责任制[2]。
(四)积极学习ANU校友服务理念,做好前置与后续管理的工作。
在ANU,学校领导层积极强调在校内集中给予学生一种成为研究者的最好学习方式,给予他们在澳大利亚和世界充分发展的机会。ANU的校友资源的利用与权力:校友毕业一年内,学校的职业规划中心继续提供服务;校友毕业后继续学习,享受15%优惠;校友可以免费享受图书资源;只要邮箱不变,就会收到母校发的邮件,告知学校的事情,邀请校友参加活动等。在这种情况下,校友之间有联系的平台,可以自由表达捐款和资助的意愿。感触最深的是学生毕业后,依然是学校的一员,感觉还是ANU的一员。
我国国内一些学生毕业后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式:学校开校庆典礼之时往往就是向校友募捐的时刻。有的高校因为是多校区或多所学校合并而成,学生对母校没有过多接触,或者不承认自己是该校学生,一些校友对学校的亲情观念不强,甚至产生了逃避或有意避开的念头。近几年我国高校校友工作做得有声有色,但在学生毕业后,校友是否还能享受校园资源,是否有学习优先与优惠条件,能否及时了解学校动态,都是需要进行情感与行动支持与培养的。
四、结语
因为学生与学校最直接产生利益纠葛的地方,是学生的成绩和在校的表现记录。教与学,不能仅仅用“传道授业解惑”来定位,还是一个传递价值观与教育理念的平台。中国实现了大众化教育,需要提升全民素质。通过分析中澳两国教学管理与服务方式的不同,我们可以正视存在的问题,取长补短,从细节入手,以解决教学管理与服务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瓶颈,为逐步推进我国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健康稳定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刘培昌.澳大利亚高校的办学特色及其启示[J].北京教育(高教),2016(3).
[2]陈大勇,谢琼,卫婷婷.文化视野下中澳高校学生工作比较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8,392(50).
[3]庄玉琳,朱建伟,张日军.中澳高校創新创业教育比较与借鉴[J].中国地质教育,2017,026(4).
[4]唐立群.中澳高校管理思想共性特征与区别分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3).
[5]张业琴.澳大利亚高校学生会组织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0.